谢建东:把一切交给时间
2021-01-07 16:00: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林永清 卢丽娟守正创新,造龙人冰弦 龙人古琴琴弦以高强度合成纤维丝、真丝及尼龙丝制作而成,弥补了丝弦、钢弦的不足,不仅经久耐用,且契合古琴音乐的审美。王文强 摄 “八音之中,唯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谢建东介绍说,旧时古琴的琴弦为“丝弦”,其声音古朴,但易受环境影响而出现跑音,且不耐用。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斫琴师开始用钢弦代替丝弦,虽然更耐用,但其余韵腻长且带有金属声,这就失去了古琴应有的古朴韵味。 创办龙人古琴时,谢建东就想配上属于自己的琴弦。他专门设立了琴弦实验室,组织众多学者、琴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历经数年调试,“龙人冰弦”终于问世。 据介绍,这套新琴弦以高强度合成纤维丝、真丝及尼龙丝制作而成,弥补了丝弦、钢弦的不足,不仅经久耐用,且契合古琴音乐的审美。这一创新,被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赞誉为“划时代的贡献”。 通过文献研究和大量古琴样本的分析,谢建东总结出,琴材的品质、稳定性才是一床古琴是否合格的关键。他将自己掌握的木材改性技术灵活应用到古琴制作中。王文强 摄 千百年来,琴体变形、开裂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斫琴师。通过文献研究和大量古琴样本的分析,谢建东总结出,琴材的品质、稳定性才是一床古琴是否合格的关键。他将自己掌握的木材改性技术灵活应用到古琴制作中。据了解,这项技术通常花费四年改良琴材的品质,让时间帮助降低木材的吸湿性和吸水性,提高尺寸稳定性、生物耐腐性和耐气候性。这就是为什么龙人古琴的制作长达七年的原因。 生产实践证明,经过处理后的“老木”,温和而稳定,很好地适应了不同温湿气候,从而解决了古琴界又一大难题。 传琴授艺,为古琴安家 斫琴多年,谢建东以多种方式探索古琴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他和一批高校互设教育基地,让古琴走进课堂。图为谢建东与徒弟黄志禄检查古琴髹漆情况。王文强 摄 斫琴多年,谢建东一直致力于传播古琴文化。2010年,他在长泰县天柱山脚下创建了中国龙人古琴文化村,为古琴安了“家”。文化村集古琴制作、琴学研究、文化传承、艺术传播、教育及游学等于一体,成为弘扬古琴文化的重要基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古琴文化传承、交流、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谢建东以多种方式探索古琴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他和一批高校互设教育基地,让古琴走进课堂。 今年8月,第10届龙人古琴文化季启动,谢建东联合省内外多所高校,邀请国内优秀学人、琴人参与,共同打造古琴精品课堂。与闽南师范大学合办的首届音乐学(古琴方向)成人本科班也在此期间开班授课。龙人古琴自编的“数字记谱法”,能让初学者快速入门,弹奏简单的旋律。近些年来,文化村已接待海内外访客数万人次。 “斫琴,一斧一凿,髹饰张弦,是生命的过程,是心灵寄托的过程。”图为谢建东做的古琴。王文强 摄 如今,龙人古琴文化村已先后被列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文旅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非遗项目古琴传统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谢建东也获得“首届漳州工匠”“漳州市文化名家”等称号,担负起闽派古琴的保护与传承重任。 “在古琴人才培养、古琴文化传播方面,我已为龙人古琴今后10年列出了一份新计划。”望向2021年,谢建东的心愿是,让中国古琴的声韵更加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