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海丝”升空,福建“问天”

2021-01-14 08:32: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张颖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海丝一号”卫星,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实现了福建卫星从“0”到“1”的突破,开创了福建新基建建设的新模式。

2020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首飞成功,将“海丝一号”等5颗卫星送入太空。 新华社

观江瞰海,监测预警的一把利器

据简灿良介绍,2018年,福建省和国家航天局联合制定了《卫星应用助力数字福建创新发展总体方案》,促进“数字福建”从地上向空中拓展,从陆上向海上、海外拓展,构筑立体化、三位一体的信息保障体系。去年6月,福建省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出炉,其中提出“积极发展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海丝一号”对于推动数字福建、智慧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海丝一号”为福建叩开了深空的大门,为后续海丝卫星星座组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简灿良透露,后续计划由多颗轻小型SAR卫星和多光谱水色小卫星组成“海丝”星座,辐射福建、我国东南沿海,甚至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今年上半年,我省还计划发射“海丝二号”卫星。这是一颗多光谱水色小卫星,也将延续产校合作模式。与“海丝一号”关注形变、物理变化不同,“海丝二号”侧重于水体、水质变化监测。

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商少凌教授解释说,“水色”就是观测水的颜色,因为颜色变化可以反映出水体的健康状况。比如说近海赤潮的监测、水体浮游生物的监测等。两颗卫星相互协作,将对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发展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对近海形成立体的监测。

在科研方面,可以进行海洋动力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观测,将大大提高对近岸和流域水体水质的观测能力,对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方面,卫星数据还有更多的应用空间。

简灿良介绍说,SAR遥感在自然资源监测、海洋环境监测与船舶识别、农产品估产与农业资源调查、地质灾害、水旱灾害监测与防灾减灾、城市高层建筑、电力设施、交通设施、应急响应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场景,尤其对于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应急遥感监测应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他举例说,海洋监测可利用SAR全天时、全天候和二维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实现对船只目标的检测、定位和识别。利用SAR卫星资源,采取多种数据源相结合的动态监测方式,与地面调查相配合,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填海造地问题。

此外,当海面发生溢油事件,卫星可以探测油带的位置、面积、油膜形态,判断其漂移方向和漂移速度等,再结合海流运动和风场信息,可以分析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较大区域内,卫星还可以监测养殖网箱的分布信息,估计养殖密度,监督水下网箱,协调生态环境及养殖空间规划间的关系。

不仅海域,陆域的监测应用也将得到拓展。借由卫星天眼看清地球,在遥感影像上智能追踪人类活动的变化轨迹,加强观测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将进一步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提高我省自然资源信息化和管理水平,促进资源管理、空间规划、生态保护、民生建设等方面可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卫星成为获取空间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外有SpaceX、OneWeb和亚马逊等公司雄心勃勃推出卫星轨道计划,国内民用卫星发射动作频频。在这个民用空间风起云涌、基础设施投资方兴未艾的时代,福建用“海丝”星座计划点亮了浩瀚宇宙中属于自己的那些繁星。

作为海洋大省,我们向海图强。“海丝一号”依海而“星”,拉开了我省加快推动海洋卫星领域探索创新的新篇。从0到1,再到2,“海丝”星座蓄势待发。我们期待,未来计划研发的数十颗“海丝”卫星既能在经济、信息化建设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高精度、高质量、高安全性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也能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

辞旧迎新,“零”的突破值得喜悦;憧憬未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效应

厦大海洋观测从地面到天空

海洋科学是厦门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已拥有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遥感大数据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嘉庚”号海洋科考船、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联合遥感中心及卫星接收站等一系列重要涉海科研平台和重大设施(上图)。

“海丝一号”卫星是厦门大学现有海洋观测能力从水下、地面向天空的延伸,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科学、生态学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发展。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