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纪事》:再续山海情 书写新征程
2021-02-09 08:55: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真实记录闽宁镇由“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闽宁纪事》叫好又叫座,被誉为纪录片版《山海情》—— 再续山海情 书写新征程 东南网2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一部电视剧《山海情》掀起收视热潮;一部纪录片《闽宁纪事》叫好又叫座。 反映脱贫攻坚的影视剧很多,《山海情》《闽宁纪事》何以让人印象深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给出的答案是——富有理论穿透力和情感震撼力。 《闽宁纪事》由闽宁两省区携手创作摄制,全景记录24年来闽宁协作的奋斗历程,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和“十四五”重点选题规划。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24年来,福建先后派出11批183名挂职干部来到西海固,还有2000多名专家院士和支教、支医志愿者前往宁夏各地,闽宁人民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 《闽宁纪事》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将镜头对准这一群体,讲述闽宁镇“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建设历程和参与其中的代表人物故事。 生动记录,见证大情怀 福建蘑菇扎根闽宁镇,这是产业扶贫的缩影,也是整部纪录片浓墨重彩的一笔。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是《闽宁纪事》的片中人,他见证了闽宁镇的蜕变,对纪录片的内容创作有着很深的感触。 “1997年4月,菌草技术被列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我们代表福建去扶贫,如果菌菇推广失败了,损失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福建的形象。”他坦言,当时压力很大,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前功尽弃。 闽宁扶贫车间,是开在家门口的脱贫“梦工厂”,帮助原本赋闲在家的妇女活跃在电商业务流水线上。《闽宁纪事》透视贫困人群走出命运惯性、改造自身的历程,书写了以马燕为代表的农村妇女自我成长的感人故事。 “从小学都没念完的农村妇女成长为电商女明星,这不仅是一个脱贫的过程,也是改造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20年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曾在西海固拍摄,被那一片贫瘠的黄土塬深深震撼。如今,他再次被这部纪录片深深震撼。 纪录片中的一帧帧画面,把林锦云拉回到15年前。作为闽宁协作的闽商见证者,他于2006年到宁夏,把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相融合,在固原种下15600亩牡丹,开发相关系列产品。同时,他还在福建开了14家宁夏农特产品展示馆,带动逾万人就业。 《闽宁纪事》记录了闽宁人民在携手共进、脱贫致富道路上结下的深厚情谊。宁夏人民面对镜头的真情流露和感恩之情,无疑是对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两省区的推进落实和援宁群体的无私奉献的最好的颂扬。 讲好故事,提升传播力 “《闽宁纪事》是这段不同寻常历史和这个颇具探索价值样本的记录和还原,成为中国式扶贫政策的集成和精准扶贫策略的示范。”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深有感触地说,西海固作为国际性贫困问题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它的演变给予国际社会一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借鉴和思考,这也使得这部纪录片有了国际传播的潜在价值。 林占熺的女儿、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看了纪录片非常感动。“《闽宁纪事》具有史料的研究价值,为世界减贫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采用平民视角进行叙事,更容易引起大家共鸣。”她希望主创人员借此机会,积极对外传播,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会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对接工作。 《闽宁纪事》体现了援宁群体“接力攀登”的坚韧精神。身为第11批援宁工作队领队,黄水木被纪录片中的生动画面和感人故事所感动,“《闽宁纪事》和《山海情》一道,共同书写了福建与宁夏山海连心、对口协作的时代史诗,体现了闽宁协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探索先进模式,通过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 春节期间,《闽宁纪事》人物短视频导演剪辑版将陆续推出,部分正片未放出的珍贵影像及精彩同期声还将播映,相信还会有一波点击量高峰。 拍出真情,续写新传奇 为了真实记录闽宁镇“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艰难历程,《闽宁纪事》主创团队20多人四次进宁夏,深入到九县区一镇等重点区域拍摄,行程1万公里,拍摄素材500多个小时,历经8次修改提升,用心讲好闽宁两地跨越24年的扶贫协作故事。 “《闽宁纪事》案例典型、时空宽广,从群众自身的视角出发,做了出色阐释。”江宇说,这部纪录片通过精心编排,在叙事过程中,当事人用质朴的话语道出朴素的道理。 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颜纯钧表示,这部纪录片通过采用相当大数量的航拍,展现宁夏西海固地区在扶贫的过程当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观众情感、情绪有极大影响。 根据省委宣传部部署,从今年起,我省将打造《闽宁纪事》系列,每年推出一部纪录片,持续记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打造福建宁夏的文化宣传名片。1月19日正式启动的《闽宁纪事2021》,将是一个全新尝试。 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心主任覃晓清介绍说,未来创作团队将整合和投入更多的资源,携手央视纪录频道,争取成为纪录频道的重要项目之一,并积极运用更多技术手段和融媒体传播方式,把闽宁故事告诉更多人,让“干沙滩”变“金沙滩”的故事代代相传。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