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脱贫攻坚的福建答卷】合力共绘同心圆

2021-02-26 09:34: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张颖 全幸雅

明溪县副县长林建忠(中)向网友推介中蜂百花蜜。 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供图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福建各界人士积极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共同向贫困宣战,凝聚起强大的攻坚合力。

要帮,就帮最需要帮助的人。2015年,福建省扶贫基金会、福建省残联联合推出“扶贫助残大学圆梦行动”。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可以申请每学年最高7000元的补助。

2018年,扶贫“两会”启动为期三年的“1138”提升工程,即挂钩11个联系村、30个联系户、8个产业联系点。各地扶贫开发协会在挂村联户促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共挂钩贫困村88个(其中省定57个),贫困户1498户。他们创新社会扶贫方式,拓宽社会扶贫渠道,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积极融入“大扶贫”格局。

经过精准施策,扶贫成效显著。2019年,挂钩联系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509人全部巩固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16.5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户299户1109人,带动辐射贫困户1698户5397人。

此外,以“十百千万”帮扶项目为抓手,突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三大重点,2019年,扶贫“两会”投入1834.6万元在贫困村开展了村道建设、村庄整治、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10件实事。还帮扶547名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资助学费326.13万元;全面完成万名农民技术培训;举办三场义诊活动,共1800多名贫困人员接受义诊。

在福建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民企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全省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扎下身子,多措并举,引领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加速跑”。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50家企业商会帮扶1506个村,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9.7亿元,惠及6.7万人口。他们既加强村企共建、捐资助学、爱心捐赠等传统方式,又创新推动产业、消费扶贫等各种帮扶形式,推动社会扶贫迈上新台阶。

在产业扶贫方面,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因企因村因户施策,探索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双赢模式。沈郎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合作模式,在4个帮扶村共投入1800多万元改造8018亩油茶低产林。通过油茶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4个村有80余户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开发,户均增收2万余元,已全部实现脱贫。

民营企业还定点招收帮扶村农民务工就业,以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两年来全省各家企业、商会送岗上门,送技到人,共安置4300多人就业,提供免费培训2600多人次。

在捐赠扶贫方面,为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就学、就医、住房等困难,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省光彩会开展“同心·光彩助学”活动,2019年捐资253万元资助了506名贫困大学生,并带动全省民营企业家捐赠1.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2.13万人。省女企业家商会发起“光彩·粉红丝带”健康扶贫活动,投入50多万元,帮助贫困妇女两癌筛查。

过去做扶贫公益是相对独立的,在决战贫困的关键时期,我省团结一批社会力量参与这场历史性的脱贫攻坚战。省民政厅联合省扶贫办制定《“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行动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动员1000家社会组织与1000个老区村开展结对帮扶和深度合作,采取优势链接、项目互推、长期合作的方式,因地制宜,精准帮扶,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动员引导1096个社会组织与1263个老区村开展结对共建和深度合作,生成项目1120个,直接投入帮扶资金逾2亿元。

一批慈善公益类、科技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产业信息汇集、行业资源聚集、专业人才密集等优势,引导社会资源下沉到薄弱村,通过结对帮扶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

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探索出“突红促绿”的新时代创意农业发展理念,与古田县岭里村合作首期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温控大棚,种植台湾新品种“阳光小番茄”已上市销售。

省盲人协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挂钩帮扶革命老区、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宁化县永跃村。他们联合10多家企业及爱心人士,成立永跃村阳光爱心联盟,实施年度常态化的“两节”送温暖等服务项目;启动了以助残、助学、助困等三个维度的“一助一”长期结对帮扶机制;帮助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对村里的安全饮用水管道进行修缮改造。

南平市共有63个老区村通过结对帮扶。目前,已有11个老区村获得老区部门、社会组织的帮扶资金270万元,导入技术先进的优势产业项目;18个老区村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协会、老科协等社会组织的帮助下,通过“社会组织+合作社+村委会+村民”的形式发展产业,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9个老区村在摄影家协会、老促会等社会组织的帮助下,确立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城市的“菜篮子”,一头连着贫困地区的“钱袋子”。全省各地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福州市在全市首批投放了60个专柜,售卖甘肃、宁夏扶贫企业的农产品。福建省供销社举办“一县一周·特产惠农”专场系列,为农特产品拓销路、亮品牌,促进名特优产品消费。

从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到东西部协作扶贫,在八闽大地上,主体多元、举措丰富的社会扶贫拧成一股绳,画出了一个个脱贫攻坚同心圆。

故事

闽侯:爱心汇聚仁洲村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尽管还没进入春播期,革命老区村——福州闽侯县仁洲村65岁的村民潘祖萱每天还是忙忙碌碌闲不下来。去年播种的油菜正在茁壮成长,看着绿油油的田地,日子过得有盼头了,老潘一扫之前的垂头丧气,觉得浑身都是劲。

去年,响应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的《“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行动方案》,福建省诚信促进会与革命老区村福州市闽侯县仁洲村签订结对子协议。

全会上下行动起来,会员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先后18次来到仁洲村,入户走访贫困家庭,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一户一策”进行精准帮扶。

潘祖萱是低保边缘户,妻子和儿子因病丧失劳动力,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得知他的实际困难后,促进会给他送来9000元帮扶资金,支持发展生产。“拿到钱我马上买种子、买肥料,在4亩自留地之外还租了3亩地,每天忙得团团转。”他开心地掰着手指头算:去年年初在玉米地套种西瓜,7月份收入2万多元,接着又种下水稻和蜜薯,9月份收入近1万元,现在又种了油菜,去年的家庭年收入达到4万元。

“感谢的话说不完,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潘祖萱高兴地说,“最近还给孙女们买了新衣服。”对于奔小康,他信心满满。

“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我们对老区投入真感情,力争做到真帮扶,取得真成效。”省诚信促进会会长陈伦说道。目前,仁洲村里8户五保户、12户低保户均得到资助,13户困难农户在蔬菜种植等方面也得到帮扶。根据双方签订的帮扶协议,为增强村“造血”能力,根据该村资源特点,促进会还将牵头会员企业以市场方式帮扶发展休闲旅游、手工线面和毛竹加工等特色产业,拓展特色农产品产销渠道,帮助农户增收。

得知签订帮扶协议后,福建璟榕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捐助10万元。“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需要全社会力量行动起来。”作为省诚信促进会副会长,公司董事长肖玉说,“今年我们计划发挥自身优势,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正能量。”

在诚信促进会的引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帮扶资源向仁洲村倾斜,也会有更多的老区群众站起来,动起来,汇聚成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坚定地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明溪:县长带货助脱贫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通讯员 江月兰)“很高兴在这美丽的盛夏遇见各位网友朋友,欢迎跟随我的步伐一起‘微游明溪,逛吃明溪’。”去年7月18日,三明市明溪县副县长林建忠现身明溪县夏阳乡旦上村,在直播团队镜头下变身“网红主播”。短短两个小时,央视频、东南网、今日头条、抖音等直播平台访问量超110万人次。

明溪居闽西,山高路远,是中央苏区县,也曾是福建省23个省级贫困县之一。近年来,这一小小山区县,立足资源禀赋,通过引导贫困户入股观鸟、养蜂、油茶、茶叶、温庄贡米等专业合作社,探索生态扶贫之路,“生态+观鸟”“生态+林下经济”“生态+乡村旅游”等成为助力明溪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2018年,明溪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8户4960人已全部实现脱贫。

“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之“助力脱贫攻坚 老区苏区直播带货行”活动,让县长直面网友,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和优势旅游产品,令摘了“贫困帽”的明溪着实“火了一把”。

“明溪肉脯干,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红阳猕猴桃,热恋的味道” “明溪淮山,常食健康”……线下,林建忠手持广告牌,读起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线上,网友互动热烈,产品销售火爆。

“插播下广告,中蜂百花蜜,让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这款诗窠蜂蜜,是地地道道的百花土蜂蜜,纯天然、无污染……” 林建忠的倾情推荐,带出了一瓶蜂蜜背后的扶贫故事。

2018年底,明溪县狮窠村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发放蜂种、统一建设蜂场、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渠道,发动19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并按照不低于6%的年收益率分红。 如今,社员们除了分红,还可参与养蜂获得务工收入。

“扶贫助农、有你有我。今天,我就自掏腰包,买20份诗窠蜂蜜送给网友们!”林副县长的在线赠礼,将扶贫助农直播氛围推向高潮。

一场直播,打响了老区品牌,打开了产品销路。明溪县城关乡诗窠中蜂合作社理事长曾金明说,直播后,不少企业、个人慕名前来购买蜂蜜,“7月18日至9月底,合作社销售出蜂蜜2500多公斤,销售额达30多万元。比2019年同期翻了两倍还多”。

数说

我省实施“扶贫助残大学圆梦行动”等助学行动,省扶贫基金会、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残疾人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资助学费339万元,对福建省518名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幼儿学前教育进行资助。落实残疾学生就学资助政策,1.8万名残疾学生得到2062.7万元资助。

2018至2019年,全省社会组织在参与脱贫攻坚中投入资金8.3亿元,其中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中投入资金4003万元。

2020年,福建举行连续3场宁夏消费扶贫展示展销推介会,共促成交易金额7000多万元。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整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