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得先手棋做活发展全局——福建省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超越
2021-03-06 07:28: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
东南网3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郑雨萱 林宇熙 张辉 林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让福建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 作为牵动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一,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十四五”开局,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让第一动力源更强劲,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唱主角 激发企业活力 代表委员认为,科技创新,企业要唱主角,要激发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 “特殊之年,我们正是以科技创新为原动力,才创造了逆市增长的良好业绩。”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曹晖感慨地说。2020年,福耀集团是全球最早实现复工复产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也是汽车行业内少数保持了利润增长的制造企业。他表示,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以创新产品引领市场,去年福耀集团成功研发了AR-HUD玻璃等一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创新型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8%,市值超过1600亿元。 从创业开始,创新就是宁德时代的关键词。“新能源领域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迭代快,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保持持续领先。”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是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他建议,尽快推动建立更为完善和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从深化证据保全制度规则、建立知识产权特别审理程序、加快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等方面加强高科技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搞创新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石狮市大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培榕说:“要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企业创新增加保障,提升底气。”他建议,通过设立自主创新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发挥技改基金的效用,引导民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抓关键 释放人才红利 要在科技创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就要紧紧扭住人才这个“牛鼻子”。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工作,充分激发释放人才红利,让高层次人才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启动键。 “要加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研究,加大传统制造业人才引育和技术创新。”针对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人才招聘困难、技术研发人员比例偏低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要引导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向制造业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扩大制造业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建设一批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此外,要鼓励制造业企业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实现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认为,在当前各城市“抢人战”的激烈竞争下,吸引并留住“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才,既需要地方政府在落户、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做出优待安排,也需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她建议,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发现机制,解决“一刀切”问题,破除“四唯”等不良导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张璐建议,围绕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可通过设立实验基地、引进专家团队等方式,推广“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模式,集聚人才、嫁接技术、孵化项目。此外,还可推进“柔性引才、项目引才”,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奖励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聘请咨询、讲学、技术合作、兼职、短期聘用、承担项目与课题研究等灵活方式吸引领军人才和团队加盟,着力激活“一池春水”。 破藩篱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代表委员们表示,要突出“松绑”“放活”,以更大更实的举措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 企业发展科研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领域,缺不了两高——高端技术人员、高精尖研究设备设施,而这两方面恰恰卡住很多企业的脖颈。曹晖建议,应拓展创新创业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出台更多细则鼓励教师、科技人员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双向交流与互动;统筹协调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设备设施共建共享,解决企业自身无法承担的硬件建设任务,盘活一些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的科研设备设施。 “要在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架起快速通道,形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体制机制。”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说,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将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快速传递到科研机构和高校,利用科研团队展开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最终实现成果快速转化。同时,鼓励高校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与业内龙头企业合作举办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运用于一体的特色学院,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用发展。 建立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资本激励机制,国企应主动担当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正认为,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试点公司应重点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支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应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打造以风、光、储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发挥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金融引导、放大功能,建设我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投资一批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项目,服务我省“六四五”产业体系建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