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福建:减排增汇,绿色担当

2021-03-08 09:30: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张辉 郑昭 严顺龙 林清智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为减排增汇展现绿色担当,贡献绿色智慧。“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持续实施生态省战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更优美。今年全国两会上,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福建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探索建立林业碳汇激励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老区苏区大多承担着区域性生态安全重任,应探索建立林业碳汇激励机制,既支持老区苏区绿色发展,也让增排者为造林护林者买单,实现公共生态补偿。

他建议构建三个方面机制:

——探索建立林业碳汇补偿机制。由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森林覆盖率低于国家设定值的省份,向森林覆盖率高于国家设定值的省份购买相差的指标;对森林固碳存量、每年固碳增量以及释氧量进行核算,配套交易机制,鼓励各界按年度购买林业碳汇,抵消本单位的碳排放量;对占用林地的经营性项目所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通过市场化购买等价值的林业碳汇进行补偿。

——完善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机制。扩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范围,将生态公益林、天然林、重点区位商品林等纳入其中;提高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配额及补贴标准,调动林农造林积极性。

——探索金融支持林业碳汇项目。对经备案签发、短期内无法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建议由中介机构进行收储,或置换成“碳票”存储在银行,待有市场需求可快速交易。

加快碳金融和碳市场创新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福建省委会常委,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珍认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各地在探索碳交易建设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仍存在市场准入规则不一、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交易不活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福建在碳汇交易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张玉珍建议支持在福建开展碳金融和碳市场机制创新,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

在绿色金融方面,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资产证券化、碳汇金融等领域,探索研发各类资源权益的抵质押产品;在交易品种创新方面,支持福建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完善交易产品种类,探索将林业碳汇、海洋碳汇纳入全国碳市场示范交易;在多权交易融合方面,建议支持福建开展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多权能交易融合,建立统一的环境权益要素市场。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