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人工智能课堂 探索新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2021-03-13 21:10: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吴静  作者:张立庆
当人工智能与课堂教育碰撞的时候,会产生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在福州七中举行的一堂英语市级公开课,课程创新地将人工智能与学科深度融合,实现了人工智能教育趋势下新教材对于学生信息素养、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受到众多老师关注。

同学们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学习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jpg

同学们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学习。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东南网3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当人工智能与课堂教育碰撞的时候,会产生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在福州七中举行的一堂英语市级公开课,课程创新地将人工智能与学科深度融合,实现了人工智能教育趋势下新教材对于学生信息素养、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受到众多老师关注。

本节课是由晋安区教师进修校副校长叶青林主持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模态英语绘本悦读研究》的成果展示课。该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展现智慧课堂的风采与魅力。

该课由福州七中林贵清老师执教,是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Unit3的阅读语篇Stronger together: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为基础,本节课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体验人机对话、互联网搜索与人工智能等新事物,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课程创新地将人工智能与学科深度融合,以Internet in the book, Internet in the life, Internet in the future为主线,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体验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意识。

课堂上同学们额头绕着一圈“黑带”——“脑波仪”,可以通过它传递大脑信号,通过AI智能算法识别,将学生所思所想转化为信号传递给老师。

课程中,首先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人机对话具有口语矫正建议分析等功能,只要你敢说,它便会跟你互动,让害羞说英语的学生放开自我,大胆尝试开口说英语。神奇的功能,让听课老师们感到新颖,独特,有趣,惊叹高科技带来的学习新模式、新变化。

成绩当场出来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jpg

      成绩当场显示。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接着,林老师让学生在Ipad上完成文章的summary,及时形成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大数据,分析学生哪些题目错的多,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让老师找到教学干预的最佳时机。

QQ图片20210313192602.png

借助大数据进行试卷分析。福州七中供图

游戏环节,借助于人工智能脑波仪,哪个学生走神了,哪个学生专注了,一目了然。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独特、便捷、有趣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学生对互联网的理解,也引发学生对于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前瞻性视野。

QQ图片20210313192439.jpg

    同学们进行现场辩论。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在辩论环节,让学生用Ipad进行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立场,实现全班同学的互动。

这种通过整合与创新设计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机对话、师生共读、生生互学、AI融合的多模态悦读课不仅授课老师感到新颖,前来听课的评课专家和老师们也表示,老师敢于挑战,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好,人工智能与学科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使用人机对话,加上脑波带等大数据的实时监控反馈功能,有助于协同实现大班教育的公平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课题主持人叶青林点评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jpg

   课题主持人叶青林点评。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课题主持人、晋安区教师进修校副校长叶青林认为,本堂课巧妙地将人工智能与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指导,引领大家认识到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同时,通过题材引导,将互联网思维渗透给学校,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整理、处理互联网信息,逐渐从思想上接受新事物,树立敢于拥抱未来的信心,实现了新教材对于学生信息素养、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完美诠释了本次市级公开课聚焦素养、融合创新、精准教学的主题。

福州七中校长邱晓兴介绍,该校2019届、2020届实验班英语成绩进步显著,这为所有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带来信心,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师拥抱人工智能,做未来教师。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