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吉建窑遗址: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2021-03-23 10:00:0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世界遗产·文化】 福建日报社福建省文物局 合办 第26期 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王柳珍 庄妍 摄 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王柳珍 庄妍 摄 文物名片 水吉建窑遗址 水吉建窑遗址坐落于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旁,是宋代著名窑场之一。遗址呈环状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庵尾山、大路后门和营长乾等处,分布面积23.19万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40.48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367.31万平方米。其中,大路后门窑址长达135.6米,为目前国内最长的龙窑,也是世界之最。 1999年,建窑遗址考古发掘(1989—1992年度)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1985年10月,入列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入列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窑在短短的数十年间,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地方小窑一跃跻身于宋代名窑之列。宋元时期,建盏与建窑系黑釉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异域,深受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在世界陶瓷史、茶史、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前世传奇 宋代的“天下第一” 讲述人 谢道华(文博副研究员,福建省价格认定专家组成员) 建窑烧制的黑釉瓷,源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宋末元初趋于衰落并停烧。兴盛之时,建阳周边地区的武夷山遇林亭窑、延平茶洋窑、建阳白马前窑、建瓯小松窑、福清东张窑、宁德飞鸾窑、江西铅山盏窑等一批窑场也大量仿制生产黑釉瓷器,在宋代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窑系,与浙江龙泉青瓷、江西景德镇青白瓷,在江南地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举世闻名的水吉建窑遗址,为何隐身在闽北建阳的小山村——后井?众所周知,建盏是以建阳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红壤土作为主要胎料,经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在建窑的窑炉中烧制而成的黑釉瓷器。闽北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陶瓷烧制已有数千年历史,制瓷技术传承有序;后井村周边地区蕴藏丰富的烧制黑瓷所需的胎土、釉料和烧窑所需的薪柴燃料;村庄紧邻南浦溪,水陆交通便捷,顺流而下,可以通江(闽江)达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矿藏资源,使建窑在短短的数十年间,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地方小窑一跃跻身于宋代名窑之列。 宋代建窑的黑釉瓷器,以碗类居多,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统称建盏。宋代建盏与斗茶风气密切相关,“螺钿珠玑宝盒装,琉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宋徽宗的一首《宣和宫词》,对这款宝物做了最经典的评价。 建盏之“奇”,奇在它独特的审美上。建盏造型简约,釉色深邃、宁静。恰恰是这种简约的风格,迎合了宋人的简约主义审美情趣。黑瓷的“沉静美”,让世人在喧嚣的世俗生活中获得了心灵的安宁。建盏以黑为美的审美标准,顺应了宋代理学文化发展的大潮流,但建盏在简约中,处处又透露出它的极不简单,让人回味无穷。 建盏之“奇”,奇在它精妙的纹理上。建盏的釉色纹理具有典型的东方艺术含蓄内敛的美;建盏从不会出现“双胞胎”产品,因为它的每件作品都有独一无二的纹理特征,犹如人类的指纹,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建盏纹理的唯一性,赋予了它独特的收藏价值和审美情趣。 宋代匠人在建盏看似平淡无奇的黑色底釉上,烧制出了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酱绿釉、柿红釉等众多经典杰作,令人目不暇接。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曜变这款旷世绝作也诞生在后井小村,我们的东瀛邻国至今把它奉为“天下第一宝碗”,静嘉堂珍藏的“曜变建盏”被日本文部省列为“一号国宝”,价值连城。 建盏之“奇”,奇在它独特的功能上。由于自身胎体含铁量高(宋代建盏胎体含铁量高达7%~10%)的缘故,建盏烧成后胎色呈黑褐色,声音清脆,手感厚重,俗称“铁胎”,兼具良好的保温性能,使其成为茶道中人的首选。蔡襄在《茶录》中写道:“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建盏之“奇”,奇在它广受欢迎上。有宋一代,建盏不仅在平民百姓中广受欢迎,更是得到了王公贵族的青睐。宫廷不仅定制了大量建盏,还在盏底圈足内刻上或印上“供御”“进盏”专属标识。宋徽宗赵佶亲自代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使用建盏点茶,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宋元时期,建盏与建窑系黑釉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异域,深受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在世界陶瓷史、茶史、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今生故事 简约生活:捧着建盏品茶汤 东南网3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王柳珍 庄妍 文/图)从南平市建阳区的中心城区出发,约莫半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千年古镇水吉镇。穿过后井村窑址周边的田间小道,站在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和社长埂(营长乾)等窑址的堆积层上,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炽热的窑温。一座长达135.6米的龙窑掩映于山林间,格外引人注目。 为了保护水吉建窑遗址,建阳区成立了文物保护中心、治安巡防大队水吉中队,在遗址周边新增31个监控摄像头;实施了大路后门窑址顶棚及围墙修缮工程,提升改善参观考察条件;完成了相关文本材料的编制工作,积极申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厦门大学、福建博物馆、建阳县文化馆联合对建窑遗址进行考古挖掘。1979年,由中央工艺美院、省科委、省轻工所、建阳瓷厂等联合组成的攻关小组,开始仿古建盏实验,终于在1981年研制出仿宋兔毫盏,使得失传600余年的建盏烧制技艺重现光彩。 建盏复兴之路由此起航。1989年至1992年间,当时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福建博物馆和建阳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基本摸清了建窑发展的历史脉络。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其中。 如今,漫步在建阳城区商家林立的建盏文化街,步入中国建窑建盏展示馆,各式各样的精美建盏琳琅满目,让人大饱眼福。伴着婉转低沉的琴音,一边欣赏身着宋代服饰的点茶师表演宋代茶艺,一边品味盛在建盏中的茶汤,在沁人心脾的茶香、清甜醇爽的茶味中,感受建盏的魅力。这种茶盏交融的美景,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盏与茶相得益彰的时代。 “每个建盏都是孤品。”谢道华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季节、天气、窑炉、窑位不同,使得温度、湿度等发生变化,所以即使是相同的原料,烧制出的建盏也都不一样,“建盏在宋代独树一帜,影响巨大,整个闽北地区、福建、全国乃至日本等都纷纷仿制生产”。 目前,建阳区共注册建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4745家,相关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值约45亿元。“建阳建盏”系列产品已销往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品牌价值评估超过160.43亿元。 据了解,建阳区在完成建窑遗址保护工程的同时,还积极打造水吉建阳建盏特色小镇,建设一条长130米的龙窑以及大师工作坊、建盏文化展示馆、工艺体验馆,成立建盏淘宝、抖音建盏直播基地等发展平台,以带动建阳建盏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专家点评 陈吉(福州大学非遗研究首席专家,省文化厅原副厅长): 保护、传承建窑建盏文化遗产,发展建窑建盏文化产业,对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发展建窑建盏文化经济,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民众共享的精神物质财富,对缓解民生就业压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扩大福建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子明(省品牌文化推广会铁胎建盏研究中心主任): 建盏,是世界陶瓷史上铁元素含量的极致。理论上,陶瓷胎、釉中,含铁量3%以上就是酱釉或黑釉了,但建盏必须在6%以上,由此建盏磁化有了先决条件;建盏烧制,以营造极致的还原焰为技术追求,以达成拟态的窑变纹理为审美目标,是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艺术巅峰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