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澳柄宫:古庙里的红军往事
2021-04-20 09:51: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陈汉儿
蜿蜒的盘山公路一眼望不到头,郁郁葱葱之间,可见清流潺潺、屋舍散布。记者由莆田市区驱车一小时,抵达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8师)第207团驻地旧址——澳柄宫,就位于这里。
如今,桥上往来的是闲适悠然的村民。福建日报通讯员 丛文俊 摄 澳柄宫 福建日报通讯员 丛文俊 摄 澳柄宫前不足百步,有一古石桥,名为澳柄桥。该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南北走向横跨澳柄溪,总长49.3米,为“闽中山泉桥梁建筑之最”。桥面以长短不一的大青石条横竖间铺而成,两侧有石栏杆及石狮两对。近岸一侧,古榕郁郁葱葱,枝叶繁密如盖,为来客撑起一片阴凉。桥下,是一潭浅浅的溪水,映照着澳柄宫的今昔。 当年,207团以澳柄宫为驻地,在澳柄桥头设立哨卡,与周围以澳柄支部为中心的7个老区革命基点村一道,共同组成革命斗争根据地。 这里,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战斗。1930年8月24日清晨,国民党军分三路从澳柄岭、东坑岭和梧塘山围攻澳柄乡,其中一路堵击驻扎在虎井村的赤卫队,两路合围207团驻地澳柄宫。 清晨时溪头浓雾弥漫,国民党军逼近澳柄桥头时,红军哨兵才发现,为时已晚。住在澳柄宫内的黄琬听到枪声大作,连忙指挥40多名红军战士撤退,自己则留下断后,他背靠大榕树英勇抵抗,后因弹尽受伤被俘。被捕后,黄琬受尽酷刑,壮烈牺牲。住在下茹山的陈天章和王纪修在战斗中集合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迎击敌军,两支队伍互为犄角,与敌激战至弹尽后从小路撤往山中。 据《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介绍,澳柄宫革命斗争在莆田革命史上誉称4个“第一”:创立了第一批乡农民协会、创建了第一批农村党支部、创办了第一期列宁小学、创建了第一支工农红军游击队。此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中特(工)委、莆田县工委驻地都曾设在澳柄宫。 金戈铁马,春秋代序。如今,澳柄宫前仍红旗飘扬,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学生市民来到这里,瞻遗址、观展陈、学党史、悟初心,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 |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