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床难求之下,养老刚需短板怎么补?
2021-04-29 09:42: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储白珊 潘园园 张静雯
福州市晋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内,康复医师在辅导入住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潘园园 张静雯 实习生 陈雨辰 摄
厦门弘爱养护院内,护工运用器械帮助失能老人进行腿部康复训练。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4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潘园园 张静雯 实习生 陈雨辰 文/图)养老事业的刚需是医养结合,医养结合的短板是医疗照护。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当下,养老人群正面临着“医”床难求的尴尬。 去年7月,我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要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并鼓励不同等级、类型的医疗、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合力之下,养老人群的刚需短板正在补上。 “院中院”模式 用活医疗资源 26日上午9时,福州市晋安区社会福利中心。83岁的林奶奶和室友杜奶奶吃过早餐,在院里散了几圈步,走向位于福利中心内的华煦康复医院,进行例行康复训练。 晋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也叫华煦·桂湖颐养中心,是我省养老领域首个PPP项目。中心负责人肖鑫磊介绍说,中心共设600张床位,并预留60张床位用于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等政府兜底保障对象。2020年,中心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确定为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 而项目规划伊始,就设计有这家二级专科康复医院。去年5月,福利中心开始试运营,康复医院同步启用。医院完全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目前聘有20多名医务人员,医技科室和高端设备等方面的配置突出脑功能康复。医院一般上午为患者提供传统康复治疗,下午为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 林奶奶和杜奶奶,就是康复医院的第一批患者。每周有三天,她们会来这里进行上下肢功能恢复训练。对于康复医院内的平衡杆、走路机、骑马训练器等康复设备,两位老人熟悉也满意。目前,医院正在就医疗项目申报住院医保,日后还将与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合作,为福利中心老人提供服务。 在养老院里建医院,只是我省医养结合的一种推进模式。《福建省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中,我省不仅支持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基本标准的较大规模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还明确要协调、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利用医疗资源优势,拓宽服务内容,增设养老机构。 长汀县医养服务中心就属于后者。这个服务中心位于长汀县新桥中心卫生院内,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设4个医养区、1个康复治疗区(国医堂)。中心开放床位220张,其中医疗床位160张、养老床位60张,最高时床位使用率达100%,目前入住康复病人128人,托养老人64人,2019年业务收入1194万元。 在这个服务中心内,康复区和托养区之间是互联互通的,老人有病直接在康复区治疗,痊愈后由康复区转入托养区颐养,由此实现医疗和养老无缝衔接。 “我们为因病入驻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特色专科医疗服务,如普通病可以到卫生院治疗、老年痴呆可以到精神病院治疗、老年病可以到康复科治疗、颈肩腰腿痛或需要用中医药的可以到国医堂治疗。”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这样的“零距离”就医,深得养老院里老人们的欢心。采访中,好几位老人及家属表示,对医养服务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印象颇佳。“我爸爸住进来后,在康复病区和托养区都待过,受到了两个区的主管医生、护士、护理员、传统康复治疗师、现代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人员共同的服务。这种精准贴心服务,让我们很安心。”老人吴先生的家属说。 “家门口的养老院” 活用医疗服务 无论是养老院里建医院,还是医院里建养老院,都是为了弥补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但补齐医养结合短板的核心要义,是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推动医养服务从“千篇一律”向“量身定制”转变。 在我省,近年来出现了一批依托于社区建设的介护型养老设施。这类“家门口的养老院”向上结合了医疗及护理服务,向下结合了社区及居家养老的生活支援服务,正成为我省养老事业发展的新主力。 这种“家门口的养老院”灵活小巧,能为老人从护理、康复、生活、休闲、娱乐、保健等方面分别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在医疗方面,尚欠服务能力。对此,我省鼓励较小规模的养老机构可按规范开设医务室,或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协议合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6日上午10时,福州市仓山区对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里,两位社区医生在为老人们做例行体检。医生们是仓山区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根据服务协议,他们每年会对辖区内的养老中心进行定期巡诊、健康宣讲,同时提供24小时出诊服务。 这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提供方是一家民营企业。企业负责人李颖慧介绍说,该养老服务中心里有10张床位用于短期照料入住老人,目前住有7位老人。这些入住老人是医生们的重点服务对象。此外,企业还聘有专职康复医师、全科医师,对企业旗下有老人入住的服务中心进行巡诊,以求对社区医疗服务之外进行更为个性化的补充。 在对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每天会聚在一起看电视、下棋,在护工帮助下进行感统训练,甚至拥有自己的康复训练方案和菜谱指导。一位黄姓老人介绍说,自己去年4月刚入住时患有高血压并发症,说话含糊不清,不能自主进食,下肢几乎无知觉,入住后,在医生、护工的共同照料下,现在不仅能自己翻身、自己吃饭,下肢也恢复了一些知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