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建省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听听这场干货满满的新闻发布会

2021-05-08 15:50: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林先昌
发布会现场邀请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碧海,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兰文,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剑青,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明炫,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增贤,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明旺,请他们分别介绍一季度相关领域经济运行情况。

DSC_3916.JPG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剑青介绍相关情况。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一季度,全省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实现“开门红”

会上,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剑青介绍,一季度,全省经济稳中向好,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开局良好,符合预期,实现“开门红”。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7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8%(上述两项财政指标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15.4%和19.1%)。全省税收收入完成1416.63亿元,增长29.4%;非税收入完成300.57亿元,增长28.5%,也就是说所有的指标增长都在30%左右。

一季度财政运行突出体现三个特点:

一是“快”。一季度,我省经济整体持续向好,带动全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25%以上增幅,税收收入增幅近三成。无论是与我省往年纵向比,还是与全国兄弟省市横向比,今年一季度收入增幅是近5年来出现的最快增速,增幅居全国上游水平。其中最能体现收入质量的税收,对财政的贡献度提高,全省税性比重70.4%,收入质量好于去年同期。

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与经济指标增速总体协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3%,带动国内增值税增长31.8%,企业所得税增长23.4%。在工资薪金所得和财产转让个税增收带动下,个人所得税增长31.9%。以上三项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比重为69.3%,支撑作用明显,增速较快。

从产业税收看,全省二产税收555.4亿元、增长23.9%,拉动税收增幅9.7个百分点;三产税收846.13亿元,增长31%,拉动税收增幅18.3个百分点。三产税收增幅高于二产税收7.1个百分点。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建筑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等六个行业税收增收较多,合计完成1046.14亿元,增收256.3亿元,增长32.4%。

从非税收入看,各地加大非税挖潜力度,盘活国有资源(资产),非税收入增长28.5%,拉动地方级收入增长8.7个百分点。

二是“升”。重点地区财政收入占比提升。九个设区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25%以上增幅,福州、厦门、泉州地方级收入完成647.08亿元,增长34.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占全省地方级收入比重63.7%。其中,福州增长31.2%,主要是财产转让个税所得和契税增收带动;厦门增长38.2%,主要是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增收以及非税收入增收带动;泉州增长31.9%,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增收。此外,得益于国内增值税、契税及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增收因素,宁德、莆田、南平地方级收入增幅超过35%以上,漳州、龙岩、三明超过27%以上,83个县(市、区)地方级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平均增幅达35.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

三是“保”。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3.4%,剔除不可比因素,同口径增长14.5%,保持较高支出强度,做到有保有压。一方面,“保”民生等重点支出。全省民生支出103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6%,持续保持在七成以上。其中,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省财政已下达资金78.57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73.1%。从基层“三保”情况看,全省“三保”合计支出进度约28%,三保”支出保障有力。另一方面,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全省一般性支出83.34亿元,下降2.3%,腾出的财力优先用于“六稳”“六保”等重点领域。

黄剑青介绍,当前我省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下一步,我省各级财政将把握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抓好五个重点:一是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二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盘活存量,充分挖掘释放各种闲置资源潜力。三是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四是加强预算控制约束和风险防控,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五是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抓紧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

1  2  3  4  5  6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