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福安柏柱洋闽东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

2021-05-13 12:27: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朱子微 范陈春
历史的烽烟渐渐散去,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柏柱洋的闽东苏区纪念馆采访,追忆历史,一幅波澜壮阔的闽东革命斗争画卷徐徐展开。

福安市民族中学学生在闽东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纪念活动。 福建日报记者 朱子微 摄

记者手记

“革命永远不会绝代”

□福建日报记者 朱子微 范陈春

在闽东苏区纪念馆,有这样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中,一位名叫凌福顺的革命志士即将就义,他的四肢被捆在木架上,但他却高昂着头,一脸正气,神态坦然,凝视前方,目光坚定。

据党史记载,凌福顺是宁德周墩(今周宁)县浦源镇端源村人,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4月,凌福顺从建瓯筹集革命经费返回周墩时被捕。在慷慨就义前,他喊出了“我凌福顺会绝代,革命永远不会绝代”的临终遗言。

为了革命事业,杀我一人又有何惧?凌福顺就义时年仅24岁,他用铮铮铁骨和血肉之躯,书写壮丽的青春之歌。凌福顺的遗言道出了多少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信念和矢志不移的初心。为了革命事业,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一个“我”倒下,千万个“我”站起来。

回望岁月,是革命先烈们将真理的果实衔落在闽东的青山绿水间,把革命的坐标标定在柏柱洋广袤的土地上,让红色基因流淌在一代代闽东儿女的血脉中。砥砺前行,在闽东这片革命热土上,革命先烈们的初心与坚守,将不断激励着苏区人民奋勇争先,谱写崭新的时代华章。

红色传承

狮子头村:老区振兴正当时

东南网5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朱子微)近段时间,福安市赛岐镇狮子头村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叶飞纪念馆的修建工程。“我们希望能在今年7月1日前建成开馆,让狮子头的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村党支部书记陈谊说。

为什么要在狮子头建立叶飞纪念馆?陈谊告诉记者,狮子头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叶飞、曾志、陈挺、马立峰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领导武装斗争。至今人们仍在口口相传一段“叶飞狮子头脱险”的红色经典传奇故事。

1933年,叶飞在该村的狮子头客栈遇险,狮子头村党组织设法营救了他,并冒着生命危险,用船只将叶飞从狮子头客栈运送到村外的芦苇荡中,等到天黑再用竹架床将叶飞抬到村里藏起来养伤。敌人多次“围剿”未果后,村民们把叶飞乔装成坐轿子回娘家的“新娘”,冒险地闯过敌人的三道封锁线,护送到闽东苏维埃政府。事后,敌人曾多次对狮子头进行镇压。

“血儒古栈丹青汗,轿扮新娘大丈夫。”这是村里的叶飞亭上刻着的对联。狮子头村民无不铭记着曾在狮子头革命老区发生过的光荣斗争和辉煌历史。2014年,村里在叶飞亭边上建造了“叶飞公园”。

狮子头村这块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养育着这一方村民,老区精神一直鼓舞着狮子头村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经过多年发展,由村民自发创办的食品加工企业已成为狮子头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村民刘仁波创办的仁升食品公司里,近一百名员工分散在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

“我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对革命先辈饱含崇敬之情,心里想着能否在村里做一些成绩出来。”刘仁波说。上世纪90年代,他联合其他村民在村里带头开设食品加工小作坊,从此打开了老区致富发展的一扇窗。

如今,狮子头村村民共创办1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并带动纸箱、塑料盒等配套产业发展。202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在这个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村容整洁、村民和谐,主题公园、活动广场、村民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我们将在红色精神引领下,借助乡村振兴的大潮,勇往直前,努力把狮子头村建设成为老区振兴标杆村。”陈谊说。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里的“畲嫂救曾志”油画   福建日报记者 朱子微 范陈春 通讯员 吴庆堂 摄

讲述

田事评理促和谐

讲述人:林惠全(斗面村村民)

东南网5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朱子微 整理)我叫林惠全,今年58岁,是溪柄镇斗面村人。

我的伯父林树荣,今年94岁,闽东苏维埃政府办公点当年设在他家,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马立峰、曾志等就住在那里。那年他8岁,亲眼见证了这段历史。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我对村里的革命事迹有着深入了解,对闽东苏区革命精神满怀敬意。村里的“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工作总队”等革命旧址,我打小就接触,可以说红色文化浸润着我的一生。

我们柏柱洋四面环山,西北方有一个狭窄的山谷可供进出,洋内有着连片开阔平坦的肥沃土地,为当年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地。

对伯父讲的故事,我印象比较深的当属“分田运动”,这个是在我们村开始试点的。1934年2月,在闽东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一场规模浩大的“分田运动”,以柏柱洋为中心向外推进,迅速在闽东苏区全面铺开,根据地内一片“分田分地忙”的喜人景象。

原本农民没有自己的田地,现在分到田,别提多高兴了。可种地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些小摩擦。

伯父告诉我,当年马立峰有个习惯,就是经常通宵办公。一天早上,刚躺下的他被门外的争执声吵醒。“他扒了我的田埂。”“他占了我的水渠。”“请主席给我们评评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马立峰大致了解了双方的诉求后,一边叫当事人领着他到田间实地走访,一边叫人搬来一张桌子和一些凳子放在村口,并通知有关同志召集邻近村庄闲暇村民到场旁听。

争执双方仍没有停歇,继续说着对方的不是。“我看不是你们双方的错,错在我们。”马立峰站起来说,你们原先都没土地,租用地主家的地来种。现在苏维埃政府重新分配了土地,让你们有地种,才有了争吵,是我们的错。

听了这话,双方都沉默了。马立峰紧接着说,农民朋友们,天下穷人是一家,我们只有紧紧团结,互帮互助,才能过上好日子。

两人听完后,顿时醒悟了,互相认错并握手言和。这件事对苏区群众影响很大,大家不再因为这些小事而闹矛盾,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干革命、搞生产,“分田运动”也得以稳定发展下去。至1934年底,全区近百万人中有五六十万人口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13年前,闽东苏区纪念馆开馆,我第一时间毛遂自荐,成了义务讲解员。到现在,我已为上万人次做过讲解。每次介绍革命先辈们留下的信件、衣物等遗物,感受当年革命先辈们的艰难困苦和不屈抗争时,一种敬佩之情和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