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首站:护卫红色血脉的伯公凹

2021-05-17 09:47: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张杰

鸟瞰伯公凹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伯公凹交通小站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文/图)初夏时节,闽粤交界,林深苔滑,烟雨苍茫。

沿着狭窄崎岖的山道爬上山坳,一座高、宽均不过米许的小庙静立道旁。赭红色、香火味,一灯如豆……这是闽西客家地区常见的伯公庙。

伯公,是客家人对土地公的尊称,有伯公信俗的地方就有伯公庙,这里也不例外。庙里,点着一盏油灯,照亮了无数个暗夜。

“当年,交通员护送风尘仆仆前往苏区的党政军领导干部来到凹口,看到庙里亮着的油灯,他们知道,安全到家了。”站在伯公庙前,伯公凹交通小站讲解员邹广敦的脚下一边是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一边是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党坪村。90年前,中央红色交通线就是从这里,自粤入闽由白区进入中央苏区。

绵延三千里 五年未中断

在离伯公庙仅三四百米的福建一侧伯公凹自然村,邹广敦的祖宅仍巍然矗立,诉说着当年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的惊心动魄和邹氏家族“一门七烈士”的壮烈与荣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党中央与各苏区的沟通联系,打破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长江线、北方线、南方线三条最主要的秘密交通线。

这其中,长江线、北方线和一些交通副线由于敌人破坏很快就停止使用了,只有南方线——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最后到达“红色首都”江西瑞金的秘密交通线持续畅通,长达5年之久,被史学界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据史料记载,1930年春,受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和福建省委的委派,中共闽西特委委员、军委书记卢肇西抵达上海,同时广东省委的重要交通员李沛群也到达上海,与党中央交通部门商定分别在香港、闽西建立交通大站问题。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周恩来亲自接见卢肇西,指示其制定建立“工农通讯社”作为武装交通机构开辟秘密红色交通线的具体方案。

1930年秋,卢肇西从上海回来,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在永定金砂古木督正式成立“闽西工农通讯社”,并在各县设立分支机构。闽西交通大站与香港交通大站并列为两大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在内地设立的唯一大站,管辖着周边沿线众多的中站、小站,站址先后设在虎岗镇虎西村晏田公祠和金砂乡上金村永昌楼。

从1930年冬一直到红军长征,这条生生不息的“苏维埃血脉”未曾中断过,护送了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张闻天、聂荣臻、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首道、萧劲光、张爱萍、左权、项英、任弼时、邓发、徐特立、董必武、李富春、陆定一、伍修权、刘伯承、蔡畅、林伯渠、陈云、博古、邓颖超、瞿秋白等党政军领导人及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等200多人安全进入中央苏区,创造了从未有护送的干部被俘或牺牲的奇迹,此外还运送了6000多担军火、药品等紧缺物资以及重要文件、信件和情报资料。毛泽东赞誉道:“红色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

在这条绵延曲折3000多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伯公凹小站地理位置特殊,不仅是由广东进入福建的第一站,也是白区进入苏区的第一站,更是三千里红色交通线水路进入陆路的第一站,成为能否平安进入中央苏区的关键站点。

中央红色交通线部分线路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金砂红色小镇建设初具规模。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热血铸就“苏维埃血脉”

中央红色交通线建立之初,伯公凹隶属于广东大埔的埔五区。为配合接应大埔青溪交通站的工作,原大埔地下党委负责人之一、组织参与埔北暴动的伯公凹人邹作仁,配合大埔站站长卢伟良回到伯公凹,组建家庭式交通小站,以接应青溪交通站的工作。

如今,伯公凹交通小站邹氏祖宅仍屹立在闽粤交界处的深山密林当中。这是一座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的土楼,两层土木结构的房子外墙上,烟熏火烧痕迹依然清晰,记录着当年反动民团三次纵火烧房的罪证。

为了守护中央红色交通线,当年,伯公凹的群众几乎全部参加了交通站的工作,不足30人的小村庄有1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7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是为“伯公凹七烈士”红色交通员英雄群体。

“我的曾祖父邹端仁是邹作仁的亲哥哥,当时是赤卫队的班长。为了组建这个家庭式交通站,邹作仁申请将我曾祖父调了过来,负责小站的日常工作,是小站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邹广敦说,后来,邹氏兄弟又陆续动员了邹清仁、邹良仁、邹佛仁、邹昌仁、邹安仁、邹家仁、邹礼仁、邹启龙、邹振发、邹作仁的妻子、邹端仁的母亲及妻子等人来到伯公凹。

“邹端仁长女,也就是我的大姑婆邹桂英告诉我,除了为方便筹集看管粮食物资往返伯公凹和大埔党坪老家的族人,基本上整个家族都迁来伯公凹,有30人左右。邹端仁有六个妹妹嫁到广东,妹妹们及其婆家人也被邹端仁动员到交通线的保障服务中来,最主要的工作是帮忙筹集食盐等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邹广敦说。

“1934年7月的一天,邹端仁带着两名交通员从青溪挑着食盐回伯公凹,不幸在党坪被捕。在大埔茶阳监狱受尽百般酷刑后,始终不曾透露一丝信息的邹端仁等三人被押到埔北,吊在埔北中学的一棵大树上。民团将埔北的百姓全部赶了过来,其中就有邹端仁的两个女儿——我的两位姑婆邹桂英和邹春英。当着众人的面,敌人又是一番严刑拷打,依然一无所获。大姑婆说,那时候她能感受到我曾祖父一心赴死的坚毅……枪声响起,邹端仁的身体被打成了血筛子。然而,丧心病狂的敌人还不罢休,将尸体淋上煤油焚烧……”

那一年,邹桂英17岁,邹春英只有13岁。父亲牺牲的惨烈场景,给两人留下了永远的心理创伤。作为邹家第四代,虽然已讲述了许多次,但每每说起这段历史,邹广敦也忍不住哽咽。

伯公凹的历史,是邹氏一族用鲜血和生命,前仆后继守护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邹作仁,1933年护送擦枪油时在大埔三河坝被捕,后遭敌人秘密枪决;邹春仁,1933年5月为掩护陷入敌人包围圈的其他同志及由其护送的电台配件转移,将敌人引开后战死,敌人将其头颅拿到永定县城示众;邹昌仁、邹佛仁因叛徒出卖,同时被捕,受尽折磨后,邹昌仁被挖心,邹佛仁被砍头,邹昌仁的哥哥邹家仁目睹弟弟牺牲惨状悲痛过世;邹振发,1931年4月被敌人杀害;邹启龙,在参加交通线的守护后,于1949年7月牺牲于永定县溪南战斗……

这条秘密交通线上,涌现出“中央四大交通员”之一的熊志华、伯公凹邹家“七烈士”、“双枪英雄”赖德胜等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个国宝,在革命战争年代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年,交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是永定的骄傲与光荣。”2019年11月,永定籍开国将军阙中一之子阙勇在“中央红色交通线研讨会”上表示。

记者手记

让传承红色基因成为自觉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再次走进闽粤交界的伯公凹交通小站,记者欣喜地发现,这里的人流明显多了很多——这既有电视剧《绝密使命》央视热播“引流”的“功劳”,更证明了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热情高涨。

看着一批接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和他们脸上那种肃然起敬的庄重神情,记者分明感觉到,这种火热更多来自于一种起于内心的自觉。当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人们了解到,党的隐蔽战线也涌现出很多“无名英雄”,正所谓“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从战斗在敌人心脏的“龙潭三杰”,到敲掉牙齿化装成乞丐把生死攸关的情报送往中央苏区的项与年;从伯公凹“邹氏七烈士”这样的草根英雄,到更多犹如野花般凋零在狼窝虎穴的无名烈士,他们都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与敬仰。

在我党开辟的数条秘密交通线当中,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唯一没有被破坏的一条,这堪称奇迹的背后,是包括“邹氏七烈士”在内一众交通员倾尽所有的付出与惨烈的牺牲。在那个年代,确保护送的人员、物资安全进入中央苏区,已升华为交通员心头的“伯公灯”。革命先辈宁可牺牲也要确保完成任务、确保党的机密不泄露,这种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传扬。

硝烟远去,信仰永恒。记者已记不清来伯公凹多少趟了,但每次听到烈士后代充满深情的讲解,依然忍不住泪水。这份感动,更多是出于对红色精神的敬畏与向往。值得欣慰的是,纵使依旧山重水复,纵然依旧歧路难行,却怎么也挡不住越来越多人来到伯公凹接受灵魂荡涤。让传承红色基因成为自觉,这片红色的土地必将永不褪色。

邹广敦(左)在讲解伯公凹交通小站的故事。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讲述

“特殊客人”的三块银元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在已经辟为展室的伯公凹邹氏祖宅,三块银元的故事闪耀着一缕荣光。

“这是周恩来当年留给我曾祖母赖三妹的三块银元,是我们邹家的传家宝。”对于这段历史,邹广敦了然于胸。

1931年底,周恩来从上海赴中央苏区,他一路化装成讲法语的牧师、哑巴商人等,前往红都瑞金。

一天傍晚,在广东大埔多宝坑吃过晚餐后,在青溪地下交通员“小广东”等的护送下,一位穿着平民粗布衣、身带一把纸伞、手提一只草藤箱、仪表朴素大方的同志来到伯公凹交通小站。邹端仁、邹作仁两兄弟发现,这位“特殊客人”由于一路历尽艰险、翻山越岭脚上起了泡,便先安排其住宿,然后端来热水给客人洗澡、泡脚,缓解旅途的疲劳。

据当时伯公凹小站的交通员丘辉如所写的回忆资料介绍,客人在洗澡时取出了一张小草纸递给丘辉如,但上面什么字也没有。这时“小广东”说:“见水分详,看后烤干归还。”草纸放入水盆后,果然现出了字迹,上面写着:“上香汕,少山行区。”意为:上海、香港、汕头等交通站,少山(周恩来化名)的行程是前往中央苏区。

看到客人“少山”旅途劳累,邹端仁、邹作仁两兄弟还宰了一头母鸭炖汤款待他。第二天临走之时,“少山”掏出三块银元对邹端仁的妻子赖三妹说:“人来人往接待那么多人,这三块银元给你们贴补家用……”

事后,赖三妹才知道,“少山”原来就是周恩来。她把这三块银元珍藏起来,当作传家宝四代相传。目前,三块银元收藏于永定金砂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

红色传承

打造中央红色交通线品牌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5月14日,首度揭秘展现中央红色交通线使命与贡献的电视剧《绝密使命》在央视一套完美收官。该剧播出期间,收视持续破1,收视率最高达1.5958%,并多次在黄金时段电视剧中持续霸榜夺冠,“绝密使命”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近1.5亿,成为今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最受热捧的主旋律电视剧之一。

“《绝密使命》之所以受到观众的热捧,主要在于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第一次被搬上荧屏,大家都比较感兴趣。这些年来,我们不断打造、利用好中央红色交通线这一红色品牌,让红色传承生生不息。”永定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保护、利用好中央红色交通线这一红色品牌,近些年来,龙岩市、永定区投入大量资金,对交通线上的重要站点如伯公凹交通小站、永昌楼等进行了修缮维护,同时完善周边交通等基础设施。2019年10月16日,龙岩市永定区、长汀县和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列入国保单位的18个交通站点中,永定就占了8个。

在硬件保护的基础上,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2018年起,永定区积极探索新路径,整合“党校干部培训+中央红色交通线研学游”,打造《一盏灯、三块银元、七位烈士》(伯公凹交通小站)、《热血浇灌的红色血脉》(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金谷寺》(永定暴动遗址金谷寺)、《人民永远的勤务员》(张鼎丞纪念馆)、《一段残墙、一座丰碑》(张鼎丞故居)等现场教育课程及教育点。

如今,伯公凹交通小站已成为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委党校品牌现场教学点、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学员20多万人次。尤其是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入选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的永定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更是人气爆棚,一批批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在此感受交通员的奉献与牺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灵魂洗礼。

更大的规划正在变为蓝图。2019年10月28日,总投资5.14亿元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暨金砂红色小镇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起始于伯公凹交通小站,一路北上横穿城郊、凤城、西溪、金砂、合溪、堂堡、虎岗、高陂等乡镇,通过红色交通线将沿途红色旧址串点成线及面,充分挖掘和展现红色资源,增强旅游和研学体验,打造线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项目核心区位于金砂乡,主要建设金砂红色小镇纪念馆区、红色历史文化区、红色研学区、河滨景观区、山地体验区等40多个子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工程正稳步推进中。

“通过红色文化搭台和红色文旅项目实施,使永定中央红色交通线成为闽西红色旅游新的品牌,也让中央红色交通线所代表的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