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2021-05-20 22:05:09 冯川叶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5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20日下午,福建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通报了福建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以下是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记者:刚才发布的这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我们注意到了10年来福建的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能否为我们解读一下这10年来福建人口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谢谢!

福建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陈立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国情,也是一个省最重要、最基本的省情。刚才公布的普查结果全面详实地反映了当前福建人口的基本情况及10年来福建人口的发展变化。

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从常住人口总量上看,居全国位次前移。全省常住人口4154.01万人,居全国第15位,比2010年六人普前移2位,超过黑龙江和陕西;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从2010年六人普的2.75%提高到2020年七人普的2.94%;10年人口增量居全国第6位;年均增幅1.19%,居全国第7位,比全国年均增幅0.53%高0.66个百分点。福建人口增量和年均增速居全国的位次,与福建经济总量及年均增速均居全国第7位基本吻合。

第二,从受教育情况看,人口文化素质提升。与2010年六人普比,福建15岁及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由9.02年提高到9.66年,文盲率由2.44%下降为2.34%。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较多,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361人上升为14148人。

第三,从性别结构看,跨省流入人口男性居多,全省常住人口性别比上升。全省常住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0年六人普提高0.98。福建性别比提高主要是跨省流入人口中男性比重升高。全省常住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性别比为139.49,比2010年提高7.54。

第四,从人口年龄上看,整体比全国年轻。全省人口平均年龄37.3岁,比全国人口平均年龄的38.8岁,年轻1.5岁。少儿人口总量增加,所占比重提高。全省0-14岁人口占比比全国高1.3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占比比全国高1.3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比全国低2.72个百分点。

第五,从人口迁移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活跃。 全省人户分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9.64%,平均每10个人就有4个人是人户分离人口,比全国的34.90%高4.74个百分点。流动人口规模达1366.12万人,与2010年六人普比增加341.72万人,增长33.36%。

第六,从人口城乡结构上看,人口继续向城镇集聚。全省城镇人口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749.2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68.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6个百分点,比2010年六人普上升11.6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7个百分点。普查结果还反映出福建人口发展面临的一些矛盾和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快,人口流动分化加剧等等,还需要深入研究分析,积极寻找应对的政策措施。

记者:日前国务院人普办发布的普查公报显示,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000多万人,刚才福建省发布的数据我们也注意到,福建劳动力人口占比10年来下降幅度较大,请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全省劳动力的变化情况?趋势和全国的情况是否一致?谢谢!

省人口普查办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洪春:这次普查的结果显示福建劳动年龄人口变动趋势跟全国基本一致,但整体情况好于全国。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3.67%,比全国高1.40个百分点,比2010年六人普下降8.21个百分点。一是总量呈现微降。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2644.83万人,比2010年略少6.99万人,减少幅度为0.26%,而全国的减少幅度是4.62%。福建作为人口净流入省份,跨省流入人口总量稳中有增,使得福建劳动年龄人口在近10年里保持了相对充足,总量维持在2600万以上。二是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从这次普查结果来看,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44年,比2010年六人普的9.48年提高近1年。10年来,福建劳动力总量基本稳定且素质提升,为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但我们也要看到福建劳动年龄人口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全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从2010年六人普的35.57岁提高到2020年七人普的38.69岁,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另一方面,未来福建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加快,劳动力资源减少幅度将逐步加大。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夯实人力资本支撑,全面提升劳动力质量,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谢谢。

记者:刚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人口流动超过1300万人,请给我们分析一下,福建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有没有什么新特点新趋势?

省人口普查办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洪春:人口的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是息息相关的。10年福建流动人口增加三成以上,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这让更多乡村人口有动力、有能力加入到流动人口大军中来。另一方面是一批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使得人口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加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带动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更频繁、集聚趋势更明显。

从省际间人口流动看:福建作为东部沿海开放省份,人口净流入量一直较大。普查结果显示,跨省流入福建的人口有488.99万人,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57.63万人,增长13.34%,与前一个10年增加216.86万人、增长101.08%比,呈现增量减少、增速放缓的特点、趋势。这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各地可转移的劳动力数量越来越有限;二是中西部等人口流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外出人口的回流;流入福建的人口主要是来自贵州、四川、江西。三是随着全国劳动力资源减少,越来越多的省份和城市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人口流入和回流。这三个原因导致近10年人口流入福建的增量比前面10年增量减少,增速放缓。虽然呈现这种现象,总的流入福建的量和速度还是不错的。

从省内人口流动看:全省流动人口中,省内流动人口有877.14万人,与2010年六人普的593.05万人比,10年增加284.09万人,增长47.90%,省内人口流动频繁,增幅比跨省流入人口增幅高34.56个百分点。福州、厦门、泉州三个设区市吸引了八成以上的外省流入人口。

记者:现在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上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请问福建人口老龄化有什么特点?对经济社会又带来怎样的影响?谢谢!

福建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陈立华:从横向上观察福建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全国。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比全国低2.72个百分点。与2010年六人普比的上升幅度,也比全国的上升幅度低0.88个百分点。福建作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吸引了220多万的人口净流入,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老龄化进程。

第三个特点就是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明显。从这次普查数据看,厦门的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9.56%,未达到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其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了10%;南平的人口年龄结构最老化,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0.85%,超过20%的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对社会家庭而言,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改革开放以来,福建15-64岁人口负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82年13.5个劳动力人口负担1个,减少到2020年的6.3个劳动力人口负担1个,加重了家庭负担。对经济发展而言,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地区经济的活力和社会劳动效率,对投资、消费和储蓄都带来相关影响。对政府服务而言,不断扩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就业、医疗等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提出更高要求。未来10年,将是福建人口向深度老龄化社会加快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重要的机会窗口期,需要抓住时机,积极统筹谋划,健全完善老年人口相关的政策措施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谢谢!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普查后,全省和部分设区市的常住人口与2019年统计公布的常住人口比,数据差异较大,请问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省人口普查办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洪春:好的。这次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全省比2019年公布的多181.01万人,厦门、三明等设区市数据差异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非普查年份人口统计存在一定的偏差所致。我们知道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的最大的社会动员,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是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这10年期间每年只能经过抽样调查,抽样调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少很多。普查与非普查年份人口统计是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普查年份我们是对全部人口的全面调查,数据应该说是全面、准确、可信的。开展人口普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加客观真实的人口统计数据。这次普查我们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手段,动员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实施了更加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获取了更加精准的数据结果。可以说,人口普查每10年一次,是对人口家底进行最为完整全面的摸排。

非普查年份我们主要采用5‰抽样调查方式,尾数逢5的年份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用样本的增速来推算总体。由于样本的局限性和人口大量流动给抽样调查准确推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加上我们福建人户分离现象非常普遍,这次普查的结果显示每10个人里面就有4个人是人户分离,户籍地和居住地是不一致的,导致非普查年份的人口调查在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存在对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人口评估不足,如,厦门市,市外人口流进厦门比较多,这次普查的人口数比2019年公布的就多了87万人;大量流出地区抽样调查的时候人口评估偏大的情况,如,三明市是人口净流出的设区市,这次普查就少了10万人。

记者:我们从刚发布的公报中看到,近10年来,福建城镇地区的居住人口增加了近750万人,乡村人口减少,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请您介绍一下我省城镇化的发展情况,以及我省城镇化率提升较快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在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还可以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省人口普查办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洪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福建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城镇人口的变化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增量增加,2020年七人普普查时点,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855.72万人,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749.28万人,与前一个10年增量663.24万人比,多增了86.04万人。第二个特点是城镇化率提高,福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8.75%,比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高4.86个百分点,比2010年六人普上升11.66个百分点,年均提升1.17个百分点。福建城镇化发展在走向高质量的同时,城镇化率提升较快,这是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得益于这几个方面:一是福建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较快发展,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出台,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推动人口在城乡间、区域间合理流动。二是福建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镇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大量的外省人口来到福建生活、工作,外省流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有助于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增加比较多。

"十四五",福建在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具体的举措:一要围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二要加快福州都市圈建设和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对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支撑能力;三要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乡村的居美提供较高质量的非农就业机会和生活品质;四要加快政府服务和职能的转变,提倡城市化的人文的关怀。谢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