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助力·聚力:福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21-06-19 07:38:1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6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郑雨萱)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在新一轮科技创新百舸争流中,福建如何立足禀赋,破解难点堵点,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增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省委确定的省政协年度首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备受各方瞩目。16日,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各方代表在会上,为我省科技创新领域短板弱项把脉问诊。在扎实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省政协课题调研组提出,我省科技创新在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方面都还存在短板。为此,与会各方建议: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发力、政府营造良好环境给力、高校科研院所聚力等维度,着手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 发力:激发企业创新原动力 车载智慧玻璃、锂离子动力电池、瑞芯微设计工艺……“十三五”期间,我省涌现大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4项。这些成果背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发力十分关键。 “要立足福建省优势资源、产业发展禀赋及科技创新政策导向,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链群。”中国科学院院士、省政协原副主席吴新涛在会上呼吁。 委员们提出,只有科学布局产业链,才能有效引导企业集群聚焦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业态,进行有的放矢的技术研发。 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被摆在了发力增强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位置。那么,激活企业原始创新、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短板在哪? “我省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先导意识不强,注重追求当前经济效益的增长,对技术开发活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省政协常委董良瀚在代表民革福建省委员会发言时指出。 这一短板的背后,是我省资源型企业、传统产业、家族企业较多,自主创新意愿不强的现状。 对于企业增强研发能力所面临的困境,当天与会的企业负责人也带来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宿利南认为,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国有企业必须彰显“长子”担当,为此,要优化国企从业布局,打破现行体制机制,从而激发国企创新动力。 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大比拼中,企业产品更新迭代更快,研发投入更大。为了保障科技创新类企业全力以赴创新创造,省政协委员、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建议,地方对科技创新类企业承担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级项目课题,以配套资金比例的方式予以支持。 省科技厅回应表示,将一步完善高科技企业加速机制,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重点打造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推动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业增加值“双倍增”。 助力:政府打造创新优良赛道 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后,创新竞赛中是否能跑出好成绩,政府打造的创新优良赛道极为关键。 闽籍企业家刘程宇通过视频连线,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他建议福建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对当地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开发、知识产权及人才资助方面的倾斜,从而为科技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支持。 多维度、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投入是构筑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科技创新支出累计1261.05亿元,年均增长13.3%,然而,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我省的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未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省政协委员林斌建议,改变以往政府单纯采取补贴、奖励、贴息等方式对中小微企业的后补助为以市场化手段投资的前支持,统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及中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强化财政资金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培育孵化方面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专题协商,各方代表以开阔的视野,在与国内部分省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大家认为,政府在服务科技创新过程中,要以前瞻系统的思维谋划科技创新,既勇当开路先锋,又当好后勤保障员。 省政协常委杨琳在代表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发言时提出,在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同样也属于政府助力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需要深入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相互转化的渠道网络。”他建议,把我省“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升级成科技竞赛擂台,发现优质项目,提供融资、用地等一条龙孵化服务,营造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创新生态。 聚力:引才聚智释放创新动能 会上,来自多个领域的“最强大脑”碰撞出智慧火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在开展福建与华东六省一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中发现,我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高层次创新人才等创新关键要素不足,科研人员收入缺乏竞争力,高层次人才留引困难等短板不容忽视。 付贤智的发言直指如何集智聚力这一增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命题。 省委组织部在会上第一时间回应,将着力用人才活力激发创新活力,持续优化省级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让“揭榜挂帅”成为常态,推动形成人才脱颖而出、才华尽展的科创氛围。 “一方面,人才要培养得起来;另一方面,人才要留得下来。”与会各方达成共识。 “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研究型大学资源来闽落地,以肥沃土壤培育人才。”省政协委员、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宝银表示。 省政协常委林全金代表民进福建省委会发言时提出,提供更多安居吸引力的政策,是人才留下来安心科研创业的关键。 对于如何广纳贤才来闽留闽,委员们进一步提出,要注重发挥创新平台体系的人才集聚功能,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团队留得住、扎下根、出成果。 作为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创新平台,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在吸引高科技人才团队在闽创业方面展现出的潜力,在当天的协商中得到委员赞许。省政协常委、福州市副市长林治良认为,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高水平建设研发平台,有望聚集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智能等重点领域的大院大所,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创新的高地。 目前,我省已建有7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高新区,拥有福州光电信息、厦门能源材料、泉州化学工程、宁德能源器件等4个首批省创新实验室,持续建成的创新平台对集聚创新人才形成了规模效应。 省发改委表示,未来我省将集中在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领域培育设立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引导工程研究中心在引进培育人才团队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