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三朱:红旗不倒 火种不灭

2021-06-25 10:25: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黄琼芬
从闽中地区的一个红色革命据点,到成为中共惠安县委领导中心和革命中心,再到最终实现惠安人民的翻身解放,三朱始终是闽中地区一座坚强的革命堡垒,也是闽中地区一面鲜艳的革命红旗,赢得了闽中革命“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赞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闽中革命篇章。

中共闽中地委会议遗址 林弘梫 摄

记者手记

让红色教育润心铸魂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行走在三朱革命基点村,巍峨耸立的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修缮复原的朱汉膺故居……无一不在述说着三朱英勇的革命斗争事迹。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当地共产党员、革命同志和人民群众一起,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经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难险阻,建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业绩,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三朱红色教育基地,既是三朱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而书写的不朽传奇,更是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群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采访中,讲解员韩仰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经过几个月的讲解历练,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学习、融入实践活动。如今,这位来自山东的大学生不仅对三朱的革命斗争历史已能娓娓道来,而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今天,我们接受红色教育,不仅要深刻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还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的不朽功勋。真正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继续砥砺前行。只有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心实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中共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负责人朱汉膺(泉州史志室供图)

干部群众到朱汉膺故居参观学习。 (资料图片)

讲述

为国为民生死无悔

□讲述人 朱水妹

我叫朱水妹,今年93岁,三朱地下交通站负责人朱汉膺是我父亲。自20世纪30年代惠安暴动直至全国解放,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三朱地下交通站是中共泉属特委、惠安县委、泉州中心县委通往厦门中心市委、闽中特委(地委)、福建省委乃至闽浙赣边区党委的重要交通站。父亲作为中共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负责人,我们家成了无数革命领导人、革命同志共同的家。

中共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在我家设立后,交通站的费用靠组织提供有限,南来北往的地下负责人和地下人员的安全与膳宿,接纳一些新党员到交通站锻炼,这些开支和政治责任主要落在了我父亲的肩上。我还记得,那时我父亲既要革命,又要教书种田。为了维持交通站的运作,我们一家人辛勤劳动,节衣缩食,卖细粮换粗粮,薯渣煮汤过新年,连体弱多病的弟弟也舍不得花钱去看病。

我至今仍记得父亲时常教育我们:“父辈参加革命,你们只有光荣,没有什么可以享受的。你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42年我只有13岁。一次,父亲让我陪一位地下党领导,以父女关系掩护他,从三朱地下交通站去仙游县园庄乡东坪村三台龙地下交通站林兜伯家执行任务。我们一早出发,过田野、爬山、穿密林,走了五六个小时到达林兜伯家,完成任务吃了午饭后又马上返回三朱。我一个小女孩来回走了一百多里的崎岖山路,肩上挑着小猪及猪饲料,一路没有水喝,口干舌燥十分疲累,可是心里想到父亲他们在着急等待我们的消息,我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回到家里时天色已晚了,我的两只脚痛得抬不起来。此后,父亲常常派我去执行任务。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地下活动处于敌人的白色恐怖下,环境十分险恶。三朱地下交通站作为闽中革命斗争的红色据点,更是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1946年11月,特务头子王介率领70多人围剿三朱,妄图活捉我父亲。当地群众提出“反动军队把三朱踏平,也不能交出朱汉膺”的口号。最终,在群众的积极掩护和共同抵制下,王介的军队未敢进三朱,空手而归。

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再次出动大部队到三朱搜捕我父亲。敌人先包围我们地下游击队活动驻地大雾寺,一无所获后就把该寺烧毁,接着闯进三朱革命据点村,驻扎数日,大肆抢掠群众财物、粮食,无恶不作。后来敌人进犯三朱后宅自然村没抓到人,就恼羞成怒地将我家烧毁。所幸三朱地下交通站旧址于2017年10月进行修缮,于2018年5月修缮完毕。

为了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父亲为三朱地下交通站默默付出,无数革命同志从四面八方来到偏僻的三朱地下交通站。他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林弘梫 黄泽聪 整理)

红色传承

老区新颜映初心

□本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林弘梫

新时代,三朱人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实现了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为赓续红色基因,用好宝贵资源,近年来,前黄镇先后对朱汉膺故居进行修缮、开辟纪念馆,修建闽中地委会议遗址纪念亭,打造了集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红色三朱漫道、朱汉膺故居、惠北抗捐大同盟成立大会旧址、中共闽中特委(地委)会议遗址等为一体的三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三朱村还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三朱”:完成2.6公里村主干道的硬化、亮化,修建龟山、芹坑溪乡村公园2座,修建老人活动中心,整治后山溪、昆山水库……

“近年来,三朱村围绕‘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自治体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渠道。”泉港区前黄镇副镇长、三朱村党支部副书记左青鹭说。

近年来,三朱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创新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有效模式,通过光伏发电、山地出租等方式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初步建立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去年三朱村集体收入达到22.88万元,今年预计突破30万元。

收入增长的不仅是村集体。近年来,三朱村将“产业富民强村”摆在突出位置,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科学规划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通过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科技推广等方式,重点推行创新农业、循环立体种养可持续发展模式,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三朱村村委会副主任朱志强介绍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2020年三朱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

环境改善、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在三朱,老区换了新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