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八闽大地的红色印记】小山村走出开国上将

2021-07-01 08:02: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 戴敏 通讯员 王发祥
这个位于青山绿水间的山村,辖两个名字特别的自然村,分别叫上月形下、下月形下。这里记录了开国上将刘亚楼出生、成长以及踏上革命道路的人生起点。

刘亚楼故居全景 钟炎生 摄

武平中学生来到刘亚楼故居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李玥 摄

东南网7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王发祥)从武平县城出发,向北驱车60多公里才能抵达湘店镇湘洋村。这个位于青山绿水间的山村,辖两个名字特别的自然村,分别叫上月形下、下月形下。这里记录了开国上将刘亚楼出生、成长以及踏上革命道路的人生起点。

好打抱不平的“孩子王”

1910年4月8日,刘亚楼出生在上月形下自然村。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幸而由下月形下自然村好心的房亲刘德香收养。

从小,刘亚楼便显出粗犷豪放的性格,是远近闻名的“孩子王”。能让小伙伴心服口服,他不单靠体魄健壮、勇气过人,更主要是他富有正义感,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在他面前,平时飞扬跋扈的地主豪绅的孩子也不敢欺侮穷人家的孩子。

1916年春节刚过,刘德香送6岁的刘亚楼上了私塾,第二年又送他到大洋泉交界处的崇德学校就读。崇德学校由大洋泉的乡绅刘忠儒创办,他的次子刘克谟在1914年留学日本时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过中华革命党组织。为了反对袁世凯屈辱卖国的“二十一条”,刘克谟回国活动。他回到家乡主持崇德学校,积极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并于1926年成为中共地下党员。

刘亚楼学习勤奋刻苦,体育成绩最为出色。在学好主课外,他最喜欢参加军事训练,常常肩扛木枪,腰系子弹袋,脚打绑带,神气十足。后来,他先后考入湘店高等小学、武平县立初级中学。1926年,他又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现长汀一中)。

在省立七中的求学过程非常艰辛。在那里,刘亚楼苦挨了半年,最终辍学回乡。但在省立七中求学期间,他认识了对他早期革命生涯颇有影响的张赤男。

改名“亚楼”跟党走

回到武平后,刘亚楼被刘克谟聘为崇德学校的教员。在刘克谟等人的引领下,他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8年,18岁的刘亚楼受党组织的安排,在武平北部的店下开设了一家商栈——“文昌栈”,以经商为掩护,建立了新的地下党秘密联络站。

随着武平北部革命条件逐渐成熟,中共闽西特委指示举行武北暴动。刘克谟指示刘亚楼秘密筹集武器。

1929年初,张赤男在刘克谟的安排下,以教书为名,在大洋泉村住了下来。刘亚楼在张赤男、刘克谟领导下,联络附近青年成立青年会。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张赤男和刘克谟商议,成立更严密的农民武装组织,并仿照永定县的组织形式,定名为“铁血团”。

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刘亚楼的无产阶级觉悟提高很快,表现了对党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坚定与果敢。中共桃湘特支(桃澜、湘店党的特别支部)研究决定,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张涤心、李光为其介绍人。

1929年8月中旬,中共桃湘特支正式吸收刘亚楼为中共党员,并为他举行了入党仪式。入党当天,刘亚楼(时名“刘振东”)把名字改为“亚楼”,表示“跟党干革命,更上一层楼”。

在战火洗礼中迅速成长

1929年12月初,在毛泽东主持下,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汀州城顺利闭幕。部队进抵连城新泉,开始10天的新泉整训。为牵制汀、杭、武边的敌人,确保红军整训等各种工作少受干扰,保障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顺利召开,中共武平县委决定12月5日举行小澜地区农民武装暴动。

小澜暴动,是铁血团成立以后的首次行动。由于各路指挥得当,同心合力,仅用了3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随后,中共闽西特委决定将铁血团整编为闽西红军游击队武北第四支队,刘亚楼担任第1班的班长。

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在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会的同时,创办了红四军随营学校(简称“红校”),选调部队优秀战士和班排长受训、深造。刘亚楼被地方党组织选送去学习。

1930年3月,刘亚楼在红校4个月的学习期满,毕业前他接连通过三级考试,被任命为红十二军第三纵队第1营第2连连长。因工作出色,两个月后,刘亚楼又被任命为第十二军第三纵队第1营营长兼政委。此时,他才刚满20岁。

自此,刘亚楼在战火洗礼中迅速成长,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战初期,担任过抗大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其间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45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参与组织指挥辽沈、平津等著名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奉命组建人民空军。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