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整编地屏南棠口:铁军从这里出发
2021-07-06 09:29: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范陈春记者手记 不忘来时路 □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屏南县棠口镇中心小学有个“红色主持人”社团,各年级的12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充当起“红色小导游”的角色,将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的故事用鲜活的语言讲述出来。“红色小导游”利用节假日每年开展义务讲解20多场次,服务近千人,他们用自己的感悟讲述百年廊桥的风雨历程,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棠口村新厝下88号,由张书巡自发设立的屏南红色博物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居民、游客前往参观。凭着把革命文物展示好、把革命文化传承下去的初心和热情,20多年来,张书巡广泛收集棠口当地的红色古物,至今已收藏3000多件。 在屏南,许多人以自己的方式来缅怀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这段历史。 不忘来时路。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重建以来,有数十万人前来瞻仰、缅怀革命英烈,开展向党宣誓等活动,接受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新四军六团纪念碑成为党史、国史、军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成为耸立在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走好脚下路。今天,战争年代的硝烟虽已消散,但我们还能深深感受到屏南这块红土地上充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气概,感受到革命信仰、理想信念力量的伟大坚强,感受到共产党人宗旨使命的庄严神圣。 瞻仰历史文物,体会红色时代,满怀革命激情,让我们共同记住这段历史,不忘初心,牢记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红色传承 奏响红土地新乐章 学生们在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开展纪念活动。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甘叶斌 摄 棠口村造福搬迁工程——富祥新村一角 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甘叶斌 摄 东南网7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6月25日,在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一拨拨研学者正接受着红色文化的洗礼;在不远处古色古香的千年廊桥千乘桥里,讲解员正热情洋溢地为游客讲解廊桥的前世今生;新修的海棠公园和木栈道,环绕着棠溪而建,与纪念碑和千乘桥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如今的棠口,再也不见当年破旧模样,道路、电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菜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公园、栈道、广场等休闲设施独具特色。 棠口变化有多大?百姓心里最清楚。 “过去村里环境差,千乘桥周边特别荒凉,村民晚上都不愿踏入。现在村中道路宽敞、环境整洁,村庄一天比一天美丽。”棠口村村民张秀玉说,坡陡路窄、缺水断电、交通不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广场人多了,道路平整了,路灯明亮了,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投入60多万元进行改水改厕,对沿路的50多幢房屋立面进行改造提升,并完善公路、路灯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棠口村党总支书记周永文说。 2013年开始,棠口村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立足村庄总体规划,打造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建筑景观风貌,凸显集镇发展的和谐之美;以千乘桥和棠口溪为核心,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文物景观,展现“廊桥水乡”的自然之美;整合区域内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古村文化等优质资源,彰显古韵古村的人文之美;完善公交站、服务区及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创造产业富民的生活之美。同时,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古村保护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相融合,让这块红土地焕发新的光彩。 周永文介绍,近年来,棠口村发挥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优势,抢抓乡村振兴机遇,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引进千亩花卉产业园项目,规划面积1600亩,计划投入5000万元建设花卉产业基地,与福建闽高花卉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吸引福州多芬园艺公司投资、福建李周和花卉苗木种植公司入驻园区,帮助村民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增加村民收入。2020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9万余元,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 一条条高标准柏油路直通到村,一片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个个村民脸上喜笑颜开……一个独具特色、充满生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家园正向未来阔步前行。 “未来我们将打造精品集镇、精品业态,让以棠口村为代表的乡村实现真正振兴。”棠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