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世遗来了丨宋元泉州,“光明之城”向海生

2021-07-16 09:19:25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这是一片橙色的世界:温暖、欢乐、华丽、车马辐辏,商业繁盛,财源滚滚。刺桐城敞开胸膛,笑迎四方来客。日子过得如东西塔顶的金葫芦,熠熠闪光。“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古城四根方柱,顶着壮实的身躯,与世界对话。文明,和平,广博。

古韵悠长,城脉沿袭的泉州,像一位满腹经纶的老者,向后人讲述着朝气蓬勃的故事。

泉州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了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创造性演绎了东方海洋文明,引领了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的发展。

历史上的泉州,许多科学技术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例如,高超的水密隔舱造船技术,提高了那个时代世界海上远航交通的安全性能;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桥梁技术,“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造就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睡木沉基”先进技术建成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安平桥;磁灶窑和德化窑等陶瓷古窑先进的窑炉技术生产了大量令世人爱不忍释的瓷器产品,推动了海上商贸活动;国内首个科学考古发现的安溪青阳块炼铁产品,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其“板结层”冶炼处理技术更是独具一格……

这是中国的泉州,更是世界的泉州!

中世纪的泉州刺桐港是世界级的港口,不仅拥有良好的港口航道,还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刺桐港北承宁波、杭州、扬州、南京,西南接广东、广西,构建了以泉州为中心的港海航线,南宋市舶司的建立促使泉州一跃成为中国向世界商贸交流的世界级大港。

刺桐港连通亚欧非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泉州先民以创新的精神开创了宋元泉州港400年辉煌历史。他们敞开胸怀迎纳来泉交流的不同文化,留下了千年古迹;舟船为马、梯航万国、开辟世界航海通道,展示了“和合共赢、坚韧进取”的中华海洋文明。

那个时期的泉州,造船业领先世界;曾公亮《武经总要》记录了“火药配方”;赵汝适的《诸蕃志》、汪大渊的《岛夷志略》都展示了海航商贸的精彩。泉州的先民把中华文明传向欧洲,在欧洲的文艺复兴、科技发展和海航繁荣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欧洲的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刺桐港衰落之后,泉州人仍然继续他们的耕海牧洋,坚守东南海疆,开辟台湾宝岛;继续浮海“过番”(泉州人把赴南洋谋生称为“过番”),坚定地走向世界,把象征海洋文明的海神天后信仰远播到海丝沿线各国,把“和而不同、互惠友善”的中华文化展现给世界人民,为侨居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让世界最为惊讶的是,泉州的多种宗教竟然能共存相容,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拜物教、犹太教与道教、佛教共处一城。

可以想象那个时期的泉州,清真寺的祈祷、摩尼教的圣火、古基督教的祷告、佛教的梵音、道教的清修,以及天后宫的顶礼膜拜和府文庙的琅琅书声,是那样和谐美妙地交融在一起,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历史上中国有多个对外港口,同样都是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唯独泉州能兼容并包、多元文化共存,特别是刺桐港衰落之后,这些宗教遗迹犹在,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泉州先人敬天敬地敬自然的杂糅信俗使“你好我也好”的人间生活信条转化为宗教和谐相处的心灵依据。

泉州族群礼佛敬神,信俗杂糅,其深处隐藏着对人生平安和生活幸福的寄托,张扬着泉州文化独有的个性。有心人还会发现,开元寺里有古印度教雕刻的石柱,泉州奏魁宫庙墙隐藏的装饰有十字架、天使、莲花、云纹、华盖等图案的古基督教石碑,泉州草庵摩尼教明清之后转型为民间信仰,泉州天后宫收藏犹太教饰物“六角形”抱鼓石。这一切也都在诉说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力和容纳力。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改变了世界,通过向海外输送中国的茶瓷丝绸、中国工艺技术,通过民间互动传播儒家、道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许多国家崇尚中国瓷器之风盛行,日本和英国先后形成茶道文化和下午茶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同样也在改变泉州,这座古城具有了“光明之城、和平之城、勤勉之城、智慧之城”的鲜明特色。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地理大发现之前的全球化想象。海上丝绸之路带给西方人的中国印象,成为他们对内变革社会与对外远航扩张的动力源泉。泉州族群在海外交往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中国与域外世界的对话体系。海上丝绸之路留给泉州族群向海而生的商贸意识,从古至今一以贯之。在当今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面前,泉州人的商贸活动更显生机,铸就了“泉州模式”和“晋江经验”。泉州成为中华文化海洋文明的代表、世界商贸运营的典范、中华民族拼搏江湖的样板。

泉州,一个充满神奇故事的地方。在这里,你会发现,早在西晋时期就有汉人信仰的道观、寺庙,还有刻录西晋年号的汉人冢墓砖石;你会发现,汉语其他方言已经消失了的秦汉古音还在这里的人们口语中延续,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依然活跃在他们的生活之中……泉州,就似开元寺中的千年古桑,历经风霜雨雪、雷轰电击,依然枝叶繁茂、勃勃生机。

泉州先民从北方而来,他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坚守“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共识,不忘来处、尊宗敬祖、心存“三畏”(畏先灵、畏神灵、畏生灵),绵延多元融合的文化传统,成为维系中华活态历史文化的典范。

泉州族群打破“重农抑商”传统思想,依托东南海疆,打造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海洋文明,使泉州的经济地位从边疆走向中国和世界的中心,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泉州族群深度演绎“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精神,破解“安土重迁”的农耕思想,自古至今始终坚持拓展精神,寻求发展机遇,开辟台湾宝岛,走向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明的使者。

泉州文化的核心精神,一是重乡崇祖——坚守文化皈依,传统不丢弃,新潮不落伍!二是爱拼敢赢——自强不息,敢于险中取胜、向海而生!三是重义求利——坚持利益共享、互惠共赢,讲究实际、反对虚无!四是山海交融——善于趋利避害、灵活机变!

泉州是一个古老而又朴实的地方,承载着不断进取、坚韧顽强的文化精神。在汉武帝平闽并移闽越人于江淮间之后,汉人开始进入闽地开发泉州,迄今至少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朝廷在泉州设立东安县(公元260年)算起,迄今也有1761年。

泉州还很年轻,虽然已经步入GDP万亿俱乐部,宋元刺桐港的辉煌,带给了泉州无上的荣耀,同时也赋予泉州不断进取的信心。21世纪“一带一路”的建设,泉州依然立足改革开放的潮头,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奋进。

(作者为泉州师范学院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