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健身,是一种习惯

2021-08-18 07:31: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肖榕
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第13个“全民健身日”如约而至。

image.png

福州城市森林健身步道,是福州市首条城市山水生态休闲健身走廊,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林熙 摄

东南网8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第13个“全民健身日”如约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近年来,通过不断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我省公共体育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体育社会组织逐步健全,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公共体育服务方式不断改进,公共体育产品数量和质量日渐提高。

城市“15分钟健身圈”,将体育与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教融合、体医融合,夯实了全民健身的发展根基,拓展着全民健身的发展模式;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的理念,加快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呼应着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要。

身边的场地、身边的活动、身边的组织,这始终是衡量全民健身开展状况的基础指标。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332亿元,到2019年末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8平方米;累计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65万场次,参与人数约820万人次;全省在县级(含)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有180类2324个,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0.58个,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达到8.5万多名。

不过,随着全民健身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大众对运动健身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更为凸显:体育场地少、普惠性和市场化如何平衡、青少年参与的时间保障等。

毫无疑问,如何让健身成为一种习惯,是全民健身事业在新时代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到2025年,全省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全方位推进我省群众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新建或改扩建100个智慧体育公园和一批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持续开展“运动健身进万家”品牌赛事活动,打造线上与线下比赛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全省社区(乡村)体育联赛(运动会);加快推进我省数字体育建设,开发省、市、县三级共建共享共治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如何才能创造出让群众满意的健身图景?答案同样要在持续的投入中寻找。2020年,省体育局体育彩票公益金支出23637.32万元,用于援建与维护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捐赠体育健身器材;资助群众体育组织和队伍建设;资助或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科学研究与宣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如此,全民健身事业才能拥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又一次吹响全民健身的号角。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今,全民健身正在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已不再只局限于体育的范畴。省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我省全民健身事业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

image.png

清流县体育中心,成为居民新的健身娱乐打卡点。徐文锦 巫建辉 余宏燕 摄

image.png

晋江市英林镇东埔村的灯光篮球场人潮涌动。王毅 摄

image.png

晋江足球公园承接大型国际赛事后,配套了众多健身设施。 王毅 摄

image.png

南平市武夷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该中心将作为2022年第十七届省运会的主场馆。吴鹏 黄杰敏 饶溶晖 摄

image.png

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充分开放利用,发展全民健身。 王毅 摄

image.png

漫步福州市西湖步栈道,西湖公园美景尽收眼底。林熙 摄

image.png

漳浦县积极开展少儿足球运动,取得长足进步。洪锦城 摄

image.png

周宁县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市民在鲤鱼溪景区晨练。钟陈灼 摄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