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滤镜景点”频遭吐槽“风景照骗”呼吁整治

2021-10-29 09:39:29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10月29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多大差距呢?近日,众多网友发文吐槽,在小红书平台上看到被过度修饰的风景图,实地探访后发现差距很大,产生了被欺骗的感受。小红书对此作出回应,承认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并致歉。

据网友反映,小红书上部分景点笔记与实际看到的差别较大。例如一处位于三亚清水湾的蓝色小屋,被笔记列为“超好拍秘境”,但游客前往实地后,发现只是一栋破旧的小木屋。今年“十一”假期过后,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晒出去掉滤镜后的景点真实样貌,令人大跌眼镜。

用户:希望多些真实分享

避免过度修饰

近日,记者在福州街头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不少市民表示,有些景点确实是因为看了相关照片后,才去一睹芳容,不料却很失望。市民陈先生说:“之前去海南,根据旅行博主推荐到一家餐厅吃饭,结果发现现场的氛围布置、位置等都和推荐的差别很大,原来推荐的照片都是滤镜处理过的,看上去很唯美,现实却不是这样,就是一家很普通的餐厅,而且价格也不便宜。”陈先生表示,旅行前会查看攻略、浏览旅行博主的日记,希望能多些真实的分享。

一位网络资深用户也表示,自己曾经被“骗”到所谓的网红打卡点,结果大失所望。她认为,自己被笔记吸引的原因是博主的角度取得巧,颜色修得好,放大了景点的局部优点。但游客到地方之后发现和“卖家秀”不符,自然会产生被欺骗感。如果是特地前往的外地人,甚至可能对当地产生负面印象。这位资深用户告诉记者,某些平台提倡“避免过度修饰”很有必要。她建议,可以在设置“点赞”的同时多设置一个“踩”的意见投票,用户可以对App中涉嫌虚假种草或虚假宣传的笔记点“踩”,来进一步规范此类行为。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很佩服这些旅行博主的拍照技术,把平平无奇的景点拍得很高大上。

小红书本月发布的声明中,称已经注意到“滤镜景点”的情况:“最近大家看到的案例,大部分都属于旅拍美图,但由于分享者没有明确标明是摄影作品,被作为旅行指南使用。”

小红书表示,内部多个部门已经启动一系列运营活动,鼓励小红书发布者做有用而非失真的分享;在搜索某个关键词时,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搜索联想词,对“避坑”等内容做更多展示;同时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小红书还发起了“无滤镜旅游攻略”活动,设置了5000元的奖金池,以此鼓励真实的分享。

专家:要有合适的评价机制

和技术手段

针对这一现象,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福建省法学法律人才库专家成员丁兆增点评,人们吐槽“滤镜景点”的原因,是人们被平台上过度修饰的风景图吸引,去实地打卡后发现风景并没有帖子上描述的好,周边的环境也一般,从而产生巨大的落差,有种“被欺骗”的感觉。景点图片使用滤镜,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切换到今天的生活里,人们拍照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也经常使用滤镜或其他的修图方式。修图的初衷是更好地表达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但是这与营销中的过度修饰美化乃至虚假宣传有本质的区别。

丁兆增表示,事实上,社交平台并不欢迎“照骗”。在此次“风景照骗”事件发生前,包括小红书、大众点评、抖音、快手等提供社交分享类服务的平台都发布过治理成果报告,叫停各种虚假宣传。但仅依靠平台的力量,还不足以解决虚假推广的问题——归根究底,这背后既有“软植”等新型广告形式的监管难题,更有互联网“刷单炒信”(是指经过统一组织的图文并茂的介绍,提高阅读量、点赞数、好评度,现在成为品牌增加美誉度的重要手段)的黑灰产业链治理话题。

丁兆增说,从实践来看,治理“照骗”黑灰产业链需要内外结合形成组合拳。在内部,要有合适的评价机制和技术手段。例如,今年大众点评对多次违规发布“业务推广”内容的用户账号采取降级、封号等处罚。同时,平台升级了算法,自动筛选虚假点评并持续更新,以继续识别新出现的虚假点评手段。在外部,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合作联动很重要。

丁兆增在接受采访时还指出,若用户发布的信息构成广告,平台是否应承担责任,还取决于平台的法律性质。如果仅为信息技术服务者,并不直接发布广告,也未对博主发布的广告进行宣传、推荐,那么平台并不承担责任;若平台对博主发布的广告有推荐、宣传等行为,则平台因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需承担法律责任。但目前对于网络平台通过算法推荐用户发布的虚假广告和其他虚假信息,并没有明确规定网络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仍存在法律漏洞。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