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谱写新篇章 |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书写山海答卷
2021-11-03 07:30: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戴艳梅 严顺龙 郑昭·开栏的话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 过去五年,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改善民生福祉,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福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高质量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迎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喜迎党代会胜利召开,即日起,本报开设《喜迎党代会 谱写新篇章》专栏,全面展示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宣传全省各地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讲好、讲深、讲实福建勇蹚转型新路的奋进故事,进一步汇聚起奋发进取、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五年来,我省发挥多区叠加优势,逐步完善与海丝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覆盖。图为石狮石湖港码头,船舶正在装载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许晓城 庄清裕 摄 东南网11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严顺龙 郑昭) 时间是伟大的见证者。 这五年,情暖山海,寄望殷殷。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着“第二故乡”,亲自来闽考察、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对福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这五年,牢记嘱托,砥砺奋进。 全省上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同心协力奏响“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的主旋律、最强音。 这五年,真抓实干,硕果累累。 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推动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跃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省综合实力提级进位、质效双升。 在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之际,我们赓续党的优良传统,共赴新的赶考之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殷殷嘱托化动力—— 在新思想引领下建设新福建 闽山闽水映深情。 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里,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巨大心血,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创造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实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每到重要节点、关键时刻都为福建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 2021年3月,在全党上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第二故乡”。他深情寄语: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厚望如山、嘱托殷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注入强大动力。 时针回拨,同样是充满希望的2019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商国是,殷殷叮嘱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福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饱含对八闽大地的深厚感情、对福建人民的亲切关怀,福建各项事业发展有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行动指南。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省委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根本政治责任,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主线,统领全省工作,持续推动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2021年新年伊始,省管干部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对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发出动员令,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擂响战鼓。 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结束福建考察次日,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福建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省委随后下发《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推动全省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省委带动,以上率下,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在学习中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斗力量。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决定》。 撸起袖子加油干。各地各部门拿出实招硬招,把省委的“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敢于动真碰硬、推进落地见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体党员发出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尹力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响应伟大号召,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把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迈步新征程,4100多万福建儿女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开拓奋进,继续书写新时代新福建的新辉煌。 鼓点铿锵勇奋进—— 在高质量发展中再上新台阶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高质量发展的车辙,深深烙在福建发展大道上。 从打造产业升级版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五年来,我省着力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外向型经济等方面下功夫,做大增量、优化存量,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谋划的“数字福建”,已成长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自2018年4月落地福州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我省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持续放大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45.7%。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我省加快建设福州、厦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布局深海养殖、临港工业、海洋装备等“蓝色产业”,向海进军不停步。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 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实施百亿龙头成长计划和千亿集群培育计划,2020年,全省规模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47家、千亿元企业2家,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达21个;工业增加值从2017年12675亿元增加到2020年15746亿元,跃升至全国第6位,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 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农业,2020年全省十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各个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福字号”绿色优质农产品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持续优化的产业结构,让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更足。 而新旧动能转化,则是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协同发展,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新动能快速成长,新业态蓬勃发展。 只要5秒,让99.99%的病毒失去冷链产品领地。今年8月,福建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推介对接活动上,我省自主研制的全国首台紫外光催化消杀机精彩亮相。以国家创新型省份、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为契机,我省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构建高科技企业成长加速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在平台、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最大限度释放了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十三五”期间,全省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7.7%,目前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400家。众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有力支撑起实体经济发展,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山海协作、联动发展。五年来,福建不断丰富完善山海协作模式,奏起红土地与蓝海洋协奏曲,加快布局和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在交通互联互通、优势产业互补、民生福祉、生态保护等方面强化协同合作,形成了互补、融合、联动的发展效应。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3月,全国首单“碳汇贷”落地顺昌县国有林场,获得银行2000万元综合融资贷款。作为福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南平创新推出林业碳汇组合融资模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打通“两山”转化的通道,做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福建孜孜探索。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评估验收,我省39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数量居4个试验区首位;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全国生态文明指数,福建排名第一,是全国唯一的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实力提级进位。2020年,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新福建建设迈上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3万亿元、4万亿元,达4.39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 全省人均GDP达10.58万元,在全国的位次前移到第4位。福建也成为全国仅有的所有地级市人均GDP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福建力量势如虹—— 在融入新格局中展示新作为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交给福建的“考题”之一。 作为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福建如今叠加了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综合实验区等多重身份,在开放型经济上走前头,责无旁贷。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省委书记尹力要求全省党员干部更加清晰认识到蕴含的重大机遇,更加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态势,更加明确在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9月初,首届中国侨商(福建)投资大会在福州举行,200多位海内外侨商与嘉宾齐聚榕城。大会达成了一大批侨商侨智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1813亿元。 同样在9月,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上,厦门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134亿元,金砖效应持续放大。 五年来,我省发挥多区叠加优势,持续深耕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厦门金砖国家创新基地等建设,引进侨资侨智侨力,拓展对内联接、对外开放的空间,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 畅通经济循环。2月,省委省政府从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等方面发力,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方案》。 深挖内需潜力。我省从完善投资促进机制、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实招。 推动高水平开放。全国自贸试验区已推出的278项制度创新成果中福建占了41项。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进口规模提升到全国第7位,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6位,五年来实际使用外资、对外投资年均分别增长5.9%和7.4%。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等重大会议的成功举办,让福建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精彩。 国庆长假,到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漳平永福高山茶园的游客络绎不绝。截至去年底,我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789个,合同利用台资42.2亿美元,全省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大陆第一。随着大陆“31条”惠台措施、福建“66条”实施意见的深入实施,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越走越宽广。 台湾百大企业超过一半在闽落户、台胞入闽超过1400万人次……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福建发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加大对台先行先试力度,推动两岸应通尽通、深化惠台利民、促进心灵契合,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助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跨越千里,守望相助。宁夏,西藏昌都,新疆昌吉,甘肃临夏、定西都留下了福建扶贫干部的足迹和汗水。福建改革发展的创新理念和福建人民爱拼会赢的精神财富,在祖国的西部开花结果,成为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助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没有攻克不了的困难。 面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福建上下闻令而动、有令必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全面、严格、彻底的防控措施,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全力服务全国抗疫大局,有力支援武汉、宜昌抗疫。与此同时,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在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今年9月,我省再次打响了疫情阻击战、歼灭战。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从快、从严、从实、从细,团结一心、一鼓作气,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奋战28个昼夜,至10月7日晚,福建全域实现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重大挑战、重大危机是一块试金石,非常之时、非常之事,我们发挥显著制度优势,凝聚磅礴伟力,从危机中找到先机、于变局中开拓新局,在新发展格局中持续展示新作为。 幸福礼包沉甸甸—— 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新突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摆脱贫困,曾是几代福建人的梦想,并为之接续奋斗,久久为功。 今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寿宁县下党乡党委书记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奖牌。 这个荣誉,浓缩着福建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 地处中国东南,福建提前一年实现了脱贫目标:2019年底,全省现行标准下4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 梦想照进了现实。脱贫摘帽成为新的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序幕随之开启。 政策不断档,脱贫不返贫,发力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动能。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等文件,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进一步凝聚起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福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提升人民的高品质生活下足真功夫。 “十三五”期间,福建全省民生相关支出占比超过七成,平均达72.5%,共实施12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达1756.9亿元。 五年来,条条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项项民生工程如火如荼。 这五年,是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收获感满满的五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99.94万人,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疫情发生以来,我省集中出台了顶格落实社保减免、失业保险返还等多项政策,落实稳就业资金超过300亿元,惠及1000多万人。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就是要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百姓收入提高了。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5404元增加到37202元,居全国第七位。居民的消费需求已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 住房条件变好了。仅“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54.4万户居民搬出棚户区(旧屋区)住进新房,全省共安排补助资金30.97亿元,支持各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90个,惠及居民约25.2万户。 这五年,是着力补齐短板解民忧,成就感满满的五年。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福建不懈努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继落户我省,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省疾控中心等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全省医共体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越来越多患者实现“家门口”就医。 医疗、教育、养老……剑指民生短板弱项,一项项政策密集出台、一笔笔资金及时拨付、一批批工程积极推进,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18%,基本消除超大班额,提前一年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基本均衡;基本养老服务已覆盖全体老年人;城乡居民省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0元,比国家标准高37元。 这样的“民生礼包”沉甸甸,送到了群众心坎里。 这五年,是满足百姓美好生活需要,幸福感满满的五年。 两条“环闽”动车线路建成,打造“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主要城市形成“一体化”生活圈,福州、厦门迈入“地铁新时代”。 交通便利折射出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背后,民生需求的“转型升级”—— 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科学的运营管理,激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全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全民阅读、农家书屋、“百姓大舞台”等融入生活;福山、福水、福地、福气成为全省人民群众幸福的增长点;深化平安福建建设,打好扫黑除恶攻坚战,2021年上半年,福建省群众安全感率为99.032%,居全国前列。 向往着你的向往,幸福着你的幸福。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幼有所教到幼有善育、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福建牢记嘱托,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托举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 这五年,我省不断健全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打响“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不断提升八闽文化影响力感召力。 文脉保护与传承不息。“历史国际社区鼓浪屿”和“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先后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送王船”等8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明万寿岩遗址成功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许多根植于八闽大地的手工艺活态文化,赓续着文化发展的记忆,留住“乡愁”,也吸引了无数游客,闪耀的福建文脉实现了传承和惠民“双赢”。 文化“大餐”越来越丰盛。倾力创作的电视剧《山海情》叫好又叫座,《绝境铸剑》《谷文昌》等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数量居各省区市首位;中国电影金鸡奖连续10年落户厦门,文艺精品成果丰硕。老百姓的文化“菜单”选择更多、品种更丰富。 如今,文化产业已成长为福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四射,文化市场日益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旅游生活的向往,高品质生活的成色更足。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 新时代赶考路上,福建人民仍在接续奋斗,努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