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幼小之间那道“坎”,变平缓了吗?

2021-11-08 07:56: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储白珊 黄枫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通常被称为“幼小衔接”,是许多孩子受教育之路上的第一道“坎”。在成人眼中这道“坎”似乎并不陡峭,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不少家长和孩子感到困惑。

image.png

在福建省级幼小衔接试点——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一年级户外活动区增设了以科技阅读和绘本阅读为主的阅读角,创设了童印区让孩子玩拓印,操场地面上还画了格子和沙包圆盘。这些区域与榕博幼儿园一致。上图为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角。

东南网11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黄枫 文/图)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通常被称为“幼小衔接”,是许多孩子受教育之路上的第一道“坎”。在成人眼中这道“坎”似乎并不陡峭,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不少家长和孩子感到困惑。

今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部署。经过半年精心准备,上月中旬,我省遴选出10个县(市、区)和66所学校(幼儿园)为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和试点校(园),启动幼小衔接改革实验试点工作。

在全国“双减”的大背景下,这次的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入学新变化?学校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游戏化教学

进入小学课堂

“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我们没怎么见到站在校门口哭闹不肯上学的孩子了。”尽管时间已过去两个多月,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副校长江芝芬回忆新学期开学,语气中仍流露出一丝欣喜。

记者探访当日的上午9时许,榕博小学一年(8)班的课堂上,数学老师正带着同学们屏气凝神听完一段鼓点音频,然后指导大家尝试用拍掌的方式还原方才的鼓点,以此学习“找规律”。

不只数学课,今年的一年级课堂,同学们“玩”的时间挺多——体育课的热身是游戏;音乐课唱唱跳跳像小音乐剧;科学课动手实验自不必说,就连语文课的生字和拼音,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开小火车”,以接力朗读等方式来复习。

不仅如此,在新生教室前的空地上,课间时,孩子们踏着“机器人小胖”的彩绘图案,争着玩跳格子、扔沙包;课后服务时间,“太空舱”科技绘本阅读区、棋类游戏区、童印工坊成为他们最喜欢扎堆的乐园。

“我喜欢上小学!”在童印工坊活动区,一年级新生王若菡在油泥上刻好了一匹马的图案。她开心地跑前跑后,向老师和小伙伴展示。在她和许多小伙伴的眼里,新的校园生活没有太多陌生感,依然有趣好玩,像是在“长大了”的幼儿园。

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学校环境,是幼小衔接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帮助孩子们顺利幼小衔接的,远不只这“似曾相识”的环境。

“我们在8月28日、29日上午专门组织新生进行入学适应培训,包括熟悉校园环境、作息时间,认识新班级、新同学、新老师,熟悉放学路队安排等。开学后,拉长以往只有几天的开学适应教育,将一年级特别是上学期作为入学适应期,让每位教师都系统设计好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的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并安排好适应教育的课程内容。”榕博小学校长吴志诚说,“我们还选择兼具教学经验和亲和力的老师来教低年级,并安排他们到幼儿园听课,进一步提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本轮改革试点中,另外两对省级幼小衔接工作试点校(园)——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与第二实验幼儿园,浦城县水南中心小学与水南中心幼儿园,也有类似的尝试。

“我们将传统的‘狭长走廊+教室’的校舍布局,变成‘教室+客厅+卫生间’的新环境,将2至3个新生班级组合成一个‘小社区’,设置图书角、艺术角等共享区域,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社区活动。”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校长李雪强说。

浦城县水南中心小学校长邓晓桢和水南中心幼儿园园长周晓霞介绍说,中心小学与中心幼儿园共同开展绘本阅读、亲子阅读活动,实现课程与情感的对接。两家单位还联合开展“乐享田园,生活自然”课程,幼儿园开发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与小学一年级开展绿色校园“认领植物宝宝”主题活动相衔接。

期待“家-校-园”三方

更多合力

相较于小学方面的改变,幼小衔接的另一头——幼儿园表现得更加从容。

以榕博幼儿园为例,这家省级示范幼儿园设有空中农场、空中足球场、拓印课堂、益智游戏区、绘本阅读角,营造游戏、实践、体验、探究的教育环境。同时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主题活动、家园互动等课程实施路径,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适应等方面入学准备。

“‘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科学的幼小衔接必须要兼顾儿童身心发育的全方面,这是优质幼儿园一直坚持的做法。”榕博幼儿园园长林云芝说,“我们正在与榕博小学建设联合互访、协同教研、‘家-校-园’共育机制,采用主题教研、联合备课、教学展示、集中评课、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交流,实现理念和实践上的深度衔接。”

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何秀凤说:“我们把幼儿小学入学准备关键素质培养细化到每日生活、学习环节中,做到科学规范。搭建家、校、园三方沟通平台,组建幼小衔接专项课题组、教研共同体。与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教研,共同形成跟踪、反馈、调整的良性循环。”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形式展开,而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学科教学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作保证。这种客观差异的存在形成了幼小衔接中“坎”的坡度。采访中,试点小学和幼儿园的负责人坦言,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之下,坚持科学的幼小衔接显得幼儿园方面有点“一头热”;但在如今“双减”尤其是一、二年级取消纸笔考试的政策支撑下,小学方面的顾虑被明显打消。

“重视教学质量的老师,通常都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幼小衔接。因为他们深知,学习过程本身是一种平稳的成长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看学生能考多少分,对年龄小、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老师们不会因为取消笔试就选择‘躺平’,但他们同时也非常希望,家长们不要过度焦虑。”一所参与改革试点的小学的负责人表示。

这个观点已经得到许多家长的认可。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多名一年级学生家长中,他们反馈较多的是:“这两个月确实没有太多鸡飞狗跳的情况”“娃挺愿意去上小学”“亲子共读的时间多了,和娃交流的内容变得更丰富了”。

采访中,一部分家长也流露出“笔头作业训练量不够,最终到了三年级就‘开盲盒’”的担忧。对此,多家试点小学的负责人态度是:幼小衔接的内容中,“适应”是最关键词,当前小学已经调整了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并将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加强家校沟通。教育者们认为,家长应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增强孩子自理能力、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让家、校、园各司其职又共同促进,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部门行动 部门行动

省教育厅:形成“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福建方案

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黄枫

幼小衔接工作是我省“十四五”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今年,省教育厅制定出台我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幼小双向衔接机制、搭建幼小联合教科研平台、启动幼小衔接改革实验试点、强化专业引领支撑、创设衔接校园环境、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强力推进综合治理等8大举措。

此外,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福建幼儿教师培训今年首次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将幼小科学衔接相关专题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培训计划,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这些举措聚焦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据介绍,我省在试点工作中,省级建立每年定期教学研讨制度,开展优秀案例遴选,积极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同时组建由高校儿童卫生健康、儿童心理行为、特殊教育等领域专家以及基础教育教科研人员参加的专家团队,对试点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推进幼小衔接是小学工作的难点和痛点,也是我省推进科学幼小衔接的着力点。”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部署各地创设与幼儿园相近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推动小学低年级老师从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浅层衔接到教学方式模式的深层变革。同时,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指导小学积极探索其他灵活评价方式,促进幼小衔接。”

要想真正推行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扭转家长的焦虑情绪、治理社会上存在的违规培训机构至关重要。日前,省教育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等十二部门印发《福建省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行动方案》,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等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以精准治理让校外培训热度“降温”。

据了解,我省近年来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和中小学“非零”起点教学及“双减”治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省纪委“点题整治”重点项目。目前,福建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双减”大检查,力求管理举措落细落实见效。

专家访谈

以评价改革松绑 用联动机制补位

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黄枫 文/图

image.png

榕博小学召集学生家长举行幼小衔接专题研讨。

在此次幼小衔接试点工作中,我省组建了由高校儿童卫生健康、儿童心理行为、特殊教育等领域专家以及基础教育教科研人员参加的专家团队,对试点单位进行专业指导。

经过前段时间的深度调研,专家们如何看待当前我省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意见、建议?对此,记者采访了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陈凤玉,以及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罗鸣亮、黄国才。

重点加强“软件”提升

罗鸣亮表示,在调研中,他们最关注的是试点单位要作哪些改进。比如“硬件”方面,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环境如教室布置、课间活动空间、图书配置等方面,如何更好地适应刚从幼儿园来的小朋友;“软件”方面,一年级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设计和实施,如何更好地适应从“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的小朋友,尤其是“零起点”怎么做得更有效果,等等。

“同时,由于师资配备的因素影响,真正适合‘适应期’教学要求的老师也存在人数不足的问题。”他说。

黄国才认为,推进幼小衔接是小学工作的难点和痛点,一年级“适应期”在教学“硬”“软”件方面都要下功夫,尤其是“软件”改造更需要投入精力。

“比如在教研中,要加强一年级教师的研训。具体包括:一、教学语言更适合一年级小朋友;二、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三、课堂教学中增加中间的活动或游戏环节;四、在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前提下,设计课堂随堂小练习;五、积极探索‘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学情诊断和评价,将评价设计成过程性、实践性作业等等。”

专家们一致认为,要牵住“评价改革”这一牛鼻子,以评价改革为学校和教师松绑,促进育人方式深刻变革。

健全完善三方联动常态机制

不仅是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关注幼小衔接,采访中,记者还遇到相当多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非常关注幼小衔接。对此,专家们表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关键还在于要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沟通频次更高,相反,和小学教师沟通的频次却相对较低。我建议家长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些特点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尤其侧重了解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等相关内容。同时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有关准备,特别是在儿童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倾听意识、阅读习惯、同伴沟通协商’方面,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入学准备。”陈凤玉说。

毋庸置疑,幼小衔接取得多大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校、园三方是否同频共振,形成有效合力。但就目前调研情况来看,专家们提出,下一步亟须在家、校、园三方联动常态机制落深落实上做文章。

比如,如何使家长进校听课、教师家访成为常态化?如何建立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儿园大班教师的互相听课常态化机制?如何提升开展幼小联合教研有效性?如何发挥家委会和家长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等等。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家、校、园互动活动和教研,让家、校、园真正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的“共同体”。

专家们建议,一方面要办好“家长学校”,一方面开好“家长会”,并发挥家委会、家长志愿者等的作用,促进家长育儿本领的提高,与学校协调同心、共育祖国未来。

1  2  3  4  5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