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建盏文化品牌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2021-11-24 10:24:06 来源:八闽艺术品鉴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打造建盏文化品牌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专访《中国建窑建盏大观》主编 福州大学非遗研究首席专家陈吉 编者按 宋朝建窑建盏盛极一时,但却只是昙花一现。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家和福建省、市、区各级政府重视后,开展相关研究,恢复技艺和烧制,千年瑰宝建窑建盏才得以回归大众视野。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福建省文化厅开始策划、筹备、编撰《中国建窑建盏大观》一书,并于2020年6月正式出版。该书以全方位视角展示建窑建盏兴衰和复兴过程,全面收录建窑建盏文化史料,介绍了建窑建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作品,对于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日,本刊就《中国建窑建盏大观》编撰出版一事,独家专访了《中国建窑建盏大观》主编、福州大学非遗研究首席专家、原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先生。 2018年1月5日,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在建阳主持召开“传统工艺振兴工程”专题研讨会 01 吴乐天:陈主编,您好!您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编撰《中国建窑建盏大观》的初衷吗? 陈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7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极大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2017年2月,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左三)、南平市文旅局副局长王松雄(右三)一行在南平建阳专题调研建窑建盏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发展。左二、左一分别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家有、蔡炳盛 建窑建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陶瓷史、茶史、工艺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但其烧制技艺却在历史朝代变更过程中失传,相关的历史记载文献也随之消失。虽然20世纪80年代起恢复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关的史料记载相当有限。 2017年7月,中国建窑建盏精品展在福州举行,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与捐赠建窑建盏传承人合影 2017年,福建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振兴传统工艺”专题调研,在南平、建阳调研座谈会上,建窑建盏行业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发表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们一个共同的呼声就是希望能够编撰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建窑建盏文化的专著,便于从业人员实践操作过程学习借鉴,便于各界更好地了解建窑建盏发展历程,提高鉴赏能力与水平,促进建窑建盏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当代建窑建盏·金油滴建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根据大家的呼声和需求,我们调研组一行当场决定筹备编撰《中国建窑建盏大观》,紧接着开始收集、归纳、梳理建窑建盏相关史料,以填补建窑建盏在发展、传承及保护过程中的资料空白,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 2 吴乐天:如今《中国建窑建盏大观》成功出版了,您可以谈谈这本书的编撰过程吗? 陈吉:我们对编撰《中国建窑建盏大观》的定位和要求比较高,希望该书能成为建窑建盏的学术专著和教科级别的出版物。力求以全方位视角,让读者了解建窑建盏兴衰和复兴过程,综合展现建窑建盏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全面描绘建窑建盏产业的新时代发展前景,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民众共享的精神物质财富,进一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把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2017年9月,福建省文化厅厅长石建平(左一)、副厅长陈吉(右一)与省级非遗传承人黄美金(右三)等探讨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对此,福建省文化厅党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中国建窑建盏大观》编委会,涵盖非遗研究专家学者、厅机关相关处室、单位,以及南平市文旅局、建阳区文体局和建窑建盏非遗传承人、收藏家等,召开了十多次专题会议,经过反复研究、征求意见、修改、论证,最终完成《中国建窑建盏大观》的编撰任务。 宋代建窑建盏·曜变盏 本书除了收集国内建窑建盏史料外,编撰人员还想尽办法收集国外的相关资料。其中日本平凡社出版的《茶碗》一书就给予我们很大帮助,该书以烧制地域为标准分类编成,是研究亚洲陶瓷茶具重要的参考资料。卷一《中国·安南》中收录的53件茶碗中就包含了日本静嘉堂、藤田美术馆等处收藏的三件曜变天目,和根津美术馆、德川美术馆等处收藏的八件油滴天目,均为宋代建阳制品。 史料收集完成之后,我们根据建窑建盏的自然地理条件、窑址的分布及影响、器型的种类及特征、文化的传播及推广、技艺的恢复传承与创新、发展前景以及建窑建盏的鉴赏等内容,将《中国建窑建盏大观》分为七大部分,全面阐述了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渊源、烧制技艺及广泛影响。 当代建窑建盏·当代曜变花瓶 目前,建窑建盏文化正逐渐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收藏古今建窑建盏珍品、精品的风气逐渐形成,掌握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鉴赏手段非常有必要。因此在《中国建窑建盏大观》中单独设立一个篇章,从釉色、器型、胎质、工艺等多方面去鉴赏古今建窑建盏,并配有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窑建盏图片供以欣赏。同时还列举了消光、接底、老胎新釉、复窑等几种常见的作伪手段,以供辨别真伪。 当代建窑建盏·金丝万缕 《中国建窑建盏大观》一书编撰工作历时近三年,编撰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工作非常辛苦,特别感谢原福建省二轻厅郑礼阔厅长、福建博物院林忠淦研究员和孙建兴、谢道华等各位编撰人员,非常感谢福建科技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3 吴乐天:作为主编,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建窑建盏大观》有什么特点? 陈吉:《中国建窑建盏大观》是继《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之后又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专业性书籍。编撰过程,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1 史料详实,涵盖古今中外 《中国建窑建盏大观》一书总结、归纳、整理了中国历代建窑建盏史实材料及烧制技艺,参考借鉴了国外相关书籍内容,力图以全方位视角展现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内涵。 2 集众家所长,成文化大观 该书涉及多领域知识,参与本书撰稿的有古陶瓷非遗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有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古诗词研究者,有茶盏文化研究者,有收藏界名家等。我们非常感谢各位编撰人员的大力支持,他们利用团队的专业智慧,以平实语言,全方位梳理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发展脉络,展示建窑建盏的风采与魅力,赞美了建窑建盏传承人的辛勤与探索精神,荟萃成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大观。 当代建窑建盏·浮雕油滴 3 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中国建窑建盏大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专著,它的读者群是广泛的,承担着普及文化知识的责任,所以我们在编撰本书时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还配用许多实物图片,让读者直接感受建窑建盏的各种形制和釉色,从而感受建窑建盏的魅力。 当代建窑建盏·兔毫盏 4 促进产业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近几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和建阳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建窑建盏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使建窑建盏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建窑建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农村人口就业,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实现了精准扶贫,同时也有效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 当代建窑建盏·油滴盏 4 吴乐天:陈主编,在您看来,建窑建盏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陈吉:建窑建盏因茶而生,也因为饮茶习惯的转变而消失。我们对于这一传统工艺的复兴,不仅是要重现历史辉煌,更应在新时代为古老的建窑建盏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 从当代建窑建盏作品来看,器型更加多样,釉色更为丰富,表现形式及创新意识更强,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也不断壮大,但在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建窑建盏文化推广的一大难题。对于建窑建盏的未来的发展,我有几点建议: 1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建窑建盏贴近群众,走向生活。 建窑建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体现了古代的美学思想和工艺技术水平。在新时代,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路,让建窑建盏文化体现当代审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017年7月,福建省文化厅、南平市、建阳区领导为建窑建盏“十佳新秀”颁奖 2 不断提高建窑建盏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艺水平,推动建窑建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建窑建盏品质。 对于建窑建盏从业人员来说,“传承与创新”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们要认真研究总结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经验与理论,从业人员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结合当代先进技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记录者的身份将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作为载体,在器型、釉色、文化内涵等方面去深入挖掘、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创新产品。 建窑建盏·万山可染 3 要注重打造建窑建盏文化品牌,延伸建窑建盏文化产业链,让建窑建盏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一张金质名片。 建窑建盏是我国古代黑釉瓷的巅峰之作,保护、传承建窑建盏文化遗产,发展建窑建盏文化产业,对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发展建窑建窑文化经济,对缓解民生就业压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扩大福建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代曜变盏和新烧曜变盏细节图 当代建窑建盏·曜变盏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