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1866》:巷陌之中寻觅福州闽安古镇里的船政足迹
2021-12-03 21:30: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
东南网12月3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记者获悉,《船政1866》今晚将播出最新一集, 节目走进福州闽安古镇,领略现存全国唯一海防军事衙门。 据介绍,千百年前,闽安古镇曾经有着舟楫如梭、商旅不绝的繁华景象,也有过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海防岁月。现存全国唯一海防军事衙门、全国石桥海图唯一石雕、清朝全国最早设置的水师都出自闽安古镇。 始建于唐末901年的迥龙桥又名“飞盖桥”“沈公桥”,长度66米,宽度4.6米,四墩五孔,最特别的地方是桥墩为船头形,可以有力减少潮水跟洪水对桥体的冲力。桥上有18组、36尊的石雕刻,其中的海图石雕象征着船员期盼征服大海,渡海平安。 邢港河曾经密布3个古码头、6个古道头、8个古浦头。千百年来,无数的船只、货物从这里出发,纵跨南海,横越印度洋,将丝绸、茶叶、瓷器、木料等物品源源不断运往各国。 清朝时期,闽安武口海关设立,对进入福州的贡船、商船征收进口税。关税收入为闽安带来充足的资金,有力支持了福建船政的创建。在福建船政创办时,闽安武口海关拨付了40万两白银,此后,每年拨付5万两白银作为日常运营经费。 闽安协台衙门为清顺治年间所建,整体建筑由门楼、仪门厅、正厅和后堂组成,院内有英军犯顺厦门报警碑等珍贵文物,是我国现存少有且保存完好的传统水师衙门,也是我国重要的涉台文物之一。 在闽安虎头山,有一处戍台历史文物见证了当年闽籍将士保卫台湾的真实历史——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这是国内少见的将阵亡将士的籍贯、姓名单独列碑的墓群,墓群里长眠着1874年随沈葆桢赴台的闽安水师左右营等为国阵亡的135位清军将士。 如今的闽安,不再是繁华的港口,也不再是水师们的营地,但这里留下的衙门、石碑、石桥,都在诉说着漫长厚重的历史,昭示着不朽的爱国精神。 据介绍,今晚22:00,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将播出《船政1866》,让我们走进闽安协镇署,踏上千年迥龙桥。在巷陌之中,寻觅历史足迹。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