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朱子家训》中的读书思想:读书治家传家

2021-12-14 09:23:47 作者:黄太勇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黄太勇

作为理学家和思想家,朱熹从小在父亲朱松的启蒙下开始读书,通过读书积蓄了丰厚的思想积淀,并用毕生精力将这种思想积淀转化为数量可观的著述,他的著述仅收入《四库全书》的就多达25种600余卷,总字数达到2000万左右,通过这些著述向后人展示了他庞大而系统的思想体系。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创建书院、广泛讲学,吸引了大批学生投奔门下。而据考订,朱熹门下留有姓名的弟子有494人,这些人中有很多对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实际上,朱熹不仅自己读书、教学生读书,他还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坚持读书传统,把读书作为治家传家的法宝。这种理想被鲜明地体现在他晚年写下的《朱子家训》(以下简称《家训》)中。作为训诫子孙后代的家族规约,《家训》全文仅317字,但却不惜用大量笔墨告诫子孙后代要通过读书知礼明理,并在日常生活中躬体力行,希望以此形成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的家风。朱熹《家训》中对读书的强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训》中强调“诗书不可不读”,这里的“诗书”原本指的是《诗经》《尚书》,后泛指儒家经典,就是告诫子孙后代读书必须专注于儒家经典。这一点,应该是朱熹通过自身成长经历总结出来的。朱熹家族几代都以诗礼传家,朱熹的父亲和叔父以习儒为业。年届而立后在老师李侗的引导下,朱熹完全专注于儒学。他认为,首先要树立对儒家思想的绝对信奉。这一点也鲜明体现在他对读书顺序的安排上,他认为读书要先读“四书”,次及“六经”,而后观史及阅读其他。“四书”“六经”也有先后顺序,大致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四书”是朱熹确定的儒家核心经典,可见其意图就是首先通过儒家思想的灌输确立对其的坚定信仰,然后由近及远,由内而外。

在《家训》中,朱熹反复强调“事师长贵乎礼也”“礼义不可不知”等,体现了他对以礼传家的重视。同时《家训》中也提出“子孙不可不教”,实际上就是强调要让家庭成员通过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形成尊师重教的家庭氛围,实现以礼传家的理想。《家训》中训诫子孙理念与朱熹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如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所作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开题即强调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显示了朱熹非常重视通过教育来了解、强化伦理规范,而“礼”是伦理规范的具体体现。

朱熹曾亲自编写儿童启蒙教材《童蒙须知》,强调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基础是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等日常礼仪。他认为衣服之制、饮食之节、洒扫应对等日常礼仪是养成正道的基础,只有将这些“持守坚定、涵养纯熟”,长大后才能做到“通达事物”“无所不能”。为了让人们能够通过读书更好地了解、学习家庭礼制,朱熹晚年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对家礼的研究和制定上,他对古代仪礼著作进行了整理注解,形成《仪礼经传通解》一书,是汇集和解读古代礼制记载的集大成之作。他参考诸家之说,对司马光的《书仪》进行裁定增损、举纲张目,编撰出通俗易懂、普通百姓都能够接受和执行的《家礼》,使其成为影响范围最广、接受人群最多的家礼著作。

朱熹《家训》一开始就从“仁、忠、慈、孝、友、恭、和、柔、礼、信”等诸方面对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师徒、朋友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作了重要论述,并指出这些是“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这些伦理道德在行为上做到就是“礼”,在思想上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理”。这种“理”盛行于天下,无所不在,但普通人只是日用而不知,只有圣人才能阐述清楚。古时候的圣人将这些道理记录在《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中,从伏羲以来,经过历代圣人的不断努力,到孔子、孟子时,这种承载“理”而对后人有教化作用的典籍已经完备,后人必须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来探寻领悟这些道理,这就是朱熹所说的“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家训》不仅是一篇道德说教文章,更是一篇日常行为准则。除了讲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师徒、朋友之间的人伦大德外,更多的是对子孙在日常行为上要敬老爱幼、不为小恶、不贪不义之财等细节上的要求,体现了朱熹不仅重视读书,更重视实践的一面。朱熹有一套完整的道德伦理知行观,他认为获取道德伦理知识先于道德伦理行为,但在获得知识以后,行为最重要,即“知在先,行为重”,但二者并不是完全承接的先后关系,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就要落实到行为上,通过具体行为来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朱熹认为要想更好地理解经典中的圣贤之道,必须将自己的行为融入到道理中去,把日常所为与圣人要求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哪些符合圣人要求,哪些不符合圣人要求,逐渐做到日常行为与圣贤言语合二为一,这样才说明读书有收获。正是基于此,《家训》最后强调“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就是说人们日常所遵循的礼,并不是高深的道理,而是在日常行为上遵循天性、恪守本分。

《家训》中对读书的强调也是朱熹读书思想的浓缩,对个人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家庭养成良好的读书家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字数所限,《家训》中的读书思想非常精练,必须结合朱熹系统的读书思想对其进行详细诠释,才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理解和系统把握其中的丰富内涵。可喜的是,朱熹的学生辅广对其日常教导学生读书的语录进行系统整理,编成《朱子读书法》一书,是第一部系统反映朱熹读书思想的专门著作。虽然该书今已失传,但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张洪、齐熙在辅广编撰的基础上,结合朱熹著作中其他谈读书的内容,对该书重新进行了分类、正订和增补,编撰出新的《朱子读书法》。宋末元初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人程端礼也根据辅广本《朱子读书法》总结出朱熹教人读书的六条方法,重新编成《朱子读书日程》一书。《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日程》作为朱熹读书思想的直接载体,现流传于世,结合朱熹本人作品中未被这两部著作收录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对《朱子家训》中的读书思想进行详细、准确的解读。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