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聚焦省人大常委会土地管理“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专题询问:红线・底线・防线

2021-12-20 08:29: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郑昭
7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集约节约用地、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管理等问题提出询问,省自然资源厅等9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image.png

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稻田 林辉 唐小玲 摄

东南网12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1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我省实施办法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7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集约节约用地、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管理等问题提出询问,省自然资源厅等9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严守红线探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我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耕地保护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重点关切问题。

为开展好此次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在今年8月开展了土地管理“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我省一些地方城市发展区域与耕地分布高度重合,集中连片优质的耕地补充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发的新增耕地质量等级普遍偏低、成本较高。

“请问我省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确保占补平衡、占优补优?”针对这一情况,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则生提出了问题。

“我们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每年省、市、县、乡层层签订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格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叶敏表示,目前,我省正大力推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调整了年度补充耕地任务考核办法。即以当年实际补充耕地数(含指标有偿调剂),作为考核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同时,为鼓励县(市、区)超额完成补充耕地的任务,本辖区内实施补充耕地超过年度补充耕地任务数的,将按超过补充耕地任务数量的10%予以奖励。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完成补充耕地29.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10万亩,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截至2020年底,全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609.55万亩,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保有任务。

“我们还将探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拟研究出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的意见。”叶敏表示,将首先在全省部分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规则基础上,争取2023年在全省推广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工作。

不越底线对乱占耕地建房“零容忍”

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未经批准违法乱占耕地建房问题触碰了耕地保护红线,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对此,近三年来我省先后开展了“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重大专项整治工作,全省共清查整治“大棚房”问题538个、违建别墅问题341个,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1885个。

“近年来我省开展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有关主管部门如何明确各自职责又相互密切配合,进一步提高执法效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敏夫提问道。

“2020年7月我省采用卫星影像摸底排查,提取疑似新增乱占耕地建房图斑,发现还有相当的数量。”叶敏坦言。但他也表示,对此问题省自然资源厅坚决处置整改,要求各地对照问题清单,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抓紧推进整治工作。截至11月25日,全省1733宗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已处置1575宗,处置率达到91%;同时开展通报约谈,截至目前,已约谈4设区市16个县(区)政府领导,并通过实地督导加大整改力度,力争全年整改率达到70%以上。

据了解,2019年8月起,我省率先开展“天地网”动态执法并覆盖全省。两年来,实现全省陆域全覆盖、多轮次监测,提取各类疑似违法图斑21.7万宗,对核查确认的7.8万个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开展查处整改,对涉及违法问题未整改的308宗农用地专用等暂缓审批。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全顺表示,将压紧压实乡镇审批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宅基地动态巡查,将宅基地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制止新增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

“一旦查实农村村民违反宅基地法律法规建住宅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做到‘零容忍’。”梁全顺说。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探索推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挂村督导,充分发挥村一级管理作用,进一步破解农村宅基地管理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天地网”动态执法,严格通报约谈,并将卫片执法检查、“天地网”动态执法发现问题整改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进一步压实市县政府监管责任,切实维护土地管理秩序。

筑牢防线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山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是福建的省情。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招商引资需要,放宽土地使用门槛,助长了一些企业多用地、用好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如何筑牢防线保护好每一寸土地,又能通过有效利用土地保障我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雷成财询问了这个问题:“拟定的发展规划涉及建设项目在用地方面是否存在‘保护’与‘保障’的矛盾?如何解决?”

省发改委副主任詹晨辉回答了询问,保护和保障的矛盾,一方面我省是土地小省。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省建设用地占比6.32%,建设与保护、保护与保障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是当前在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地方政府有多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积极性,有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实际情况,规划衔接和预留项目空间不到位。

詹晨辉表示,省发改委从顶层设计方面,努力解决项目建设布局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矛盾。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专项规划上,推进统一规划体系建设,要求交通运输、能源、制造业、特色现代农业、海洋、生态等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的衔接,确保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满足空间布局、资源环境承载等要求,避免无法落地、无法操作。

据介绍,我省2019年全面启动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同步制定村庄规划三年行动方案,确保2023年底前全面实现应编村庄规划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开展4792个村庄规划编制,占应编数的61%。

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也至关重要。“省发改委在项目管理全过程始终贯彻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统筹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詹晨辉表示,作为项目审批和重点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省发改委要求审批类项目完成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明确占地规模。在项目实施阶段,认真落实工程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复垦措施,不断提高耕地复垦质量,尽量减少施工对耕地的破坏。

访谈

始于“问”而不止于“答”

——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工委主任陈则生

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管理过程中出现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15日,在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主任陈则生表示,土地制度改革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此次专题询问选取土地管理这一主题,就是要通过人大监督工作,推动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实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着力提升我省土地管理工作水平。

陈则生认为,通过执法检查,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对我省土地管理“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询问过程中能够找准症结、切中要害,“这次省人大常委会把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这两种监督形式衔接、结合起来,运用‘组合拳’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谈及此次专题询问的效果,陈则生认为,本次询问中提出的问题聚焦重点、简洁明了、切中要害、精准到位;回答询问的省政府各部门态度诚恳、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实话实说。

“但专题询问始于‘问’而不止于‘答’。”陈则生表示,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常委会会议将形成关于我省土地管理“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的审议意见,交由省政府研究落实,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我们还将跟踪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研究处理我省土地管理‘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强化‘问’后监督、开展跟踪落实‘回头看’,有效地把专题询问的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效,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陈则生说。

记者手记

用法治拧紧土地管理的“安全阀”

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土生万物,地载千秋。中国人有着最深厚的土地情结。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土地管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

土地资源紧缺这一省情决定了土地管理始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如何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如何科学规划国土空间格局?如何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通过专题询问“把脉”,“找病灶”,“开药方”,一问一答间,可以深刻感受到问答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管好土地、用好土地。

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守好每一寸珍贵的土地。

从1988年到2019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现行土地管理法历经四次修改完善,以耕地保护制度为首要目标,我国最严格土地管理法治框架走向成熟。我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也在贴近省情、贴近民意的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成为健全完善我省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有法可依,那就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法治拧紧土地管理的“安全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对土地违法违规拿出实招硬招,一项一项查到位,一宗一宗整改好,一抓到底。走上土地管理的法治之路,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效益。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