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探讨“当前青少年编程教育能否结出丰硕的果实?”

2021-12-27 22:47: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张立庆

东南网12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12月2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在福州软件园举办“青少年编程教育能否结出丰硕的果实?”观点论坛,此次活动采用“线下主会场+线上分会场直播”的方式进行。

CCF YOCSEF福州分论坛与福州软件园深入互动,面向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发放一份当前编程教育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3.7%对现在信息学和编程教育方式很满意,33.33%认为当前青少年编程教育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此次观点论坛基于青少年编程和信息学教育的现状,从“知识普及、学科竞赛、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和探讨中小学、高校和研究人员以及培训教育机构应当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合理地开展编程及信息学内容的学习,探讨最高端人才培养的梯队建立过程,探讨AI时代人才培养及发展路径,探讨青少年编程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推进青少年编程教育模式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论坛现场活动包括引导发言和思辨环节两部分。

针对论坛主题,现场邀请了2位引导发言嘉宾和3位特邀嘉宾, 5位嘉宾分别就青少年编程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开展情况、最终目标、信息学奥赛与编程教育的辩证关系、当前格局、发展瓶颈与竞争热点等方面作了引导发言。

微信图片_20211227205212.png

  福州一中信息学教练陈颖发言 主办方供图

福州一中信息学教练陈颖做了题为《编程教育-关于信息学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的引导发言。陈颖认为,从中国教育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最重要的,建议在语文能力、英文能力、数学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专攻领域进行培养,可以借助编程教育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开展适当的教育模式。

特级教师陈光现场引导发言 主办方供图.png

  福建省计算机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光发言 主办方供图

福建省计算机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光做了题为《学习信息学奥赛-让学习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乐趣》的引导发言,他从信息学奥赛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分析了信息学奥赛与青少年编程的关系,并通过典型案例说明阐述了信息学奥赛活动在IT领域创新方面的基石作用。

台湾铭传大学高焕堂做了《经验直觉与编程逻辑的兼容之道》的发言,从编程教育与AI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行分析,强调编程对逻辑思维培养重要性的同时,指出AI学习是非逻辑化知识的赋能,并以中西文化融汇实现为例,提出了编程教育与逻辑思维兼容并进培养模式。

廖祥文教授现场特邀发言 主办方供图.jpg

 福州大学超级计算团队负责人廖祥文发言 主办方供图

福州大学超级计算团队负责人廖祥文做了《以小见大:从超算竞赛看,青少年编程对大学拔尖人才的影响!》的发言,从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着眼,分析了青少年编程对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影响,并给出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过程和质量,建议把青少年编程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真正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杭州华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怡雯做了《信息科技课程的育人价值》的发言,阐述了当代信息科学在数字胜任力、学科本质、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和学科思维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主旨。

QQ图片20211227200814.png

思辨环节 主办方供图

在“思辨环节”, 引导嘉宾、特邀嘉宾及所有的线上、线下参会人员从“知识普及、学科竞赛、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和思辨:一是对AI时代的青少年精英教育而言,青少年编程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二是AI时代青少年编程培养是否越早越好?现场,福州分论坛AC委员福建工程学院薛醒思、福州大学陈星、武夷学院魏毅、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黄艺坤及福州大学吴伶、福建聚睿智达张晨然、好奇心青少年编程培训机构代表等现场嘉宾和在线嘉宾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和思辨。

论坛上大家一致认为:青少年编程教育可以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和科研创新高地打下坚实基础;AI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编程教育必将继续成为教育热点,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对少儿编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把握机会,但要理智选择,不随波逐流,要遵从孩子天性,注重兴趣的培养,因为科学素养及信息学素养的熏陶和赋能是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的;从“知识普及、学科竞赛、人才培养”的联动中,推动和促进青少年编程教育良性发展,为福建省、为国家及全世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