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水西林古厝群彩绘壁画

2022-01-04 10:00:48 作者:靳凤华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郭子仪拜寿图》

image.png

《八仙图》

image.png

《男耕图》

靳凤华 文/图

水西林地处闽侯县南屿镇。提起水西林,必然知道声名显赫的林春泽古厝群。“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凸显了水西林林春泽古厝群的地位,故古厝群又有福州“小中亭”之称。

林春泽古厝群作为现存的明清古建筑代表,除了其恢宏大气的建筑布局(一式结构、统一朝向、三进透后)、独特的建筑风格(燕尾脊、马鞍墙、雕梁画栋),留给人印象极深的还有它精美的彩绘壁画装饰。

其彩绘装饰主要附着在各类建筑墙壁之中,是明清时期独有的一种建筑文化特色。建筑群主要由明清官宦府第、公祠和宗祠构成,室内彩绘壁画主要绘于府第和祠堂的梁檩、额枋、廊道、厅堂及室内板壁等部位,室外彩绘壁画则主要绘制在大门侧壁墙额、建筑外墙的屋檐、马头墙等地。目前,这些彩绘壁画保存相对比较完整,也有一些脱落、掉色比较严重,有的在时代“运动”中损毁严重。

壁画题材大部分是以人物故事为主,目前留存比较完整的有《郭子仪拜寿图》《男耕女织图》等。《郭子仪拜寿图》绘于林春泽儿子林应亮宅地大门墙额上,《男耕图》和《女织图》位于厅堂两边高大的护墙上,《男耕图》呈现了农夫挑担、耙田、插秧的过程,位于厅堂左边的《女织图》描绘妇女采桑、纺纱、卷纱的生动情景。

还有人们熟知的两张《八仙图》,篇幅都不大,但构图合理饱满,人物形象生动,画面给人的感觉非常质朴,但又不失趣韵。特别是其中一幅,虽然没有绘出太多人物的具体形象,但是通过绘出他们使用的仙器,即“暗八仙”,让人们观看壁画时就会联想到相应的神仙。

水西林彩绘壁画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技法。《郭子仪拜寿图》描绘了一个喜庆吉祥的拜寿场景,通过散点透视法,原本复杂的画面情节被安排得井然有序,画面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相互呼应,视觉效果富有节奏。

人物绘画技法多样:《郭子仪拜寿图》和《八仙图》人物运用工整的工笔人物技法勾勒;《男耕女织图》运用小写意的写意人物技法。

整体设色上看:《郭子仪拜寿图》近似于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底色以黑、灰色为主,淡赭色和深蓝色等作为辅助,用深蓝色纹样作为边框,烘托出浓艳重彩的画风。《男耕女织图》呈现的风格雅致朴素,没有太多绚丽的颜色,符合“南雅素,北艳丽”的特征。

水西林彩绘壁画主要是利用“线”作为造型要素。《女织图》里,画师通过线的转折、虚实,巧妙地将织女织布的形态描绘出来;《男耕图》里,画师通过线条的虚实勾勒出远景和近景。远景中的树木和房屋结构处的线条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近景中的牧童骑牛场景用笔则是刚劲有力,线条比较粗犷,生动形象地描绘牧童的活泼及牛的健壮。在农夫的处理上,通过线条的曲折变化,把抽旱烟、插秧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经过研究,在宋代之前有少量关于农耕题材的艺术作品,例如敦煌壁画的《农耕图》。到了明清后期,农耕题材的壁画和艺术作品大量涌现,如明清时期民窑青花瓷上多表现牧牛、耕作、挑柴等题材的彩绘装饰。

据考证,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楼璹绘制的《御制耕织图》,共有46幅图,描绘宋代农桑生产的情境。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得到“宋公重加考订,诸梓以传”的《耕织图》,龙颜大悦,即命焦秉贞据原意另绘耕图、织图各23幅,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并改朝代为清朝。《耕织图》初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后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木刻本、绘本、石刻本、墨本、石印本均行于世。

农耕题材作为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传承被代代相传和歌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经济繁荣、人民安乐富足的盛世局面。自此,在建筑装饰艺术和瓷器艺术诸多艺术形式的工匠、艺人开始流行绘制农耕题材。

林春泽生于明朝成化,为六朝大老,卒时103岁高龄,被称为“人瑞翁”。其子林应亮官至户部侍郎,其孙林如楚为工部侍郎,玄孙林慎也是进士。“父子孙孙世进士”家族的显赫背景,让林春泽子孙们幼时远离山野田园,自小家教森严,接受的是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和诗书济世、耕读传家的儒家思想。在官场数十年身不由己的经历,也让他们内心充满矛盾,即满足于衣食无忧,就如《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描绘的“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但内心深处又羡慕男耕女织、不理朝政的田园静谧生活。

关于《耕织图》的来源还有一段故事:明末清兵入关,林氏第二十三世祖林西维不想在清廷做官,回乡潜心著书,著有《耕稼集》十一卷,教育他的子孙后代以耕织为本,不入仕途,并画了两幅《耕织图》,请画师临摹在且闲堂两边的墙上。

古厝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用于遮风避雨,其装饰壁画更多地被赋予了精神、思想、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为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