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汇聚家校社育人合力促进校内外双向发力

2022-01-11 09:49:10 作者:储白珊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从昨日出炉的我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不难发现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这半年里,我省立足省情,敢于创新,为全省进一步推动“双减”工作提供了实操性很强的方案,将进一步汇聚家校社育人合力,促进校内外双向发力。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就《实施方案》进行了相关解读。

群众期盼“双减”减掉低质量、重复性的作业,期盼学校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作业。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施方案》鼓励学校推行校本作业,教师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作业,组织优秀作业设计、批改展示活动是国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教师和学校根据校情学情,发挥首创精神,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高质量作业。另外,我省明确提出“出台作业管理办法”,是落实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的有力举措,将作业管理与监控进一步常态化、规范化。同时,还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重要内容、将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与职称评价体系,从考核评价机制着手倒逼学校加强作业管理,提高教师积极性,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我省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结合我省实际,此次《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工程”,并明确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建设,以此为抓手,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提升。提出“探索大学区制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校际间共同体建设,“建立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都是有针对性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化举措。同时,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一步量化,增强举措的可操作性,提出“到2023年,培育认定100所左右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遴选10个左右有条件的县(市、区)”先行创建,进一步激发基层和学校的积极性与活力。

义务教育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但目前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结果使用不当等问题突出,甚至个别地方变相组织统考等现象依然存在,违背素质教育导向。基于此,《实施方案》作出硬性规定,明确“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学科统考,质量监测抽取学生不得超过30%”,避免频繁组织考试,或变相组织统考,减轻学生考试压力。“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举措,是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坚持考试育人导向的具体指向。

而此次《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设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性收费项目,并列入《福建省定价目录》,是贯彻国家“双减”政策的具体落实举措。此外,由于我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力度存在一定差异,也可能存在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负担课后服务费用的情况,因此,在明确政府定价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增加地方自主权,并强调应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费用,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政策。提出“每课时补助标准可参考当地编外合同教师课时补助标准或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为各地落实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提供依据,保障相关待遇有效落实。

“双减”加压下,国内的校外培训机构“爆雷”“跑路”现象频出,《实施方案》要求开设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并对账户流动资金进行监管,是对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的具体落实,可降低“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风险。我省还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收费纳入《福建省定价目录》,并考虑到线上和线下培训机构的分布和服务范围不同,规定了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基准收费标准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制定,并给予一定的浮动空间,有利于各地结合实际确定标准;线上则由省发改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可有效遏制过高收费与过度逐利行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