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及办理进展
www.fjsen.com 2022-01-21 09:44:06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省人大代表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依法提出议案25件、建议888件。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和“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代表建议办理机制,筛选出“关于互助养老及康养产业的建议”等6件代表建议作为常委会副主任领衔重点督办建议,分别由常委会各位副主任牵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代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部分建议内容被吸纳到法规文件之中,部分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各承办单位把办理代表建议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委十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聚焦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所思所盼所愿,坚持办理一个建议、解决一个问题、促进一项工作,切实把代表的真知灼见吸收转化为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的实招硬招,转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和回应群众期盼。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年来,代表议案所提立法项目已列入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的7件,建议列入常委会2022年立法计划和下一届常委会立法规划的2件;代表建议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代表满意率进一步提升。

与时俱进 立法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背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近年来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也发布并施行了本省中医药条例,有针对性地根据各省中医药发展现状,优化资源促进市场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我省有必要制定相应法规。

【建议】田毅欣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福建省中医药条例》的议案”,建议以法规形式明确我省的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等工作,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进展】《福建省中医药条例》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审议项目。去年10月,《福建省中医药条例(草案)》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一审。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结合一审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在调研论证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并于12月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二审。草案修改稿对中医药服务体系、中药保护与传承发展、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夯实法治之基 推进我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背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失能、空巢老人增多等问题。目前,我省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持续增加,居家社区养老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全面铺开,但是从全省范围来看,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为破除发展障碍,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有必要针对我省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法规。

【建议】邹荔生等10名代表、陆盛彪等10名代表及陈展弘等10名代表分别提出“关于制定《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的议案”,建议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建立全面覆盖、方便可及、适度普惠、稳步提升的养老服务体系。

【进展】《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审议项目。去年10月,《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一审。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结合一审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并于12月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二审。草案修改稿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人员、养老产业促进、扶持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背景】2015年2月,民政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11月1日《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公布施行,鼓励养老机构加入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加强养老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促进养老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建议】黄志丽代表提出《关于互助养老及康养产业的建议》,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做好我省城镇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的发展规划;逐步出台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或办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开设养老服务中心;发挥中医药在康养中的独特优势,将传统文化与康养有机结合;养老服务要多样化,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行、助医等服务;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志愿者投身养老服务行业。

【进展】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医养结合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业务管理办法等政策,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跨市跨县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和打造了龙人伍心、国德、金太阳等一批龙头企业或连锁运营组织。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我省医养结合机构(两证齐全)现有163家,机构数量比2019年增长27.34%。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逐步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及知识普及常态化。指导各地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紧急救援或应急救助服务、上门看病或康复护理服务、家政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助餐助浴服务、代购代办服务、心理咨询或聊天服务、健康教育服务等基本养老服务。目前,每个县(市、区)均已落地1家以上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并在福州、厦门、莆田3个设区市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支持建设具有配餐、送餐功能的老年人助餐点,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全省已建成规范长者食堂(助餐点)588个。推动为老年人志愿服务发展,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679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8.6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90万个(其中为老年人服务项目20409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1.88亿个小时。

深化改革 进一步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作用

【背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特派员制度很好地解决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我省自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专项资金紧缺、科技特派员选派渠道相对单一、选派人员专业领域较窄等问题。

【建议】林浩云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建议》,建议根据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整合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校、法律机构等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资源,组建复合型的高素质科技特派团,确保让供给方与需求方精准对接。坚持严管厚爱,在强化待遇政策落实、健全关心关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确保选派干部沉下心、驻得稳、踏实干。

【进展】省政府加快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体系。一是制定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产业转型的新政策举措,创新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二是加大科技特派员选认力度,2021年省市县三级共选认科技特派员11880人(次),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和重点行政村全覆盖,构建科技特派员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的新格局。三是聚焦我省传统产业转型需求,进一步扩大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选认比例,将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从一产拓展到二产、三产,开展全产业链创业和技术服务。2021年工业领域的科技特派员数量占选认总数的30%以上,全省累计选认工业领域的个人科技特派员7085名、团队和法人科技特派员629个,助力企业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312个、项目总投资54.66亿元。四是组织动员全省4619人次科技特派员围绕我省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瞄准乡村振兴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基层企业、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7亿多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五是构建“互联网+”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建成和启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通过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共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25127个,发布农时农事文章28348篇,有效提升服务的时效性与覆盖面,实现“订单式需求发布与菜单式服务”对接。六是推进科技资源向科技特派员倾斜,围绕农林、化工、机械、新材料等领域对科技特派员实施的科技项目进行立项资助。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背景】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形式多样化、节能隔音防火抗震功能现代化、时间最优化、技术可持续化等诸多方面特点,同时具有高效保质、节能环保、节省人力等优势。国家大力扶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我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建议】何宝平代表提出《关于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进一步推进福建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分区域分阶段重点推进,将福州市列为省内示范城市,先行先试,到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50%以上,将厦门、泉州、漳州、平潭等沿海城市作为重点区域持续推进,实现装配率提高至25%以上。对装配式建筑企业落实用地优惠、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究,对获得相关专利、发明或课题研究取得突破的企业给予奖励。

【进展】2021年10月,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地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40%(福州城区不低于50%);莆田、龙岩、三明、南平不低于35%;宁德、平潭综合实验区不低于30%。建立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评价机制,组织编制《福建省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评价标准》并已通过专家评审,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总承包企业选择优秀诚信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鼓励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方式开展融资。2021年,省住建厅与省建工集团、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支持成立福建研究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全省培训考核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2400多人。我省选手参加第四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获得13个奖项。

加强监管 严防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风险

【背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多名涉冷链从业人员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呈阳性,疫情传播“由物到人”风险变大。为有效做到“外防输入”,有必要采取“人物同防”、闭环管理的防控策略,最大限度地防范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筑牢冷链食品安全防线。

【建议】刘鹏飞代表提交《关于加强我省疫情下冷链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建议建立健全进口冷链食品报备制度,组织建立冷链食品追溯平台。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具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做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开展多部门协同冷链食品疫情应急处置演练,聚焦排查、发现、管控等环节,在演练中预演封存食品、双向溯源、现场消毒、隔离人员、核酸检测、无害化处置等各环节应急措施;鼓励建立进口冷链食品专业消毒企业,为冷链食品经营单位提供专业、安全、高效的消杀服务。

【进展】我省高度重视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成立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建立实施“落实五全”(全批次检测、全闭环消毒、全过程追溯、全人员防护、全健康宣教)“严守六关”(远端防控关、口岸检疫关、集中监管关、市场流通关、零售经销关、消费终端关)工作机制,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一是开展食品安全“一品一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建成“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并投入运行,对省内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进口冷链食品)实施信息追溯管理。截至目前,“一品一码”平台已有19.3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注册率达99.88%,采集11.12亿条追溯数据。二是重视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三级网格分包体系,全省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共应急处置冷链食品(食品包装)检测阳性事件174起,涉及食品均已及时妥善处置,涉事外环境、运输车辆、冷库均已消杀,未发现人员感染,有效阻止疫情经冷链食品输入。三是规范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全省各地加强集中监管仓建设,共建设集中监管仓72个,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已全覆盖,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闭环管理,共检验消毒进口冷链食品34.11万吨。四是做好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防护,按照重点人群“应检尽检”、相关人群“适时抽检”原则,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五是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和进口冷链食品“三全、四证”管理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全省共检查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19.26万户次。

培育壮大茶业龙头企业 促进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背景】茶产业是我省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0年,全省茶叶产量、单产、茶树良种推广率、毛茶产值、全产业链产值、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等六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但目前我省茶产业发展也存在产业分散、品类强品牌弱、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制约因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集约化迈进,促进我省茶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建议】林振传、龚达元等2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培育壮大茶业龙头企业,促进我省茶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组建茶产业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制定行业标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进展】我省高度重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六条措施》《关于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在组建茶产业联合体方面,我省鼓励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和服务网络,通过“订单收购+分红”“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强化利益联结,促进茶农稳定增收,打造了一批以品品香茶产业联合体为代表的优秀典型,力争到2022年,培育100个关联紧密、功能互补的茶产业联合体。在制定标准创新发展方面,我省陆续制定了《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茶庄园建设指南》等省地方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 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红茶》等产品标准。此外,茶赛事、茶叶体验店的省地方标准正在制定中,全省茶产业已建成覆盖“品种、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标准体系。在创新营销渠道方面,持续开展“县长带你买好货”“闽茶行天下网红直播带货”“福茶直播带货季”等活动,茶叶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20亿元,实现茶叶销售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本组稿件由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郑昭 采写)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