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聚焦省“两会”】 “双减”政策引热议 代表委员支招“双减”提质增效

2022-01-22 22:04:45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东南网1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福建省人民政府代省长赵龙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并初见成效,2022年,持续加大“双减”政策落实力度,总结推广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教学质量的经验,使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省两会上,“双减”政策如何更好地提质增效,成为参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省人大代表傅天龙:调整完善评价机制 与中考、高考相衔接

省人大代表傅天龙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减负”虽然大部分家长表示欢迎,但仍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比较迫切,教育“内卷”现象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短时间内还难以完全消除。

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和深度,综合更多有益意见和建议。

二是根据“双减”后的教育模式,不断调整完善检验评价机制。

三是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促进“双减”政策产生实效。

他说,当前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学校相应地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考试方式、评价机制进行了许多调整,调整后的教学质量如何检验和评价,需要加强跟踪和了解,确保与整体进度及其中考、高考的衔接,促进教学质量均衡提升。

省政协委员庄晏红:多元主体合力,实施“普惠托管”和“个性化课程”

省政协委员、民进厦门市委副主委庄晏红提出了《关于优化协同育人机制,扎实推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的建议。她说,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印发,福建省各级部门迅速响应,省教育厅制定下发《福建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福州、厦门、泉州、三明、漳州等地纷纷从“五项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课后服务等方面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当前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有效突破。

她说,学校服务主体资源有限,课后延时服务亟待优化升级。当前由于学校教育职能有限,特别是延时目的更多是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冲突这一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导致当前课后延时服务把“民生问题”变成“教育问题”推向校内,“双减”效应难以有效落地。在校外培训机构行业日常监管和整治力度各异,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难以精准到位。“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卷钱”跑路事件频发,“家庭作坊式”不合规小微型培训机构变得更加复杂隐秘,监管难度加大。

为解决好当前课后延时服务的问题,她建议:多元主体合力,通过“普惠托管”和“个性化课程”相结合模式,构建以学校组织为主,市场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

一是通过将服务时长计入课时工作量或纳入绩效管理、落实“弹性上下班制”等举措激励教职工参与“普惠托管”。

二是建立校外机构准入学校课后服务白名单,鼓励校外培训机构结合本地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将自然教育、劳动教育、非遗教育等多学科融合,开展艺体、科技、拓展训练特色课程。

三是着重引进有资质的各类传统艺术、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针对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非遗内容等多形式开展课后服务。

四是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宫、妇儿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因地制宜打造课后服务网络预约平台,整合普惠性幼儿园及小学提供的课后服务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业务优化与流程再造,为家长及学生提供全流程“掌上办”,也便于学校和责任老师掌握学生情况,对课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严格实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管理和评估。

代表热议报告现场:“双减”内容写到群众心坎上

在1月22日的福州团分组审议现场,与会多位代表表示:报告提出的“持续加大双减政策落实力度,总结推广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教学质量的经验,使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报告内容写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代表们建议,学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更需注重教育教学方法转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有效引导家长不以“分数”为评价标准,更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