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福”字入钱寓吉祥

2022-03-15 09:33:02 作者:叶真铭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洪武通宝”背“福”字钱

image.png

百福百寿大花钱

流通钱币上出现“福”字,目前所知当以唐“会昌开元”背“福”字钱为最早。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后,出现严重的“钱荒”。会昌年间,唐武宗为减轻财政负担,诏令废灭天下佛教,拆毁各地寺院,以佛像等铜器铸钱。淮南(今扬州)节度使李绅率先铸造进呈一种背面铸有“昌”字的“开元通宝”钱,“昌”纪年号“会昌”。各地州郡纷纷仿效,铸造背面有本州郡名的开元钱,统称“会昌开元”。

“会昌开元”背文共有23种,其中一种即为“福”字。“会昌开元”背“福”字钱,为福建福州所铸,“福”字一般在穿上,穿下及穿右者罕见。五代后梁时期,闽王王审知铸造铅质“开元通宝”钱,有大小两种,背后也有“福”字。

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铸造“天福元宝”铜钱。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每年纳岁绢30万匹,甘心奉比他小12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依靠契丹的力量捡了个皇帝当,还认为是上天赐福,因此改年号为“天福”。存世的“天福元宝”钱,铸造粗糙,钱体薄小,并没给老百姓带来幸福,却将“儿皇帝”石敬瑭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年间铸造有“景福通宝”年号钱,隶书旋读,光背,传世少见。西夏第二位皇帝、毅宗李谅祚福圣承道年间铸造有西夏文“福圣宝钱”,这是目前所知西夏国最早的铸币,面文旋读,光背无文,制作粗糙,存世罕见。

朱元璋铸造有“大中通宝”钱,也在钱背加铸地名。“大中通宝”背“福”字钱,是平定福建割据势力后在福建铸造的,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种面值,铸造数量不多,迄今罕见。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后,开铸“洪武通宝”年号钱,钱背也铸有地名。福建行省宝泉局铸造的背“福”字钱是“洪武通宝”9种纪地钱之一。“洪武通宝”背“福”字钱,“福”字铸于钱背穿下,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种面值。小平钱较为多见,其钱文“宝”字有“缶宝”和“尔宝”两种写法,“通”字有单点通、双点通等多种版别。

清顺治年间,铸造5种形式“顺治通宝”钱,史称“顺治五式”,从而确立了清代的货币体系。顺治六年(1649年),福建省铸钱局开铸“顺治通宝”背“福”字钱。现仅发现有穿上“福”字者,《古泉大全》记载的穿右“福”钱未见实物。此后,福建省铸钱局又铸造背有汉字“一厘·福”字样的“顺治通宝”权银钱、背满汉文“福”字钱和“康熙通宝”背满汉文“福”字钱。

《古钱大辞典》记载,雍正年间规定各省铸钱背面钱文用满文,“皆用宝字为首,次用各本省一字”,从此成为定制。当中收录有一枚“雍正通宝”背满文“宝福”钱拓图,但至今尚未发现实物。

清乾隆至宣统年间,福建宝福局都铸造有背为满文“宝福”的年号钱。发现有“乾隆通宝”背穿上“福”字钱以及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背满汉文“福”字年号钱,皆不多见。1911年辛亥革命福建光复之初,闽军政府铸造发行了“福建通宝”圆形圆孔铜钱投放市面流通,有一文、二文两种面值,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种以省名作为钱币名称的铜钱。

历代“福”字钱币,既有正式流通钱币,也有官府、民间铸造的不参与流通的民俗钱币,“福”字钱占了很大的比重,如“福寿双全”“福寿康宁”“福寿长春”“福寿齐增”“福禄寿喜”等,有数百种。

还有一种超大型百福百寿图花钱,直径101毫米、厚4.2毫米、重270克。黄铜铸造,雕刻精美,古朴雅致,品质精良,包浆纯熟,润泽自然。钱文一面是54个“福”字,一面是54个“寿”字,正面文字排成三轮,内轮13字,向外依次为17字、24字,背面也有54字,每字各有千秋,互不雷同。以篆书为基础,尚有金文、钟鼎文等,钱文点画分明,书风蜿蜒曲折、稳重端庄、千姿百态,极有韵味,尽显我国古文字绚丽多彩的无穷魅力。图文排列整齐,布局合理,构造和谐,拿在手中赏玩,若饮醇酒,若品佳茗,一股幸福祥和的气氛扑面而来。

除了古代钱币,现代发行的钱币上也常常可见“福”字。2012年开始,我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大西洋银行及中国银行每年发行一枚生肖贺岁钞,目前已发行了壬辰龙年、癸巳蛇年、甲午马年、乙未羊年、丙申猴年5款生肖贺岁钞。每款正面都印有中文“福”字。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05年鸡年贺岁普通流通纪念币,背面灯笼图案内有“满堂福”字样。2008年鼠年贺岁普通流通纪念币,背面有一副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从2014年开始,每年底发行一枚贺岁银质纪念币,以“福”字为主题设计图案。

历代铸造发行的带有“福”字的钱币,有些虽然不是专门为祈福所铸,但因寓意吉祥,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望,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故而历来深受收藏爱好者喜爱和追捧。

(作者为中国钱币学会会员、福建省钱币学会理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