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全国信息技术国家重点课题成果展示课:AI赋能 减负增效

2022-03-18 21:57: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张立庆

东南网3月18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3月17日,一堂由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叶青林主持,福州七中陈闽老师执教的全国信息技术2018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模态英语绘本悦读研究》成果展示课在福州七中精彩举行。该课题实现了人工智能教育趋势下新教材对于学生信息素养、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展现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大班教育的公平性和个性化教育的魅力,受到业内专家、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IMG_20220317_141124.jpg_副本.jpg

课堂现场。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本节课围绕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二Unit5的阅读语篇“虚拟合唱团”的话题,结合AI教学设备、平板,让学生体验人机对话、智能评阅、智能投票等,从what,who,how,influence四个角度,创新地将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IMG_20220317_140342.jpg_副本.jpg

同学对着平板表达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课堂上,陈闽老师以学生自己制作的虚拟合唱团的视频导入课堂,让同学们体验虚拟合唱团的魅力,应用智能技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记者在课堂现场注意到,每个同学都对着自己面前的平板进行大声表达,即使是一些害羞,或觉得英语口语不太好的同学也可以大胆地对着平板进行说话,“人机对话”后的智能评分、口语矫正及建议分析,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IMG_20220317_140640.jpg_副本.jpg

学生通过平板答题 平板现场反馈答题结果。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其中一个环节,学生在平板上完成文章的段落连线以及段落重组的任务,学生完成后,立即形成了班级和学生个体的大数据,平板以柱状图来展现学生的思想并分析学生的完成情况,老师根据数据诊断分析,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有针对性地讲解,是教学干预的最佳时机。

最后,一场“元宇宙”虚拟歌唱大赛,引导学生思考对虚拟技术的看法,积极讨论虚拟技术的优 缺点。同学们现场在平板上进行投票,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立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培养,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陈闽老师介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模态悦读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专注力,课堂从“基于教学经验”到“基于大数据”的转型, 实现课堂高效精准的目的。她所带的2020届实验班高考成绩进步显著。

福州七中高中英语教研组组长胡俊英老师介绍,学校作为2018年全国信息技术国家重点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模态绘本悦读研究》课题实验校和福建省人工智能试点校,在课题主持人叶青林的指导下,积极承担课题研究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推广。老师们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让高中课堂更高效有趣。从高考成绩的反馈对比上来看,实验年段的成绩大幅提升。在信息技术融合课比赛中,英语组教师成绩突出。 课题主持人叶青林认为,应用人机对话,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应用学情即时反馈系统,让教师的教更加精准,让学生的学更加有效。基于智能辅助下的课堂实现生生、师生、人机多模态互动,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实现课后个性化辅导,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IMG_20220317_142749.jpg.jpg

展示课吸引众多老师前来观摩学习。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这种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听说读写看”的多模态、沉浸式“悦读”体验,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展现的AI的诸多功能,让听课老师们感到新颖,独特,高效,惊叹高科技带来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IMG_20220317_145009.jpg_副本.jpg

课题主持人叶青林现场点评。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记者获悉,叶青林带领团队承担的《基于学生发展的英语绘本悦读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后,2018年以来,她深入探索课堂教学和课程育人的创新融合,其成果对当前“双减”提质增效和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路径。项目共研发17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专利,包括应用多模态技术、专注力测评、实时反馈系统等。“智慧课堂实时分析与口语评测系统”项目入选2019年度“第二届数字中国首批百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项目”;国家专利“一种多模态即时反馈系统”在全国创新论坛上交流。近年来,她通过技术培训、讲座、公开课、教研、直播课等方式,将成果应用推广到全省各地及甘肃、湖北、宁夏、贵州、新疆、河北等地。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