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勤:加强区域创新 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
2022-03-21 13:20: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林先昌
詹志勤正在工作中。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东南网3月21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讲话一年以来,福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以一流大学城、东南科学城、科创走廊建设为抓手,实施科教兴城战略,全面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近日,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詹志勤对记者如是说道。 这些天来,正在福州市委党校参加培训的詹志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手上正拿着福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发展规划,并不时给予介绍。根据规划,福州市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东南沿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3月2日,福州科创走廊首场现场推进会召开。记者了解到,一年以来,福州加快谋划构建创新高地,全面启动科创走廊建设,“一城四区 十片多点”的科创走廊空间格局逐步形成,科创走廊生成载体建设项目85项,总投资455.5亿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0家、新增载体面积178.9万平方米、共吸纳各类高层次人才2593人和高校毕业生3万余人……各类科技创新要素正在福州科创走廊里加速聚集,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 科创走廊总体规划图。福州科技局供图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去年,福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组成最强“服务团”,开展“零距离”助企服务,“服务团”深入企业一线,对企业提出的意见、诉求,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协调落实。作为“服务团”成员之一,詹志勤走进了福州软件园集时通(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掌中云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深入企业一线,第一时间发现、了解、帮助、解决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一年以来,福州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全社会研发费用投入总量225.47亿元,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00多家,总数达2795家,年增长36%。福州加速布局各类平台,创新要素快速流动,闽都创新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累计落实建设经费4.77亿元;福州市第二家省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落地建设。各类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5家,总数达72家;新增市级行业技术创新中心16家,总数达67家。
高新区科创走廊地球空间效果图,福州市科技局供图 聚焦机制创新 科技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去年12月,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APP正式上线e福州,据介绍,该成果平台APP是一个主要面向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该平台是福州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重要抓手,有效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借助成果平台APP,福州市成功举办了多场成果对接会,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47项,2021年,福州市技术合同登记额超过70亿元。福州3项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 而在去年12月底,由福州市科技局主办,一场名为“科技助力数字乡村,科特派在行动”直播活动在4个网络平台同步开展。直播间内,两位科技特派员化身主播,通过访谈介绍和科技成果展示的方式为观众打开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景象。此前,詹志勤还化身主播,现身直播间里,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起源、科技特派员的贡献说起,展示福州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效。 福州市科技局已开展多场“福州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直播,多名科技特派员化身主播,将直播这种新形式和科技特派员的助农科技成果相结合,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升级。 不断完善机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福州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走深走实。选认省市级科技特派员1321名,实现福州全市130个乡镇、2197个行政村全覆盖。 在福州市罗源起步镇,企业通过在菇房安装感应、监控等传感器,让物联网“指点”菌菇温湿管控;在永泰丹云乡,“金蛋工程”厂房里五层高的鸭笼整齐排列,上料、供水、清粪均实现自动化;在闽侯大湖乡,3万头仔猪住进“精装修”猪舍,生产数据自动收集,为防疫提供依据……这是福州智慧科技农业的缩影。 一年以来,福州加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首次实施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制度,共获立项15项,其中省级5项,居全省第一,市级10项。 “2022年,我们将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着力做优平台载体,扎实推进国家自主示范区建设、科创走廊建设、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打造创新策源高地。”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