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今日要闻 > 正文

【网事】清明前后看福建疫情防控速度、温度和力度

2022-04-08 15:25: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分享到:

image.png

2022年4月8日福建日报网事版(12版)主要稿件:

清明前后看福建疫情防控速度、温度和力度

回眸网课 今春“云”上书声朗

被誉灵魂有香气 她究竟是怎样的“人间四月天”?

安溪推出Q版漫画公益广告

清明前后看福建疫情防控速度、温度和力度

image.png

在福州地铁站安检口设有一台“健康码终端查询机”。

东南网4月8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实习生 黄海霞 文/图)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福建多措并举,从“快、准、严、实、细”到“采、检、送、报、复”,科学精准防疫,彰显福建速度、力度与温度,切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应检尽检”

核酸检测跑出“加速度”

清明假期最后一天,福州多地开展新一轮区域核酸检测。4月5日上午,在福州义洲街道泰山社区核酸检测点,记者看到,现场设置排队、登记、采样三个区域,并规范“一米线”距离,现场人流平稳,没有出现拥挤现象。

“您可以用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进行信息登记,也可以走身份证通道。”志愿者耐心引导市民排好队。市民李先生表示,他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体温测试、信息采集、标本采集等核酸检测的流程。

下午,李先生打开“闽政通”福建健康码看到,他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速度很快,社区组织很有力度,效率很高。”李先生为奋战在一线的防疫人员点赞。

据了解,此次福州开设了几百个核酸采样点,不少点设在小区内,方便居民就近采样。6日,福州仓山区、台江区、马尾区、高新区、闽侯县,相继通报最新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全员阴性。

福建全省疫情发生地持续推进“应检尽检”工作,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等纷纷投入到防疫一线,让大规模核酸检测更快、更顺、更暖。泉州到目前已开展十轮区域核酸检测。为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链,在晋江有一支核酸复采机动队,专门负责对混管异常人员开展复采,他们24小时待命,10分钟内出发。每支核酸采样小队由2名医护人员、1名公安民警组成,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综合分析研判,快速准确定位,并由专车接送至采样点,迅速开展采样工作。经过整合优化后,采样速度大幅提升,最快只要半小时就能完成。

近期,厦门有序高效开展核酸检测工作。4月6日,仅思明区和湖里区,就有29家医疗机构的4300多名医护人员在各个核酸采样点忙碌,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7日,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4月6日,厦门全市核酸检测采样3,823,863人份,全部阴性。

送“苗”上门

老年人接种有“温度”

家住福州台江区的曾依姆今年已经70多岁,因有基础疾病,腿脚不便,很少外出,一直没有接种疫苗。最近听到小区广播号召6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在家人的陪同下她前往接种点。

“医生会给我检查身体,看是否合适打疫苗,服务温馨周到,打完一点都不疼。”曾依姆表示,接种完疫苗自己更安心,家人也放心。

4月2日起,福州台江区各社区开设60岁及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专场,还组建20支流动疫苗接种小分队在小区内设置流动接种点,提供新冠疫苗接种服务。

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快接种疫苗是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60岁及以上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甚至死亡的高风险人群,福建各地通过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设置疫苗流动接种车、免费接送等各项暖心服务,打通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最后一公里”,用实际行动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福州晋安区王庄街道五里亭社区开展“敲门入户”接种服务,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服务,让疫苗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接种时,医护人员首先详细询问接种居民的身体状况,为老年人安排测血压、测血糖等免费体检服务,评估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结果正常再接种疫苗。

“非常感谢医生同志和社区工作人员,你们的服务太好了。”家住丝绸新村的金大爷儿子感慨地说道,家里老人因病卧床多年,一直不方便出门去打疫苗,社区医护人员的上门服务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福州茶园街道环南公园核酸检测点,还专门设了疫苗接种点,为行动不便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在核酸检测后,安排疫苗接种服务。厦门思明区卫健局联合厦门公交集团打造了流动疫苗接种车,开进不同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专场接种服务。

中国疾控中心5日发布《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科普问答》。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的情况,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对于还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疫苗的绝对禁忌证,建议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针后,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降低90%以上。

数字技术赋能

防疫更有“力度”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福州、厦门、漳州、莆田等多地上线“核酸检测点人流量分布查询平台”,打开手机就能实时查询各核酸检测点具体位置,并提前了解现场人流量情况。实时更新的核酸检测点人流热力图,为政府实时指挥调度提供参考,也便于市民错开高峰,省时省心、高效有序完成核酸检测。

“很方便,也很实用。”市民张先生说,他通过该平台选择人流量较少的核酸检测点,减少了排队时间。

数字技术赋能,让防疫工作更有力度。7日上午,记者在福州地铁树兜站看到,在安检口设有一台“健康码终端查询机”,只要用老年卡、学生卡、身份证或榕城一卡通在机器上扫一扫,就能显示体温和健康码信息。乘客方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地方都需要亮码通行,家里的老人小孩没用智能手机,之前他们独自进站乘车时只能手动登记个人信息,经常需要排队。“这个机器带来许多便利,省去了人工登记的麻烦。”

在王庄街道紫阳社区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手持一台不足巴掌大小的设备帮助没有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进行核酸检测登记,这是一款“喵喵机”,只要用身份证就可以快速登记核酸检测信息。

福建各地创建无疫小区、机关、商场、楼宇等,人员进出要查验健康码。福建大数据做好提前部署,八闽健康码亮码实现每秒并发数1.1万,可在5~10分钟内完成扩容。福建健康码已建立专用公网链路,并在政务云内部实现资源专用,亮码每秒并发数达到5.38万。大规模核酸检测系统建立专用公网链路,每秒可提升至3038笔业务,5小时以内可完成4800万人口规模的样本采集。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公共场所的防疫力度,福建移动针对漳州、龙岩、南平等多个城市的高铁站、汽车站,完成了“智能防疫道闸检测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据介绍,通过启动系统“中高风险涉疫区域人员拦截”应急程序,在原有“人、证、码、温”四合一智能识别功能基础上,经由后台系统自动比对到站旅客来源地,当涉疫区域旅客出道闸时,闸机将自动提示“不通过,有去过风险区域请走人工通道”,依此进一步助力防疫部门快速、精准识别涉疫区域人员并实现智能拦截分流管控。

回眸网课 今春“云”上书声朗

image.png

福州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吴晓红老师(左)与音乐名师李征共同教研磨课。学校供图

东南网4月8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林杰 陈诗婷 通讯员 宋巧文)近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各地正相继恢复线下教学。回顾连日来的网络课堂,学校根据教育部署,在“固定动作”之外又按照实际需求,一校一策,一班一特,努力保证线上线下教学的稳定衔接,让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春天感受色彩斑斓的云端课堂,也为线下教学的恢复打好基础。

打磨网课 多形式教学

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近日,福州市林秀芳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推出低、中、高三个年级的音乐微型课,福州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吴晓红老师受邀推出《咏鹅》云课堂。课上,吴老师化身“大白鹅”,用身姿跟随音乐节奏引导孩子走进古诗,让同学们领略诗词的音律和意境之美。这节课她已经打磨了十年,曾多次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但面对网课模式的切换,她依然和福州市林秀芳名师工作室成员、她的师父李征一起重新制作了这堂课。一场耗费43小时的教研在寂静的校园里通宵达旦地进行。师徒两人不断变换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仔细推敲、推翻,再重新构思、实践……最终诞生出一节颇受好评的网课,获得业内专家的称赞。

自3月20日以来,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专任老师纷纷化身“网络主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特殊时期拥有别样的课堂。城乡规划教研室程斌老师在《城市社会学与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线上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PPT讲授、视频分享、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丰富线上教学的方式与内容,还通过讲授毛泽东、徐霞客、费孝通等人物重视调研的故事,勉励同学们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让“课程思政”入心入脑。建筑学2102班曾丽雯同学告诉记者:“线上教学模式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同时也对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老师会引用大量实例的解析比对来加深我们对方案的理解,我有不少收获。”

连日来,惠安广海中学高二的数学老师连培平都按时来到教室,架起手机镜头,开始新一天的网课教学。3月14日,惠安县中小学线下教学按下“暂停键”。为了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亲近,老师们大多将上课地点选在同学们最熟悉的教室,以此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创意录课 线上直播

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白衣天使’是战‘疫’一线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榜样’!”“作为学生,居家好好上网课,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也是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我动员了爷爷奶奶去打疫苗,就是用姐姐宣传的防疫知识说服他们的!”……近日,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小学的“九容少年”在一堂网络云端思政微课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慨。给他们上课的不是老师,而是该校“九容少年宣讲团”的成员陆雨淇同学。这堂微课以线上班队课的钉钉直播为载体,全校25个班1300余名师生在云端共同参与学习。陆雨淇同学在医生妈妈的耳濡目染下,录制了一节思政微课《社区的红帐篷》,讲述“大白”背后不为人知的辛苦,并向师生们科普防疫小知识,帮助同学们树立安全防护意识。这堂新颖的“思政微课堂”吸引了孩子们。

“虽然有一丝遗憾,但是学校老师线上授课很严谨,还会布置作业,课程没有落下,同学们也非常乐意帮助我理解功课。”来自马来西亚的刘文正,是泉州轻工职业学院2021级中小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受全球疫情影响,一直无法到学校上课。然而线上直播的方式,满足了他在国外也能与校内学生同步上网课的需求。据介绍,在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共有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82名留学生无法入境就读。学校特地为留学生制定了《留学生线上教学管理办法》,通过线上直播,实现了留学生停课不停学的需求。

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国际商学系,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宿舍里传来了八段锦运动的伴奏音乐。许多学生不愿被疫情困住手脚,主动加入了大课间的八段锦运动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利用课间的20分钟进行运动,是一种有效的锻炼,不仅能缓解上网课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放松身心、提神振气。

采访后记:

在各地各校的网络教学中,教务部门组织云教研带动云教学,学习激励可视化、教学活动趣味化、课堂互动灵活化、直播授课标准化,课堂改革令人振奋,这些都为积累线上教学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我省各地各校正逐步分批分年级恢复线下教学,如何确保线上线下教学“无缝衔接”,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记者获悉,省教育厅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对于开展线上教学的学校,恢复课堂教学后,要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诊断评估,调整优化教学进度和组织方式,抓好补缺补漏工作,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做到线上教学和正常开学后的教学有效衔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被誉灵魂有香气 她究竟是怎样的“人间四月天”?

东南网4月8日讯(本网记者 李雅兰)因诗人的一首天籁,我们惯称四月为“人间四月天”。这个四月,一起重识这位福州的女儿——林徽因。东南网《福闻话》专栏推出最新原创稿件《福闻话·闽学文化|被誉灵魂有香气,她究竟是怎样的“人间四月天”?》。稿件聚焦林徽因与福州的故事,通过手绘海报加音频讲解的全媒体形式,多角度展现福州女儿林徽因一生的传奇,以及她身上闽中女子的特质。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与其夫梁思成被并视为现代中国建筑学的创始人。她也是著名的作家,与冰心、庐隐并称“福州三杰”,享誉民国文坛。

林徽因家系福州望族,世居三坊七巷。著名的黄花岗烈士、《与妻书》作者林觉民便是她的堂叔。在林徽因不平凡的人生旅途中,闽中文化对她的成长起了一定的作用。林徽因在福州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她却始终视福州为故乡,并将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暗藏在文学作品和生活中。

“你说我听,我说你知”,《福闻话》带您知闽,更懂闽。今后,《福闻话》专栏将持续为读者带来好看、好听的“福”文化融媒产品,让外地游客了解福建,也让福建人更钟情、更热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image.png

扫码浏览本期《福闻话》

安溪推出Q版漫画公益广告

东南网4月8日讯(本网记者 林杰)为进一步运用公益广告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近日,安溪县文明委结合“福”文化推出文明城市创建主题系列漫画公益广告,传播普及健康理念,倡导良好卫生习惯,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文明旅游,融洽相处”“锻炼身体,科学饮食”“公筷公勺,文明餐桌”……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安溪县结合“福”文化文明实践宣传要求,选取安溪茶乡采茶女形象,以新颖的Q版漫画形式,策划制作了文明行为、健康生活、文明用餐、家园清洁、诚实守信等系列主题公益广告,呼吁广大群众从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建设文明家园、美丽茶乡。

据介绍,本批系列公益广告将由安溪各地、各文明单位结合实际,陆续在车站、公交站台、城区主干道、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小区楼宇、宾馆商超等公共场所广泛刊播展示。与此同时,通过各级媒体平台进行刊发刊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营造文明城市创建的良好宣传氛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