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加快推进福建数字金融发展

2022-04-18 09:01:14 作者:陈 蕾 钟金盛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近年来,以金融科技为载体的数字金融蓬勃发展,通过特有的数字支付技术和信贷评估体系,将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企业和居民纳入,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平衡区域金融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消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数字金融已成为推动包容性和普惠性增长的有生力量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作为科技赋能的新兴产物,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大影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万亿元。这一目标为推动福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紧密联系,2021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2.3万亿元,占GDP比重47.12%。福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报告》,2020年福建省普惠金融指数为380.13,超过全国各省平均值。数字金融为福建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为企业发展、人民生活带来了“质”的提升。一方面,数字金融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21年9月,福建小额贷款公司共有118家,发放贷款586.35亿元,同比增长18.12%。另一方面,数字金融促进了数字化创新,福建依托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跨境反向风险参贷和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为我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见贷即保”、“垄上行·背包银行”、海上信用渔区、“三农”综合保险等广泛实施,为人民群众带来较好的数字金融体验。

当前,福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完善数字金融建设,省金融服务平台、县金融服务平台、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等陆续建成,助力福建金融资源共享,促进各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探索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省政府出台的《福建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推动福州打造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特色功能区。厦门市发布首部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初步打响“金融科技之城”品牌。宁德市、龙岩市已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但是,福建数字金融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数字金融区域发展不协调。二是数字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足,未能满足不同产业需求。三是数字金融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福建数字金融发展。

推动数字金融融合科技,拓展数字金融新技能。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落地,扩展数字金融领军企业发展空间。一是完善省“金服云”平台建设,有机衔接“金融服务”和“金融生态”两大板块,双轮驱动、全面赋能金融科技服务用户,加大金融机构与“金服云”“信易贷”“银税互动”“产融云”“电e金服”等平台对接力度,完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融资担保等多领域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二是加快推进龙岩、莆田等地5G建设,助力数字金融与科技融合,带动地方数字金融发展,协调各市资源,积极向福州、厦门等地学习,加快完善贷款机构流程,探索建设“担保云”等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减少数据壁垒,加强数据共享,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大力度推进各地与优秀科技公司合作,支持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鼓励优秀企业设立金融科技研发机构,开展金融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各地金融资源共享、平台共享、风险共防。运用科技,拓展数字金融新技能。

加快金融机构数字转型,激活数字金融新功能。高质量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建立金融机构数字运营思维,加强金融基础要素应用,优化数字化服务流程,加快数字驱动步伐,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二是打造多元主体的数字共同体,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多方协同合作,加快证券、保险、资管等行业多场景数字化渗透,关注场景化输出服务,以点带面形成批量化服务输出;关注数字画像和需求洞察,实现“有个性”“有温度”的数字化客服运营。三是完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配套机制,各地政府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从上而下联合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激活金融服务新功能。

发展普惠金融新业务,服务福建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金融机构在符合风险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加快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服务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转型升级重点领域。一是支持国有、股份制大型银行发挥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数据优势,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开发引领服务产业升级的系统化、网络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二是推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灵活机制和地缘优势,强化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打造专属产品和服务,加大“惠农e贷”、供销社助农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投放,巩固和发挥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主力军作用。三是推动金融机构针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老年人群体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特点和需求,加强创新普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四是引导社会资本围绕数字、海洋、绿色、文旅等产业设立相关专项发展基金;紧密对接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完善兼并重组的资金支持服务,发展并购贷款业务。五是鼓励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持续扩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对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重大项目给予中长期优惠信贷支持。

增加数字金融区域供给,构建数字金融新布局。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金融聚集区,提高数字金融普惠性,扩大受益范围。一是扎实推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示范样本;积极承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论坛,扩大数字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的全国影响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提高各市数字金融联动能力,确保区域全覆盖,推动各类型金融机构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供给合力,做大做强增量市场。三是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数字金融专项建设,用好数字金融发展政策,做好数字金融发展规划,让数字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人民群众。四是促进政府加快人才强市计划,积极招聘数字金融人才,提升人才待遇,打造专业团队,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数字经济支持力度,创建数字金融新模式。强化数字经济新支撑,积极探索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数字金融“福建模式”。一是加大数字经济创新,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福建方案”建设,精准推出一系列具有福建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服务措施,形成数字中国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二是推进数字金融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多场景央行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等数字金融试点落户福建,简化数字金融应用流程,推出一站式便捷操作方法;加快数字产业发展基金投放,开展数字科技创新、数字应用领域投资,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形成可操作的数字金融“福建模式”。三是利用福州、厦门两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助推金融数字化运用升级,形成一套易推广适用福建数字金融发展的模式,做好做强福建数字金融建设。

完善数字金融监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新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数字金融法治制度、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体制机制,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一是创新数字金融监管手段,建设信息监测、资金监控、风险预警一体化平台,提升金融监管科技水平,探索“监管沙盒”等新兴监管科技实践,加强对数字金融风险的预判,实施穿透式监管,推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二是推动地方数字金融监管条例出台,建立完善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审批或备案等程序;研究制定地方资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行业监管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三是使用数字化推进规范化和常态化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加强各重点领域风险定期监测分析,增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监测预警能力,力争实现数字金融风险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四是健全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交叉性数字金融产品监管协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集美大学研究基地、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