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系列报道五】张慧敏:投身社工事业 传递温暖与力量

2022-05-10 21:24: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卢金福
近年来,福建省社会工作事业快速发展,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超过6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2.6万人,培育社工机构630家,张慧敏本科与研究生所学专业都是社工。


张慧敏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展活动受访者 供图

东南网5月10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实习生 黄海霞)“志存高远,才能登高望远。这句话鼓舞着我继续在社工行业奉献青春力量。”今日上午,福州闽侯小伙伴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中心项目主管张慧敏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她表示,要牢记总书记殷切希望,在社工岗位上建功立业。研究生毕业后,张慧敏回到家乡福州闽侯,扎根农村基层,帮扶弱势群体,传递温暖,贡献青春力量,今年获得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近年来,福建省社会工作事业快速发展,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超过6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2.6万人,培育社工机构630家,张慧敏本科与研究生所学专业都是社工。

“我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因此我也更加懂得山区留守、困境儿童的需求,对亲情陪伴的渴望。” 张慧敏是一名95后,她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社工能够给别人提供帮助,这很有成就感,希望自己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今年3月21日,受疫情影响,闽侯全县学校启动线上教育教学,所有学生需居家上网课。大湖乡和廷坪乡社工站的社工通过电联了解80名困境儿童在疫情期间需求,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家中缺乏防疫物资。

张慧敏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并成功申请到了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提供的防疫专项资助,为留守儿童采购了儿童专用口罩、洗手液、免洗消毒凝胶、体温计、消毒湿巾、牛奶,共7样防疫物资,资助金额共计5000元。

张慧敏和同事还在走访中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对留守儿童和监护人提供心理疏导和宣传教育服务,以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共抗疫情,彰显社工的担当与责任。

“小朋友们收到物资的时候很高兴,看到他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张慧敏说道,生活的艰难并不是阻挡留守、困境儿童成长的巨石,社会的温暖将是陪伴他们融化寒冰的暖阳。

在参加工作的两年多里,张慧敏链接18家社会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教育、经济、服务支持。积极践行“生命影响生命”专业理念,用心倾听青少年的心理困扰,帮助近80名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参与策划开展安全自护、心理健康、禁毒防艾、校园防欺凌等多元化服务活动40场,直接服务青少年约1500人,支持青少年成长,保障青少年权益。

张慧敏曾陪伴5名失足青少年,修正不良行为,树立正确观念,再回良性生活轨道。“每一个青少年都不应该被放弃,他们很需要陪伴和关注。”张慧敏说道,在倾听了他们的“叛逆故事”后,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终于成功帮助他们复学或稳定就业。

张慧敏还用1年的时间陪伴1名随班就读且患有阿斯伯格症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学校场域里,通过访谈了解老师和同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情况,观察自闭症儿童在校园里如何发展同伴关系。在生活场域里,通过家访了解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观察自闭症儿童在不同环境下行为反应的差异。通过积极沟通联合学校和科任老师、家长的力量,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中小组和个案的方法,重点增加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提升同伴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度,有效促进了自闭症儿童的同伴关系发展,该名自闭症儿童最终成功从小学升学到了初中。

在开展农村社区治理主题的项目中,张慧敏充分发挥村内传统农耕文化基础以及村民良好互助基础等优势,带领青少年和村民开展志愿服务。培育“巾帼帮帮团”志愿服务队伍,积极践行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她不忘社工“助人自助”理念,引导村民进行自我服务,让“巾帼帮帮团”为村内的64名困境人群提供入户关爱探访和卫生清洁便民服务。除此之外,她还链接了闽侯县域内9家共建单位,为困境人群提供物质支持、便民义诊、用电安全检查等服务,服务近200人次,有效地加强对村内困境人群的正式性支持,积极营造乡里相亲良好互助氛围。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更加鼓舞我投身基层,为社会奉献。”张慧敏深情地说道,她会在工作上继续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刻苦钻研,为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组织行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开展农村社区端午节活动 受访者 供图

开展农耕文化使者小组活动 受访者 供图

张慧敏在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 受访者 供图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