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省委宣传部“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2-05-18 12:29:12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东南网5月18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委宣传部“牢记使命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市专场。中共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中共漳州市委副书记黄水木,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向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漳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请问具体都有哪些?

黄水木: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正如刚才我们张书记所说,我们始终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8.4%,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290项,累计投入1010亿元,持续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教育均衡促公平。通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持续增加公办学位数,仅2017年以来就新增公办学位21万个,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市应开展课后服务的622所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开展,受益学生42万余人。稳步实施公民办中小学同步招生、小学升公办初中学校多校划片等,让广大学生能够同等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是深化医改优服务。全面铺开分级诊疗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现有医疗床位数是2012年的2.2倍;卫技人员数是2012年的2.1倍。在全省率先实现标准化公办村卫生所全覆盖。推广“上车即入院”5G+智慧急救模式,最大限度缩短抢救等待时间。

三是围绕基本保住房。全市共改造各类棚户区12.18万套,9.69万户家庭实现“出棚进楼”;投入30亿元,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2.13万套、发放城镇住房租赁补贴3.06万户,进一步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完成180个老旧小区改造、45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惠及居民5.7万户。

四是社会保障强兜底。坚持应保尽保、应助尽助,逐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农村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1800元/年提高到2022年的9780元/年,并于2017年全面实现城乡标准一体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着力解决“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中心城区公交线路由23条增加到63条,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75万个;完成主城区13条市政道路整治提升;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3291公里。道路运输能力、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新建、改造一批综合性文化休闲场所,郊野公园、口袋公园、荔枝海、香蕉海等应运而生。建设智慧体育公园,积极打造城市智慧运动空间,城市“15分钟健身圈”进一步完善,行政村农民体育运动场地健身工程覆盖率达90.6%。着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启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保持在99%以上。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行动,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漳州市委、市政府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的“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的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记者:想请问余向红副市长,“入学难”“看病难”一直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请您更详细介绍一下漳州市在解决教育和医疗卫生问题方面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余向红: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是现实所需、民心所向。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举全市之力,一手抓“增量”、一手提“质量”,努力实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看好病。

在抓“增量”上。我们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建成了漳州一中高中部、市医院总部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进教育和医疗资源大幅增加。教育方面:通过实施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持续增加优质公办学位数,仅2017年以来,就新增优质公办学位21万个,更好满足了群众上好学的需求。特别是公办幼儿园净增学位7.65万个,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9.6%、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4.7%,均位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方面:全市现有医疗床位2.93万张,比十年前增加了1.61万张,千人均床位数达到5.8张,超过省定标准;卫技人员3.27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1.74万人,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数2.34人、千人均注册护士数2.85人,均超省定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标准化公办村卫生所全覆盖、医保村村通,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在提“质量”上。我们向创新要动力、向制度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率,扎实推动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教育均衡,利用集团化办学、精准帮扶等模式,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辐射拓展。目前,全市高中学校63所,其中三级及以上达标高中57所,占比90.5%;义务教育学校956所,已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722所;全市各级各类示范性幼儿园共382所,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40%以上。此外,我们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建全国高水平专业群1个,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3所、高水平专业群13个,建成全省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助力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

二是推动医疗提质,医疗“创双高”成效明显,五年来,三级医院从3家增至10家,已建成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5个、院士工作站2个、名医工作室59个;“上车即入院”的5G+智慧急救模式被列入全国试点,实践证实,使用智慧急救平台可为卒中患者节约2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推行床边、护士站内费用直接结算,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021年群众满意度达到96.6%,位居全省前列。

下阶段,我市将继续奋力前行,努力打造更多好学校好医院、培育更多好老师好医生,推动教育和医疗均衡优质发展,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记者:漳州市正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工作,请介绍一下漳州在这方面的情况和做法?

黄水木: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2021年,我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全省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现场推进会在漳州召开。今年一季度,漳州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任务13项指标排名均在全省前列。截至4月底,全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05.7%。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聚焦整治提升,策划实施项目。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类工程25项重点任务出发,策划实施一批紧贴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整治提升项目,并推动实现各县(区)全覆盖。去年,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完成,包括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9处,受益人口15.1万人,工程完成量排在全省第三;打通 20.3公里“断头路”,惠及群众 7.97万人,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85.1公里,完成计划投资的263%;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28个,直接受益人口 20.7万人,项目完工率排在全省第二,整治既有裸房完成率排全省第二。

二是聚焦常态治理,健全长效机制。针对农村建房、保洁、维护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研究出台《建立健全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漳州市农村保洁员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以我市长泰区为主起草的省地方标准《村容村貌管理与维护规范》在全省实施。古雷开发区、常山开发区等率先以县域为单位捆绑打包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农村公厕管护等,进行市场化运营,全市垃圾清扫保洁和转运采取市场化服务的村庄达到73.7%,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公厕管护的规范化水平。全市共实施13个县域农村生活污水PPP项目,覆盖全市60%的乡镇和44%的行政村,计划总投资66.9亿元,已全部进入实施阶段。

三是聚焦高质推进,强化跟踪问效。把“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纳入市委、市政府竞赛活动重点内容,建立“每月一调度通报、每季一推进点评、年终一总评约谈”等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以明察暗访的形式逐村开展全方位检查,检查情况直接呈报市委市政府。组建抽查工作组,每季度按照全市村庄总数的10%比例组织开展“回头看”,抽查结果以文件形式通报。同时,突出结果运用,把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纳入市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建立正向激励、鞭策后进的奖惩机制,推动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有序推进、高效运转。

记者: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民生问题。请问漳州作为“中国食品名城”,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余向红: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最关注的问题。早在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亲自部署、全面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工作,开了全国治理“餐桌污染”之先河。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为统领,把食品安全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主要做了几件事:

一是抓抽检,创新“你点我检”等抽检模式,2021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检量达到每千人7.7批次,比十年前增长了一倍以上,超出省定标准40%;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7%,比省定标准高出1.7个百分点;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9.6%,比省定标准高出0.8个百分点;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8%,比省定标准高出1.3个百分点。

二是抓治理,深入开展农药使用减量化、校园食品安全守护、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进口食品“国门守护”等行动,建立健全“一品一码”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打造全省首个小作坊云集中加工区,持续提升全域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目前,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共有2.9万家食品种养殖、生产经营单位纳入信息追溯平台,累计上传数据达到7586万条。

三是抓产业,从产业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至2021年底,全市有规模食品工业企业602家,实现产值1698亿元,约占全省食品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2019、2020年在省食品安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2020、2021年,食品安全满意率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三;目前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152件,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其中食品类地标就有142件。

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构建“市县乡村全覆盖,从农田到餐桌,从线上到线下,从质量安全保障到品质营养提升”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满意度。

记者:提到平安漳州建设,我们总会想到“漳州110”。去年,“漳州110”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请问“漳州110”对平安漳州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里?

黄水木: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漳州110”是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1990年,他们在全国首创110报警与巡警队伍相结合,实现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功能的有效整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亲临“漳州110”考察指导,称赞其为“人民的保护神”。漳州人民发出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的由衷赞许。

“漳州110”对平安漳州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漳州110”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针对群众反映“遇到困难不知道找谁”的问题,主动换位思考,转变理念,坚持警务围着民意转,创立了110报警服务台,走出了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的新路子。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漳州110”百名民警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组建“漳州110党员突击队”,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确保了社会安定稳定。我市现行命案、“两抢”和“八类案件”连续多年实现全破,刑事犯罪警情、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逐年下降。

二是建立了一套快速反应的作战体系。“漳州110”始终把“再快一秒”作为目标追求,大力推动警务机制创新发展,从初创时期值班期间实行不脱衣、不脱裤、不脱袜的“三不脱”制度,到建立全天候巡防网络,变坐等接处警为就近接处警,再到率先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创新“海上110”,实现110指挥体系“海陆并网”。近年来,我们持续探索新一轮110警务改革,以组建110大数据合成作战中心为引擎,着力构建“快派快处、快破快挽、快督快结、快奖快惩”全息作战体系,努力实现警务系统全链条快速反应、无缝衔接。通过“再快一秒”,更好的震慑犯罪,更多的追赃挽损,更及时的固定证据。目前,“漳州110”接处警五分钟限时到场率达91%,非违法类警情现场调处率达93%,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100%。

三是构建了社会联勤联动的服务格局。为更加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早在1996年,“漳州110”就开始尝试与十几家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携手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之后,又率先推动建立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商、供电、邮电、卫生等部门通过110联动机制组织起来共同为民服务,改变了当时有些职能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作风。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新时代“漳州110”经验,以“基础实”护“百姓安”,创新打造了“民生110”“民间110”“社区(乡村)110”等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漳州110”与这些治理品牌融会贯通、无缝对接,涵盖了警务和民生两大内容,有力推动漳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也得到了全方位保障。

记者:我们关注到,漳州市破解养老用房配套建设难题的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案例。可否请余向红副市长介绍一下漳州市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以及“十四五”期间漳州市在养老服务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打算?

余向红: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奋力拼搏、笃行不怠,大力推动养老服务工作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镇街级养老服务中心从没有增加到63所,社区养老服务站由10所增加到323所,农村幸福院由140所增加到1364所,养老床位从1.27万张提高到3.7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从21.2张提高到39.3张,超过省定标准12.3%。

日前,我市推动养老用房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实施闭环联审机制。由民政部门全程参与新建小区控制性规划、方案设计、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联合审查,确保养老设施规划合理、用房面积配建到位。

二是建立货币补偿机制。对配建面积未达标的楼盘,由开发商按照楼面价的1.25倍缴纳配套建设费,专项用于养老服务。这一做法既有效推动配建政策落地落实,也为一些小规模楼盘的开发商提供更多选择。

三是明晰房屋产权归属。明确养老用房的产权归属政府,要求开发商在建成后同步移交并配合办理产权登记。政策实行以来,全市共配建养老用房4.2万平方米,平均每百户配建养老用房63平方米,是国家标准的3.2倍。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一是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经济困难高龄和失能老年人购买基本的照护服务。二是继续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一批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城乡养老餐厅,提升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三是发展机构养老。以我市被确定为福建省医养结合综合试点地区为契机,积极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镇街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也要超过60%。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