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粽”有千种风情,不负当下韶华

2022-05-29 22:04: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张立庆

东南网5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每逢端午佳节,粽香四溢,那些被巧手做成各种形状的粽子,馅料是咸、香、甜、糯,独特别致,吃上一口又超级满足。在端午节来临之际,29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与福建农林大学后勤管理处联合主办“粽情端午”食品创意大赛暨食品工艺设计作品展,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教务处、农业与食品科学系具体承办。现场,500多位师生、嘉宾既追求美食本身味蕾,又专业评审设计、制作、包装、创意动手实践能力,更感悟大学生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思想境界。

现如今,有人说,节日通常过得千篇一律,然而,在今天的活动现场,同学们用数十种不同风味粽子刷新这一认知。现场,24支代表队以“农心齐战疫、端午味有食”为主题,以粽子为题开展同场竞技,现场可谓百花齐放,尽情放“粽”、与“粽”不同。

IMG_20220529_093504.jpg.jpg

现场作品百花齐放、与“粽”不同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IMG_20220529_093627.jpg.jpg

现场作品百花齐放、与“粽”不同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作品“海底捞粽子”继承川渝火锅文化的“麻辣鲜香嫩脆”等特色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爽脆的牛杂、多汁的鱼丸、滑嫩的虾滑等馅料粽子。“一(栗)蹄粽”以糯米、猪蹄、板栗为原料裹上新鲜的粽叶,通过高温蒸煮,散发浓郁清香。

IMG_20220529_093527.jpg.jpg

“竹筒粽”以竹为礼,表达君子之间的敬意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IMG_20220529_094403.jpg.jpg

夹心冰粽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竹筒粽”以竹为礼,表达君子之间的敬意。此外,结合粽子与面包创意的创新食品“粽粽包”、“五花粑门”、粽子馒头、夹心冰皮粽等给人带来味蕾上新的享受,满足不同人群对习俗传承与创新的不同追求。除了粽子风味展示,同学们还配上丰富的文案,讲述粽子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据悉,本次活动融合多学科、多专业进行技能提升展示。

IMG_20220529_094041.jpg.jpg

粽子与面包食品相结合创作出新食品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IMG_20220529_094122.jpg.jpg

创新食品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专家和师生们一起包粽子、品粽香,共同庆祝端午佳节。

IMG_9448.jpg

本次比赛专业评审团阵容强大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为增加比赛的专业性,本次比赛专业评审团阵容强大,特别邀请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庞杰研究员、福州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主任何明祥教授级高工、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食品检验研究所所长孟鹏研究员、福州创新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廖庆禄、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梁静、福建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文聪教授级高工等六位业界专家评审打分,以及50位大众现场品尝评审。经评委专家逐一品尝打分、50位大众评审现场品尝打分及网络投票等环节,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及网络最佳人气奖。

IMG_20220529_095453.jpg.jpg

专家现场评审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院长林克显表示,在端午前夕,学院师生用举办食品工艺设计作品的形式过节,既融合了节日元素,也充分体现了学院近年来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成果,是学院推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八大工程”取得新进展的体现。同时,也彰显了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推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希望全院师生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把牢“思想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理念,继续把学科建设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悉,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系现有农学、林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51人。其中,林学专业获批福建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被列为省级“特色农产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群”主导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遴选为省级应用型学科建设培育项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