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读《金翼》《银翅》:家庭史诗展示南方农村的传统与变迁

2022-06-07 08:48:00 作者:张雷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人类学名著《金翼》及其续篇《银翅》,均聚焦于宁德市古田县金翼村(原名岭尾村、凤亭村,书中称为玉田黄村),以这个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小村落为例,展示了中国南方农村社会的传统与变迁。出版问世多年后纵观两部著作,依然有着强烈的震撼和很深的启迪。

1944年首版的《金翼》,以小说体写就了从晚清到抗战初期两个家族的兴衰史诗。其中,“摆脱贫困”是书的第二章的标题,也是该书的重要主题。书中主人公黄东林(原型是作者林耀华的父亲林孝先)四岁丧父,十四岁钟爱他的祖父去世,田产被两个叔叔分走三分之二,家里只剩他和母亲、大哥夫妻及三个孩子,“尽管剩下的人拼命苦干,瘠田薄地上的收益还是难以维持七口之家的生活”。

黄东林当起了花生小贩,两三年后积攒下微薄本钱,和姐夫张芬洲医生合伙,在离村3公里的湖口镇开了间杂货店兼诊所。借助城乡商品贸易体系和闽江水运的便利,东林终于赚到了钱,娶媳妇生孩子,盖起宽敞宏大的新居,这座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六扇两弄三进式建筑后被称为“金翼之家”。但是,返贫的风险一直如影随形,而东林的姐夫张芬洲去世后,儿子茂衡继承家业,却因为耽于享乐、轻信歹人,很快败光家产。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金翼》中张黄两家的命运沉浮,反映了近代转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劫难重重的普遍处境。如何走出困境?在续篇《银翅》(2000年初版,2016年增订版)中,解放后广大农民通过土改分得土地,稻麦品种改良增加了粮食亩产,银耳种植技术的发明普及更让古田人民脱贫致富。《银翅》中详细描写了荣香(黄东林之孙、四哥之子)父子两代人盘算如何利用“金翼之家”刚好闲置的旧楼空间,扩大培植银耳,很快行动起来的情节。1986年荣香和他的儿子们购买了全村马力最大的拖拉机兼运输车,便是发家致富的明证。

《银翅》书名的由来正是银耳花,“眼望橄榄状的山谷,看到黄村农家门前、道边晾着白木耳的竹席还未收起,上面密布的白木耳层和月光相交映照,狭长的一片又一片,像无数舒展的银色翅膀”。如今,古田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食用菌之都”,2021年食用菌产业链产值高达220亿元。

“金翼之家”虽然在物质上几度贫困,但在精神上,他们从不贫瘠。因为他们自幼浸润于传统文化,心灵得到了丰厚的滋养。这也是作者林耀华最深切的个人感受,他说:“《金翼》所写的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是我半生经验的积累。……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接触了一些西学知识之后,感到中国社会研究实在离不开对中国社会的了解,离不开国学和民俗方面的知识。”(《林耀华自传:在大学和田野间》)

于是,林耀华先生以人类学家的眼光,反观自身成长的文化环境,为我们展现出一幅详尽的传统文化生活画卷。他以生花妙笔,描绘了个体一生中必经的各种仪式,关于新家庭的婚嫁、分家、盖房、迁居等仪式,以及各个传统节日的礼俗。如福州十邑地区特有的“拗九节”,家家户户要煮拗九粥,已出嫁的女子也要送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这些习俗仪式,蕴含了传统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了人们的认知和情感。例如《金翼》书中第12章,黄东林母亲潘氏的去世和丧礼,为这个大家庭因分家而日趋激烈的分裂和争执画上了暂时的休战符号,“在死亡所带来的危机打破了生活的常规之后,丧典仪式再一次成为一种团结的力量,重新建立起人们之间共同的感情”。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究竟何为文化?在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周易·贲卦·彖传》中“观其天文,以察时变;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人文化成”。“人文”指的是诗书、礼乐、法度等精神文明的创造;“化”是教化、教导(民众)并使之改变,“成”指社会文治昌明的实现。

林耀华先生认为,人类的生存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学习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而影响人类调整适应能力的“各种技术、行为、符号及习惯”,这些总称为“文化”。也就是说,文化是人化和化人,文化形塑着具体的个人,使他们成为社会能动者,既生活于社会之中又创造着这个社会,在学习对各种刺激作出调整适应的同时,延续和发展着文化。

所以,《金翼》中张黄两家的兴衰殊途,是因为“金翼之家”的人,更为重视文化教育,从而能够更好地调节与拓展人际关系,在物质环境、技术和其他外在因素发生变迁时,便具备了更强的调整适应能力。

今日读《金翼》《银翅》,只觉“摆脱贫困”“人文化成”这一纵一横两条坐标轴,构成了一个大写的坐标系。在其间,斯土斯民,百年奋斗,诉说着一个鲜活的中国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