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松溪百年蔗的传奇与新生

2022-06-18 08:59: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叶明儿 周志强 陈可聃 范鑫琳

位于松溪县郑墩镇万前村的百年蔗园。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东南网6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叶明儿 周志强 陈可聃 范鑫琳)“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千年前,能让时运不济的苏轼开心大嚼并赋诗一首的“青青竹一排”,其实是中国甘蔗的传统栽培品种——竹蔗。

在松溪县郑墩镇万前村,有一片种植于清雍正年间的竹蔗,近300年来从未换过种,年年萌发新株,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甘蔗,也是我国唯一仍然保存的传统制糖竹蔗品种,被称为“百年蔗”。它不仅成就了三个世纪不腐不坏的奇迹,更让松溪竹蔗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甘蔗的“活化石”

作为糖和乙醇的主要原料,甘蔗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上一年甘蔗收割后,留在土中蔗蔸的芽再次生长出来的甘蔗,被称为宿根蔗。与新植蔗相比,宿根蔗具有早生快发、省肥节种、管理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

一般说来,甘蔗宿根的寿命只有3至6年,然而,1958年,人们在万前村发现了种植200多年的宿根甘蔗。著名甘蔗专家、时任福建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周可涌教授闻讯赶来,惊呼这是一个罕见的奇迹,并考证认为这是我国竹蔗的一种。

福建种蔗制糖史中,竹蔗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早在秦汉时期,闽北山区就有野生竹蔗资源。闽越王国的先民们将野生自然杂交形成的竹蔗,种植于松溪沿岸。《西京杂记》中,就有闽越王将蔗糖与牛乳混合制成的石蜜献给刘邦的相关记载。

到了南宋,闽北成为福建政治、文化、经济与技术中心,松溪竹蔗品种与种植制糖技术快速发展。元代以后,福建竹蔗种植与蔗糖贸易继续繁盛。《天工开物》中记载,明代闽粤两省种植规模已占全国十分之九,种蔗制糖技术远播台湾以及南洋地区。

不过,转入上世纪中叶以后,国内外糖蔗新品种相继引入,松溪竹蔗一度处于濒危边缘。随着现代育种理念发展,松溪竹蔗的种质保护迎来转机。万前村采用根系繁育法,将这一古老的甘蔗品种的种植面积由仅存的0.7亩逐步扩大到400多亩。

尽管几经盛衰,松溪竹蔗依旧保存着其独有的长寿基因。它所生长的松溪流域,数亿年来经过多次火山喷发与地质运动,形成地质类型多样、矿物质丰富的丘陵地质地貌。同时,经过几万年物种进化和自然选择,松溪竹蔗成为世界上唯一有地下走茎和竹鞭状根的品种,适合长年宿根栽培。

长期跟踪研究松溪竹蔗的浙江大学农业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叶明儿教授表示,百年蔗有这么长的蔗龄,除了良好生态环境及强大的地下走茎(鞭)外,是否还有其他长寿机理,有待人们进一步探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态栽培系统

松溪地处福建近海山区,常遇台风暴雨,河流两岸砂质土壤易水土流失,不利农业生产。先民们本着“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将竹蔗种植到松溪河沿岸及沙地中。随着竹蔗地下走茎及根系不断生长交叉、相互连接,形成庞大发达的根系网络结构,有效加固根际土壤,控制水土流失和河岸稳定,构成了“河岸沙地植蔗、蔗根固土、土厚促蔗、蔗杆制糖、杆渣还田”的生态循环系统。

此外,甘蔗具有高固碳作用,松溪竹蔗栽培系统对提高闽江源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多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民们摸索出先进的蔗杆土下砍收方法、蔗叶盖畦防寒手段、深耕破垄(畦)技术、萌芽期栽培管理等高超技术,形成了竹蔗与水稻、蔬菜、烟叶、芋艿等间作套种的栽培生产系统。

百年蔗存活至今,有一大部分功归于这套栽培系统。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深耕破垄(畦)栽培技术。

相较于其他宿根蔗破畦,百年蔗深耕破垄(畦)更早、更深、更彻底。在清明前后,蔗农们即顺应天时深耕破畦。他们用锄头把蔗兜四周的土壤扒开,深度达到蔗头以下;将挖出的土壤随即在甘蔗行间堆成畦,并在畦上种植豆科作物生态固氮。这一技术切断了部分表根及驻扎根,促进新根发展;既促使土壤风化晒白,又使蔗兜通气;还利于杀灭地下害虫,促进蔗兜的根、芽萌发生长。

周可涌教授在深入研究蔗农种植规律后,据此总结出的宿根蔗高产栽培技术,可使宿根蔗亩产增产500公斤以上。1965年,农业部曾将这项技术向全国推广,迄今为我国主产蔗区所沿用。

千百年来,松溪先民们凭借劳动与智慧,创造了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活态竹蔗栽培系统,并与梅口村、万前村等古村落和各类种蔗制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习俗,构成了一个集自然、文化和农业生产景观于一体的复合性生态系统。这是人类与竹蔗、环境不断协调适应的创新探索,至今仍闪烁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之光。

2021年11月,松溪竹蔗栽培系统被列入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古法制出“东方巧克力”

每年12月到1月,是松溪的制糖季。宋代梅口古渡商贸文化原址及村落间压榨甘蔗的水车、木碓和红糖作坊遗址等,都力证松溪悠久的制糖及贸易历史。

万前村的村民至今仍沿用古法八口连环锅手工熬制红糖。经过清洗、榨汁、开泡、赶水、出糖、打沙、成型等12道严格工序,百年蔗红糖成品口感松软、甜而不腻、营养丰富,被称为“东方巧克力”和产妇的“月内糖”。

在松溪民间,百年蔗红糖“治好太后的病,被定为岁贡”的传说也广为流传。2017年,松溪县卫健部门开展的一项流调结果表明,百年蔗核心产区万前村常住的100多名老人中,80岁以上老人27名,其中90岁以上5名,该村平均寿命高于全县其他村落,且全村无一例老年痴呆症或癌症患者。另有科研机构初步研究发现,百年蔗蔗糖含量仅为一般甘蔗的三分之二,但却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有机酸、活性物质和矿物质。上述流调和研究成果引起业内不少专家的关注。

我国著名药物学家、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在福建省科技厅第26次“鼓岭”科学会议期间表示:“百年蔗是稀世珍宝,将近三百年了,这个不容易,它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一定要保护,一定要扩种,不但要造福松溪人民,还要造福全国和世界人民。”

追求甜蜜幸福生活

万前村曾是一个出门无路、过河无桥、致富无门的“三无村”。2012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百年蔗合作社,决心从“人无我有”的资源出发,专心做好百年蔗。两年后,全村208户村民全民入股参与种植百年蔗。2019年,万前村在全县率先脱贫。近5年,村里人均收入每年递增20%以上,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5%。

目前,村里建了蔗糖加工厂、红糖手工熬制观光基地,形成了百年蔗产业链,万前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在松溪县,百年蔗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县里升格成立了百年蔗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保护和发展规划,建设落地院士工作站、“松溪甘蔗科技小院”,努力用好宝贵种质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蔗新品种,推动产业平台搭建、康养文旅打造、文创产品开发。在品牌的赋能下,协调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在古老的植物上“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今天,走在万前村的乡间小道上,古樟参天、乔松碧溪、蔗田绿意盎然。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万前村村民们开启了追求更加甜蜜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1958年8月,周可涌教授(右)赴松溪考察万前百年蔗。(资料图片)

蔗农喜获丰收。东南网 供图

万前蔗农仍在使用深耕破垄(畦)栽培技术。艾晖 摄

古法八口连环锅手工熬制红糖工艺东南网 供图

以百年蔗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精品红糖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