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传承文化根脉 共促心灵契合

2022-07-15 08:07: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刘深魁 全幸雅
14日,第十四届海峡论坛“福临浯洲”两岸福文化交流活动在厦门集美嘉庚书房举行。

image.png

  老师在指导小朋友体验福字图片拓印。 本报记者 刘深魁 摄

东南网7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全幸雅)

“福”连两岸

福气满满的“风狮爷”雕刻、福元素书画、福狮彩绘、福字图片拓印、福字书签……14日,第十四届海峡论坛“福临浯洲”两岸福文化交流活动在厦门集美嘉庚书房举行。活动旨在加深两岸同胞对“福”文化深厚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在活动现场,“福”文化作品受到热捧,再次彰显了海峡论坛“携手台胞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旋律。而“赓续文化根脉,深化两岸共同印记”,恰恰是本届海峡论坛的四大特点之一。

闽台深厚的“福”文化根基,是两岸血脉亲情最好的佐证。这一点,成为两岸嘉宾的普遍共识。

“作为大陆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福建多姿多彩的‘福’文化植根于闽山闽水、融汇于闽风闽俗中。这些‘福’文化在历史上随着闽人跨海赴台,在台湾不断传播、弘扬与转化,成为联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李文慎说。

台湾金门同乡会总会总会长杨维居经常在两岸之间往返,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他,也抱持相同观点。“两岸民众自古以来就有着崇福、祈福、尚福、盼福的文化传统。应该说,‘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民俗文化,已经深刻融入两岸人民生活之中,成为贯穿闽台历史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印记。”他举例说,两岸古民居的木雕、石雕等,呈现的大多是五福临门、福寿双全等象征福气的图案,这些都是“福”连两岸的见证。

金门与厦门一水相连,“风狮爷”信俗在当地十分盛行。开幕式上,一尊高2米、从金门运来的“风狮爷”雕塑吸引了众人目光,围绕“狮文化”大家又是一番深入交流。

“‘狮文化’是‘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狮文化’源远流长,从纳祥迎福的吉祥物,到守护一方的‘石狮爷’‘风狮爷’,都是中华民族‘福’文化的衍生传承,是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生动体现。”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陈笃彬说。

专程赶来为“福”文化站台的新党主席吴成典对“福”文化在两岸民间交流中的作用十分认同。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交流的桥梁,希望更多两岸同胞参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心手相连、共创盛世。

创新传承

“福”文化的宣传推广和创新传承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成为海峡论坛许多嘉宾关注的热点。大家一致认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两岸要携手打响“福”文化品牌,以“福”文化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及两岸民间交流。

陈笃彬介绍,从2006年开始,省金门同胞联谊会和旅台金门同乡会共同打造了“海峡两岸金门籍青少年国学夏令营”品牌活动,活动以国学为切入点,以两岸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活动增进两岸同胞情感,促进心灵契合,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截至目前,活动已成功举办13届,两岸青少年参与人数达数千人。

金门陶艺大师王明宗擅于创作陶土“风狮爷”,他用文创形式赋予其生命,将其开发成旅游工艺品,让金门“风狮爷”成为一种活态的“福”文化。在他看来,两岸共同的根基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方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文化要保存,更要弘扬。我所追求的文创产业化,不仅要产品具备观赏价值,具备实用性,更要根植于在地文化和传统文化。”王明宗说。

“年年举办的‘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就是一种‘福’文化的体现。”马祖知名人士曹尔忠认为,两岸非遗中蕴含着丰富的“福”文化,诸如传统戏剧中的福缘唱段、民俗中的节庆祝福和剪纸、雕刻等手工技艺中的福文字符号及造型展现等。两岸应该携手多举办“传统技艺展演”“非遗嘉年华”等特色活动,通过文化交流,丰富“福”文化的内涵,扩大“福”文化的传播。

台湾知名书法家曹原彰表示,在书画创作中融入“福”文化,尤其是让两岸青少年从小研习书法、国画,帮助他们在心中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这是“福”文化向下扎根的一个很好路径。

在我省书法家徐天春看来,闽台应以夏令营、研学营等活动为载体,多组织青少年参与书法研学、手工艺体验等活动,比如福狮彩绘、福字拓印,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福”文化的熏陶,增强对“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媒体表达

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也是海峡论坛嘉宾口中的“高频词”。

在两岸新媒体创享论坛·今日头条两岸文化寻宝盛典上,两岸嘉宾围绕“新媒体如何讲好两岸文化故事”展开热议,达成“新媒体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共识。

如何用新媒体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两岸年轻人已在积极尝试,在福建的台青罗鼎钧就是其中一位。2014年,他和小伙伴创立“两岸青年”微信公众号,定期分享两岸艺术文化信息,用文字、图片记录传统文化,“吸粉”无数。

“我们的不少文章获得很多点赞,从街边小吃、民间信俗、历史故事等视角切入,讲述两岸深厚的渊源,期盼两岸青年记住共同的历史文化。”罗鼎钧说,“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希望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

如何运用新媒体,让包括“福”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两岸的凝聚力?活动现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副会长王在希用亲身经历,探索赓续文化根脉的“流量密码”。

“去年6月,我开通了头条号‘在希观察’,不定期发布对两岸关系的观察解读、台湾历史的回忆、中华传统书画鉴赏等内容,得到许多两岸朋友的支持和认可。我还与西瓜视频联合制作《在希观察》栏目,长视频的形式广受‘粉丝’欢迎,有些专题视频的播放量超过45万次。”

随着王在希在新媒体平台上日积月累地经营,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媒体在未来两岸交流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将继续新媒体创作,力争为两岸文化交流打开新视界、注入新活力。”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