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下乡 助力下河杨桃种植户增产增收

2022-07-18 17:14: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张立庆

张玮玲站长讲授《杨桃产期调节栽培技术》课程。通讯员 饶文亮 摄.png

云霄县经济作物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玮玲讲授《杨桃产期调节栽培技术》 通讯员 饶文亮摄

东南网7月18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通讯员 邓舒杨 陈沁灵)“非常感谢专家团队的上门培训,对我们杨桃的品质、及销售渠道推广,都提供了新的思路,相信我们的杨桃产业一定会有新的发展、飞跃!”7月14日,由福建农林大学朱朝枝教授、曾芳芳副教授携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漳州市云霄县下河村暑期社会实践队为“福建云霄杨桃科技小院”杨桃种植农户开展的公益培训,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为当地杨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培训会以云霄杨桃科技小院为平台,借助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省内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技协等优势资源,为种植农户就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杨桃产业休闲旅游等方面进行培训和答疑。

公益培训由福建农林大学朱朝枝教授主持,同时邀请了科特派团队中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发兴、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曾芳芳、云霄县经济作物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玮玲共同授课。

陈发兴教授为果农们答疑解惑。通讯员李泽钜 摄.png

陈发兴教授为果农们答疑解惑。通讯员李泽钜 摄

专家们从杨桃品种、杨桃种植技术、杨桃销售等与农户息息相关的关键环节出发,同时启发下河村杨桃种植农户杨桃产业休闲旅游新思路,进一步拓展了当地种植农户的市场销售思维。陈发兴教授从种什么品种、怎么种、怎么种得好三个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在劳动力缺乏的背景下引入小型机械的必要性,并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使用发酵有机肥以及合理修枝的重要性,同时陈教授也从地上和地下两个角度系统阐述了种植技术的关键。曾芳芳副教授主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销策略》,以杨桃营销为主线,剖析了节事营销、赛事营销、品牌营销、线上营销的销售新思路,引导果农们以低成本的方式另辟蹊径,扩大杨桃产品知名度,扩大旅游影响力,寻找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创收渠道。

曾芳芳副教授讲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销策略》课程。通讯员饶文亮 摄.png

曾芳芳副教授讲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销策略》课程。通讯员饶文亮 摄

培训现场,种植农户们认真听讲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向与会的老师及专家团队展开互动交流。果农们表示,通过专家们的专业培训,在日后的种植中会注重有机肥的使用以及果林的密闭度,努力提升杨桃的品质,并且在扩展销路上也有了新思路,今后会大胆尝试创建杨桃节、打造共享品牌、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定点配送,这些做法在以往的产销环节上是完全没有想到的。

科技培训作为依托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与当地农户零距离对接,提供零时差指导、零门槛服务、零费用培训的公益活动,推动了科技下乡,拓展了农户视野,助力下河村以通过杨桃产业的三产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同时,实践队队员们通过本次公益培训,对杨桃的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产业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互联网销售模式也有了新的启发,深刻认识到推动杨桃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对推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科特派团队、种植农户与实践队成员合影.png

科特派团队、种植农户与实践队成员合影通讯员李泽钜 摄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