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开展两岸基层融合试点工作 携手共同家园“蝶变”
2022-07-23 08:47: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平潭在全国首创引进台湾基层治理人才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累计培育融合试点村(居)86个,覆盖率达40%。这组数据是岚台两地基层携手,共同家园“蝶变”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平潭以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引进基层治理人才,注重柔性引才、定岗赋权,开展两岸基层融合试点工作,探索两岸基层治理融合新路。 同心共创幸福生活 近年来,平潭创造性地开展两岸基层融合试点工作,促进两岸基层治理优势互补融合,将两岸“同心圆”画得更大。 修剪花草、清洁村道、入户宣讲……每至周末,在平潭海坛街道上楼村总能看到一支“娘子军”的身影。 这是上楼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2016年,上楼村率先引入台湾基层治理人才,借鉴台湾志工理念,组建实验区第一支志愿者队伍,并发展到160多名队员。上楼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采用台湾志工团队运行模式,常态化开展卫生打扫、治安巡逻、娱乐组织等志愿服务工作,还不定期举办敬老爱老等公益活动。 “几年前村里还是一番脏乱差的景象,现在两岸同胞参与卫生环境整治,打造文化长廊、‘三角’绿化带等,全村环境变好了。”上楼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施小燕说。 近年来,8批台湾创业青年先后前来上楼村驻村驻点,举办社区参访观摩、志愿服务讲座等交流活动。上楼村还邀请台青林逢捷和郭信杰共同经营两岸文创艺术交流空间“楼台会”,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平潭客厅”。同时,着手开发百香果采摘园、特色香草园等特色农业。 一场暴雨过后,走进海坛街道东门社区,主干道却不见积水。“这可是一条会‘呼吸’的路。”海坛街道东门社区党支部书记薛玉凤解答了记者的疑惑,“雨水落在路面后,会迅速沿着地砖向下渗透,这些雨水还可循环使用,用于花草灌溉。” 2018年,东门社区引进台湾“JW生态透水铺面工法”,对社区主干道进行改造,利用“会呼吸的混凝土”工艺,解决雨季路面积水难题。 东门社区16条路,条条都有台胞的故事。2017年起,东门社区聘请台湾基层治理人才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薛玉凤说,如今社区常驻25名台胞,还有100多名关心东门社区治理的“台湾亲戚”定期前来交流。 “越来越多在岚台胞自发参与基层治理,基层群众也成为参与者、志愿者。在这里,建设两岸共同家园的愿景照进了现实。”平潭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与深化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平潭引进首批共4名台湾社工,开展养老救助、帮扶留守困境儿童等服务。来自台湾台北的李恩祈是其中一名。 “希望运用社工经验,让更多孩子拥抱阳光生活。”李恩祈在实验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当起了专职司法社工,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司法工作,上演一个个爱与救赎的故事。截至目前,李恩祈组织的心理咨询课程覆盖60人次,累计为30人提供咨询或辅导。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夏至,平潭玉井溪流域泉水清冽,溪底的石子若隐若现。“如何将协助河道治理和养护工作纳入村庄规划建设的考量中,需要大家出谋划策。”沿着溪边巡查,台胞叶铠嘉与同行的村干部探讨着乡村振兴的“新文章”。 去年底,叶铠嘉收到实验区河长办颁发的“台胞河长”荣誉证书,这是他在平潭收获的新身份。自2019年起,叶铠嘉就作为台湾基层治理人才,参与平潭海坛街道上井村、官姜村等村落治理。而上井村、官姜村均分布在玉井溪流域周边。 走进上井村,一眼可见井台文创街的一面“上井诗墙”,紧挨着的是平潭首个坐落在乡村的台湾怀旧电影院:馆内收藏台湾、平潭近200张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珍贵照片。 上述改造均由叶铠嘉与上井村村委会联合策划,叶铠嘉对上井村300多年的文化底蕴充满热情,有意继续策划推出台湾饮食文化展览馆、台湾手工艺品展览馆等,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实验区试点台湾基层治理人才参与村(居)务管理,形成‘村(居)干部+台湾基层治理人才+志愿者+民众’的基层治理融合‘平潭模式’。”实验区自贸试验与深化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乡村引进台湾基层治理人才,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台湾乡建乡创人才会聚,在乡村“蜕变”中,讲述着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 台胞黄桂坤拥有丰富的社区治理工作经验。2019年入驻君山片区马腿村后,他积极嫁接台湾社区营造的理念,发动村民开展房前屋后周边陈年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依托“企业+村合作社”合作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 2018年底,台湾上趣开新团队入驻平潭苏平片区官井村,以隧道文化为主线,融合遗址文化、抗倭文化,打造隧道文化街区。团队设计师张欣颐说,“描绘乡村振兴路线图,要整合在地资源,挖掘特色文化,创造更大的价值”。 君山片区北港村因“石头会唱歌”声名远播。2015年,来自台湾的青年创业者林智远走进北港村后,越来越多两岸文创团队聚集于此,发展壮大旅游、民宿、文创、观光等产业。 …… 目前,平潭已有上楼村、北港村、东门社区、台康社区等4个村(居)获评省级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成为闽台基层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