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漳州:让城市如海绵般呼吸吐纳

2022-07-28 08:58: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杜正蓝
2017年,漳州结合西院湖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排水管网梳理完善及排水单元雨污分流达标建设,确保污水不入河。城市海绵的建设,不仅包含湖体、河道、公园,漳州还强调保留农田林地这样的原生态海绵。

  漳州西院湖生态园一角郑文典 摄

  市民在西院湖锻炼身体。郑文典 摄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漳州平原,更像一个盆地,地形封闭,仅东南处的九龙江打开了缺口。暑气蒸腾时,漳州的生态圈似喝饱了水,畅快地呼吸吐纳。

原来,漳州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开发建设全过程,因地制宜把城市低洼地、易涝点、黑臭水体、脏乱差的城中村等,建成多个滞洪区公园,赋予雨水滞蓄及水源涵养功能,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打造可自我循环的“绿色海绵体”,将城市痛点变成发展亮点,告别“看海城市”历史。

治理污水 黑臭水体变水清鱼翔

“别看这几个不起眼的鹅卵石和植被,等下了雨,湖水水位抬高,草坑被水淹没,这就成了一座迷你的‘雨水花园’。”市风景园林中心总工室黄小梅指了指脚下几个不起眼的小草坑,又望向不远处的湖面说,“那还有鱼翔浅底。”

今昔对比,让黄小梅感叹万分,她刚从业时,西院湖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作为海绵城市的示范案例,西院湖建设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中村。地块内分布鱼塘、农田和养猪场,黑臭垃圾成堆,村民生活及生产污水任意排放,并通过鱼塘、农田等流入三湘江,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晴天,坑塘缺少自然水源补充,水质恶化;雨天,污水未经净化排入河道。”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科副科长陈英平说,不仅如此,雨水难以下渗涵养地下水,导致硬化路面大量吸热,加剧了城市热感。

2017年,漳州结合西院湖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排水管网梳理完善及排水单元雨污分流达标建设,确保污水不入河。在解决片区污水排放的问题后,进一步引入活水,打通堵点,才能实现水清鱼翔。

西院湖片区属于市区三大流域之一的三湘江流域,南侧紧邻九龙江西溪江堤,堵点所在的三湘江康山溪河段便是一大施工突破口。为解决河段淤泥堵塞,施工方将狭窄的河道拓宽为湖体,自然输入活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先后放养10余种水体生物,种植20多种水生植物,移栽30多种乔木,以此提升水体净化能力。之后,通过三湘江引水泵站将九龙江水引入西院湖湖体进行净化和过滤,保障下游三湘江水质。

“通过源头治水、控源截污、标本兼治的治水方针,漳州内河水质实现了实质性转变提升。”陈英平介绍,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市区10条共计40公里黑臭水体消除率达100%,城市建成区易涝点基本消除。

因形就势,污涝同治。漳州就此引入海绵城市概念,并出台《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漳州市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导则(试行)》等一系列行业指导文件,形成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监督考核全过程、全链条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

调蓄涝水 完善蓄排水平衡体系

完善蓄排平衡的排涝体系,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作为漳州海绵城市的指导专家,中规院高级工程师吴志强紧盯“绿色海绵体”的调蓄涝水功能,重点分析优化城市排水防涝系统,通过源头海绵设施、节点调蓄水体的构建,实现雨水的自然消纳。

“由于受地面高程限制,西院湖片区内的涝水极易受到外江顶托,造成排水不畅,排涝能力仅达3~5年一遇。”吴志强认为,因形就势,恢复保留现状洼地并改造为具有调蓄功能的滞洪区公园,可以同时具备水利、生态、休闲三大功能。

2019年,西院湖公园落成。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约380亩,建设调蓄水体面积约190亩,实现调蓄容积10.9万立方米。配合后续排涝泵站建设,可将排涝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

观察滞洪区公园的剖面图可以看出,公园地势低于周边区域。降水时,雨水迅速汇流至公园绿地中,降低城市内涝风险。“雨水在经过净化后排放至景观水体,通过生态河道及时排放至外江水系,保障城市排水安全。”黄小梅说。

在西院湖公园内,“海绵”一词贯穿到底。园中地面采用的透水铺装犹如一块块小海绵,当雨水到来时快速下渗,避免形成路面积水;草坪中暗藏着下凹绿地,可以存储部分雨水,并让雨水下渗,涵养地下水;河道前的自然驳岸能减缓雨水的排放速度,初步过滤净化雨水,减少排入河道的雨水径流污染,从源头实现雨水减量、污染减排。

“海绵城市的建设减少了地表径流,通过自然渗透,实现降水入地、蒸发,再形成降雨的过程。”吴志强介绍,根据漳州市的年降雨情况,若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以上,可以实现23.2毫米以下的降雨不外排,实现源头雨水减量、污染减排,缓解城市内涝。目前,漳州已建成6座滞洪区公园,调蓄容积达170万立方米。

降水有了去处,自然不会内涝。但储存在海绵里的水,是否另作他用?

回用雨水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海绵里的水都去哪儿了?

在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馆门前矗立着4支古色古香的手压式汲水器,按压汲水器出水,水即刻从“海绵地”里出来。“这里的水,便是地下海绵里收集的水。”讲解员带领小朋友近距离感受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像西院湖这样的巨型海绵体,不但要能蓄水净水,还要能回水用水。“滞洪区公园滞留雨水在湖体中净化后,经提升泵房并入公园绿化浇灌系统,替代自来水进行日常绿化浇灌。”陈英平介绍,西院湖每年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量约为1.6万吨,有效减少自来水用量,提升节水城市建设内涵。

城市海绵的建设,不仅包含湖体、河道、公园,漳州还强调保留农田林地这样的原生态海绵。

“保留像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这样具有经济属性的农业用地,让山体水分自然下渗,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海绵。”吴志强说,利用农田林地原有耕作小道建设绿道慢行系统,辅以必要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能够有效凸显雨水滞蓄及水源涵养功能,让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自漳州规划建设海绵城市以来,累计新增滞洪区水域3820亩、城市公园4650亩。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将《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纳入2022年立法计划,用法治护航持续探索海绵城市建设。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