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省教育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2-09-15 17:27: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张立庆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摄

东南网9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9月15日,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会上,省教育厅晒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单。邀请到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和平,介绍福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关情况。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刘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伟平;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绚,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如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林和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以党建引领办学方向、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向心力。省委成立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区)相应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将党建和思政工作纳入高校办学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开展高校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评议,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启动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分层分类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等党组织建设,教育系统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

二是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增强号召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开展“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健全完善省领导到高校上讲台讲思政课制度,近年来尹力书记、赵龙省长等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带头上思政课1000多场次。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福建省入选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创新实施高校“青马工程”,连续7年举办全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打造思政教育“福建品牌”。

三是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增强凝聚力。突出示范引领,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5个院系、88个支部入选全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突出打通“堵点”,建立健全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一级抓一级”机制,全省公办高校95.9%的院系实现党政班子交叉任职、91.8%的院系配备专职组织员。突出基层导向,连续20年开展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每年推出一批“支部好案例、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突出补齐短板,建立公民办高校党建帮扶机制,全覆盖选派民办高校党委书记。

四是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增强战斗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师生党支部“三级书记”培训机制,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书记配备率达98.1%。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备高校专职辅导员,制定完善专职辅导员职级职称晋升办法,辅导员作为学生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任务更加明确。全覆盖开展高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教育厅如何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李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综合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一是扩大资源供给,充分保障“有学上”。同步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96%,比十年前提高3.48个百分点,在公办园就读的幼儿占比达56.9%,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3.1%。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区学位扩容,基本消除大班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23%,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93.7%。巩固和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03%,比十年前提高6.31个百分点。实施两期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全面免费,特教入学率达99%以上。这些主要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

二是推进优质均衡,稳步推进“上好学”。推进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农村巡回支教等办学模式改革,让近万名偏远山区幼儿,在家门口接受学前教育。以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目前全省共有各级示范园3000余所、占比34.1%。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100%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达到省定标准,近65%的义务教育学校成为管理标准化学校,近2600所乡村学校参与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推进达标高中、示范高中建设,90%的学生在达标高中就读。

三是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学得好”。以改革引领和项目驱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开展基础教育各学段课程改革实验区和项目遴选培育,确定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3个、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400多所、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近1000所、高中课改基地建设学校近100所,三明市入选首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狠抓“双减”政策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压减中小学生作业总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注销近1300家,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不断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和特色亮点是什么?职业教育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刘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出台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十五条措施,成立一批省级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群和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厦门市成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泉州市成为首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2020年,福建省因“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二是职教体系更加完善。全省现有职业教育本科试点院校1所、高职院校50所、中职学校204所(其中技工院校48所)。在全国率先实施“两依据一参考”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稳步推进“3+2+2”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全省各设区市均设有1所及以上高职院校,每个县(市)至少1所中职学校,每个主导产业至少有1所行业性职业院校与其对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12所、专业群34个,高水平中职学校36所、专业群108个。十年来,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从57万人增长到84万人。

四是服务发展更加有力。稳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共179所院校、12.3万人参与。全省8000多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课程6917门、专业教材4406部,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8.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记者: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地方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高等教育是怎么谋划和发展的,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在服务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上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刘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福建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并实现格局性变化,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高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施“双一流”建设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工程,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立项建设省“双一流”高校13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9所。全省现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5个、一流本科课程191门。10个学科入选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高校师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总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二是人才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高校在校生数从十年前的74万人增加到110万人,增幅48.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十年前的33.51%提高到59.28%,提高了25.77个百分点,福建省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十年来,全省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近230万名优秀人才。

三是服务发展水平有效提高。主动融入国家和福建省发展战略,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设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应用学科联盟和政产学研用金联盟,建成现代产业学院21个、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个,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松绑激活高校科技创新,福建省高校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经费占全省总数85%以上,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数占全省总数50%以上。

四是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多所高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共建合作关系。与教育部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高校与300多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开展学术交流、师生互派、科研合作、联合办学等交流合作。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全省现有具备招收台生资格的高校27所,基本实现公办本科院校和优质高职院校全覆盖。

记者: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吴伟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各级政府坚持教育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促进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十年来,福建省教育总投入从775.58亿元增加到1532.02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从615.67亿元增加到1215.59亿元,年均增长8%。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比例保持20%左右,位居全国前列。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财政生均拨款标准及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提升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二是教育改革稳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立德树人的导向更加明确。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社会反响积极正面。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更加完善。率先推行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教育行政事项实现100%“最多跑一趟”或“一趟不用跑”。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且在疫情防控中彰显成效,福建省成为全国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

三是校园保持安定稳定。坚持科学精准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牢牢守住校园疫情底线红线,实现师生疫苗接种“应种尽种”、核酸检测“应检尽检”,“适时抽检”做法获教育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多维度协同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会同有关部门常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前全面完成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4个100%”目标,全省学校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校园持续保持安全稳定。

记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在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上采取了哪些举措,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吴伟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标准,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融入教师各项管理,健全师德教育、考核、监督、奖惩全链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最美教师等表彰宣传活动,讲好师德故事,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林占熺、陈炜等一批先进典型。

二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上浮50%,引导师范院校回归主业,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目前,全省高校年均培养师范生达2.1万人。全过程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开展各类教师省级培训。坚持高端引领与精准扶弱并重,分层分类分科开展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与时俱进推动提升教师能力水平。

三是深化教师管理改革。盘活事业编制资源,加大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事业编制调剂力度,全省先后调剂4万余名编制用于中小学教职工。健全完善符合教师特点的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乐教善教的优秀人才从教。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教育均衡。率先全面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分批下放中小学副高级以下职称评审权,将中小学高、中级教师岗位比例标准提高5个百分点,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四是有效保障教师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平均每人每月补助不低于500元,近5年省级财政累计补助4.2亿元。持续推进“代偿学费”“农村学校新教师补助”等项目,支持各地稳定补充乡村教师。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