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宵农产品交易中心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南宵村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南宵村里的露营地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采访团在东华村参观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9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年,福州出台《关于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实施“产业带动、美好家园、文明铸魂、网格治理、强基固本”五大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样板。24日下午,福州市乡村振兴“五大工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福清,实地探访江镜镇南宵村、龙田镇东华村,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新成效。
创新产业经营模式 推动美好家园建设
近年来,南宵村做强做活农业创业园,引领农业发展新模式。依托“利农公司”现有农业龙头,通过农民土地流转,发展大棚种植技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设立1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3家家庭农场。同时利用140多亩土地以及周边河道、池塘等资源,在建成西浦溪休闲景观步道、天然草场、农民职业培训基地等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由退伍军人为主要成员的组织引进台商,种植凤梨、芭乐、火龙果等特优水果,共计40余亩,打造凤梨酥观光工厂,由台湾水果博士教授凤梨酥制作技术,推动南宵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南宵村还积极打造文化创业园,探索文化产业新品牌。将下和洋自然村连片废旧的古厝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了古厝的原始风貌,挖掘古厝特有的“院士文化”、“红色文化”,将文化注入古厝,形成百年学堂、百年教堂、院士文化的福清“三最”;与共建单位共同打造气象研学基地、双拥馆,设立乡村古厝图书馆、步云学堂等,丰富古厝文化内涵。
“成立福建省首个古厝保护发展合作社,让南宵村的古厝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南宵村党委书记薛尔辉说,村里共13栋古厝入股,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所有拥有古厝继承权的村民都是古厝合作社社员,每人股份以拥有继承权的古厝面积计算。合作社利用整合的古厝群发展旅游,收益用于古厝修缮保护和进一步挖掘古厝文化内涵,提高古民居的知名度,增加古厝的含金量,逐步引进业态,推动旅游产业相融合,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网格里的小温情和大智慧
东华村位于福清市龙田镇东南部沿海,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75亩,滩涂298亩。全村共有645户,2378人,辖16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97名,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东华村最大的特色是家家户户都在从事水产行业,东华村以党员企业家为代表,不断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主导产业,在龙田镇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8家上规模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有7家是东华村农民开办的,因此,东华村也被誉为“水产第一村”。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营商氛围,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以及幸福感,东华村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强化基层治理,作为龙田镇首批推行“三田、四单、五行动”党建行动的试点村之一,东华村在网格治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网格划定工作责任田,通过每个村干部负责两户中心户,每户中心户负责五户五星户,每户五星户负责五户家庭户的管理模式,将我们村划分4个网格区域,由4个网格长牵头负责,协调推动网格区域内的一切事务。”龙田镇团委书记张丽说道,网格化管理不仅在平时的日常事务中,更是在疫情防控、防台抗汛、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张丽表示,今年通过乡村振兴专项项目打造了龙田镇首个村级智慧网络平台,通过平台监控+网格落实的工作方法,初步形成了“互联网+网格平安”的工作成效,下一步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成“互联网+网格政务”、“互联网+网格宣传”等,继续探索数字化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