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厦门:政策服务到位,让就业“活”起来

2022-09-27 09:31:46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21日上午10点,在家附近一家企业做完保洁工作后,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38岁的居民杨晓清迅速赶回家,给两个孩子做饭。离家近、工作时间不长且灵活、收入又不能太低……杨晓清未曾料到,能够满足这么多要求的岗位,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竟然很快就送上门来了——每月连同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有3000多元收入。“一天工作不到4个小时,能顾家,还能减轻生活压力!”她很满意社区推荐的灵活就业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向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的厦门市,不断创新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多措并举推动灵活就业。失业在家,社区人员会上门走访、询问原因;提出就业意愿与诉求,精准就业帮扶系统会自动跟踪、匹配适合的岗位。缺乏一技之长,社区、人社部门提供免费培训,甚至为求职者“定制”岗位。此外,还有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创业无息贷款……在厦门,优厚的就业政策和精准的帮扶服务,为灵活就业创造更多可能。

量身定岗 提高补贴

最近,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的“全职太太”陈晨琢磨着在她的报刊亭增加项目,提高收入。

此前,在社区的帮助下,她在小区里申办了一个报刊亭,销售报刊和体彩。因为被认定属于灵活就业,她可以享受每月700元左右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每年1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残障人士李城平开了家修车店,疫情让修车店的经营面临困境,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帮李城平申请到了残疾人自主创业租金、运营补贴、经营性补贴等2万余元。如今,李城平修车店走上正轨,还带动就业,招收了2名就业困难人员到店里工作。

“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兜底保障,甚至量身定制岗位,是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职能之一。”厦门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欧阳昌向说。近年来,为支持灵活就业,厦门持续强化政策服务供给,一方面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另一方面也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同时对自主创业的困难人群扩大创业扶持政策受益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延长补贴年限和降低政策享受门槛。据统计,年初以来,厦门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41.97万元、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9356.7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996.86万元。

技能培训 饭碗不愁

赋闲在家多年的廖女士参加完社区组织的烘焙培训后,走出了一条居家创业之路。

廖女士住在思明区长青社区,几年前为照顾小孩辞职,因为跟社会脱节得比较久,如今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去年,社区组织的烘焙培训引起了她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在家制作糕点、甜品分享给邻居,竟收获一批粉丝。“何不做一些卖给大家?”社区工作人员的建议让廖女士开了窍。她尝试着在微信朋友圈、业主群发广告,受到不少邻居、朋友的热捧,生意越来越好。

住在湖里区高林小区的“全职太太”康玲利,在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育婴师培训后,如愿在附近的幼儿园当上了保育员。“我文化水平不高,又不年轻,也无一技之长,在找工作时碰了不少壁。”康玲利说,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多亏了社区精准的就业培训服务。原来,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了解后,为康玲利推荐了育婴师技能培训。能免费学到技能,康玲利决定试一试。没想到,结业领证没多久,她便应聘进了社区幼儿园。

“在我接触的无业居民中,很多人受到年龄、技能的限制,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金安社区劳动保障负责人郑秀珍说,要帮助他们实现“技能在手,饭碗不愁”。

近年来,厦门市把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企业用工、劳动关系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一体化思维深化就业服务工作。为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大多数社区探索推行“分类培训”制度,组织开设各种适合当下社会需求的灵活就业技能培训班,如婴幼儿照护、家庭烘焙、保健刮痧、淘宝网店运营、抖音短视频制作培训班等。

接下来,厦门市人社局将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在专业职业指导、精准帮扶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培训,发挥好桥梁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条件不成熟的特殊群体,将灵活就业和公益岗位送到他们手中,实现工作家庭两不误。同时,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并提供创业培训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