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正文
分享到:

【喜迎党的二十大 特刊】非凡·奋进 | 创新发展 现代产业强筋骨

2022-10-14 09:50: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在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技术员对智能机械臂进行调试。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位于福州高新区的兆元光电二期车间内,工人在LED外延片、芯片生产线上作业。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宁德时代航拍图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阮传龙 李加进 摄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什么是“极限制造”?走进宁德时代的涂布车间就能寻得答案。混合了各种原材料的浆料被均匀涂覆在4.5微米的铜箔铝箔上,在每分钟高达100米的涂布速度下,涂布重量偏差仅有几毫克。

涂布工艺是锂电池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如今,宁德时代实现了1.7秒生产一个电池,缺陷率仅为十亿分之一。基于在材料和材料体系、系统结构、极限制造以及商业模式四重维度的持续创新,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了全球“五连冠”。

宁德时代是飞驰前行的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将“电动福建”建设作为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的重要抓手,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电动福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有力推动产业发展。

创新引领下,福建形成以宁德时代和宁德新能源科技为龙头,涵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配套装备及材料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和研发创新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元台阶。2012年到2021年,福建的全部工业增加值从8711亿元增加到17788亿元,年均增长8.7%;工业总量从全国第11位跃升至全国第6位,占全国比重从4.2%提高至4.8%。2021年,福建制造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

福建制造崛起的背后,是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着力点,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将引进和建设优质项目作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化产业布局的坚实支点。通过实施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和千家企业增产增效行动,制定8个行动计划,福建着力引进落地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优质龙头项目。

随着福州京东方、厦门天马微电子、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宁德上汽基地等“金娃娃”落地成长,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增芯强屏”取得突破,机械装备产业加快智能化、高端化升级,石化“两基地一专区”实现集聚发展。

项目带动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年间实现倍增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3%。目前,全省已形成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21个。

在安踏集团智能工厂,当一件衣服还在布料阶段,“智慧大脑”就已绘制出了它的完整数据图谱,不同品类、款式、颜色、码数的服装在一条流水线上共“舞”。数字赋能,安踏的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成本降低11%。

近年来,福建持续推进鞋服、纺织、石化、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打好“创新”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工艺、设备、产品向“新”改造。另一方面,打好“融合”牌,加速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省超过7.2万家企业“上云”,实施机器换工4万多台套,现有两化融合达标企业数位居全国第2位。

数据显示,福建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达11660亿元、6660亿元、6880亿元、5500亿元,十年来均实现翻倍增长。

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还是新兴产业培育,福建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壮大的第一动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十年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2%。

针对创新资源薄弱等痛点,福建大力建设各类创新平台,通过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孕育新兴产业的新技术研究攻关,加快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揭榜挂帅”寻高手、引“产业领军团队”、派遣“科技特派员”等举措,助企业科研攻关一臂之力。

截至目前,福建已建成省创新研究院以及光电信息、能源新材料、生物制品等6家省创新实验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动设立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1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前列。

如今,在创新引擎的驱动下,福建正认真书写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这“四篇文章”,朝着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目标阔步前行。

向着下一个十年,福建产业再启征程。

坚持创新之路不动摇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近期,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大展会上“大显身手”: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星云股份展示了支持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建设中运用的储能变流器、直流快充桩等关键技术;在2022中国泰安投资合作洽谈会上,星云股份与泰安城建集团签约建设城市智慧能源服务网络……

马不停蹄的脚步,体现了星云股份的奋斗者们为推广绿色能源、智慧能源、数字能源作出的不懈努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强动力。”2021年获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的星云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有财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拥有研发人员逾700人,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公司研发投入7571.2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81%。“这几年,我们从电池检测设备制造商,发展为电池检测服务商、充电设备运营商,全靠创新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马尾区考察企业,都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大陆集团考察时强调,走创新之路是我们国家、也是我们每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光股份考察时指出,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放眼马尾全区,狠抓创新的理念在各大企业中蔚然成风。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天问一号”的星敏感器光学导航系统镜头、全球首台“互联网+医疗”和物联网技术的人工肾脏替代治疗设备、全国首台光催化消杀冷链病毒装备……这些科技前沿新产品,均来自马尾区。近年来,马尾区围绕主体培育、平台构筑、人才支持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扭住创新“牛鼻子”,马尾区形成了光电、新能源储能和物联网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由“马尾加工”向“马尾制造”再向“马尾创造”的转变。

“我们对党的二十大召开充满期待,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氛围,让‘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迈上更高台阶。”李有财表示。

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林晓燕 姚晓安 曾荣清)

近日,位于晋江市陈埭镇的晋江国际鞋纺城热闹非凡。作为全球运动鞋材品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鞋材交易集散地,每天都有各地客商前来采购制鞋材料。“多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传统鞋服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说起如今陈埭鞋服产业的发展,原陈埭镇四境村村委会主任丁培凯感慨万千。

1996年8月2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陈埭镇四境村调研,丁培凯负责介绍四境村的情况。那个年代,农民月收入只有两三百元,但四境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快速发展,已是一个“亿元村”“富裕型小康村”。当时的陈埭镇是全国最大的鞋材集散地,1公里长的陈埭街云集了400多个店铺,十分热闹。

扶优培强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布局高端鞋材面料、功能性原辅材料领域,推动信息技术在鞋业制造领域应用融合……二十多年来,陈埭镇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鞋业优势发展经济。“陈埭镇在坚守实业中创新突围,持续推进传统鞋服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不断打造稳定自主可控的鞋服产业链生态圈。”陈埭镇经济发展和改革办公室主任曾水祥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陈埭镇拥有各类鞋业企业3000多家,各类鞋材商户1600多家,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之一。

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陈埭镇发力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国际鞋纺城、中国鞋都电商创业园等专业市场,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会展经济等业态模式,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谋划布局文创新业态和高端城市商业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做大。

今年上半年,陈埭镇工业总产值完成356.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36.35亿元,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完成543.3亿元。“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将化期许为动力,继续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鞋业为基础,物流、电商、贸易等配套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曾水祥说。

数说

全部工业增加值

2012年为8711.23亿元,201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跃升至17787.60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2%,比全国高6.8个百分点。

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从2012年的6个增加至2021年的21个。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十年增长4.8倍、2021年超8900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共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1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

财政预算科技支出

由2012年的48.1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2.00亿元。

全省R&D经费投入

由2012年的270.9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968.73亿元,年均增幅达15.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